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
语言应用: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文章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2.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难点: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语言应用: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
的方式。
思维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日出的壮丽景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课时重难点
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了解课题
1.回忆巴金抓住景物变化的顺序,描写写海上日出。
2.揭示题目意思。
3.教师引导: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叶圣陶。
二、检测预习,识写生字
1.认读词语:浙江、一簇、臀部、漆黑、蜿蜒。注意“浙”是翘舌音。
2.理解“蜿蜒”
3.读四字词,理解“突兀森郁”
4.指导书写“臀”和“端”
三、整体感知,理清路线
同学们,让我们回到课文。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呢?让我们来关注作者的行踪。
1.画关键句,填路线图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作者游览地点转变的句子,用横线画出 来。逐句出示并解说提示的地点。
(2)体会衔接巧妙,感悟移步换景
这些句子还用上了许多动作词把作者游览的地点连接起来,“出、到、过了、 入、来到、行了、出了”这些丰富的动词,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行踪,随着作者 观察点的变换,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新的画面,这种写法,我们把它称为“移步 换景”。
补充课后路线图。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寻找“溪流”的路线
在游览的过程中,作者在不同地点,处处写到了一种景物,就是泉水。一起来读读课文中描写泉水的句子。原来,泉水的来路是课文的另一条线索。
3.感知全文结构
我们再回顾课文,作者在在第 1 自然段写了时间、地点,最后一个自然段简 单地介绍游览结束了。这样,就使得文章结构紧凑。
四、迁移练习《颐和园》,补充路线
1.找关键句,画路线图
这个单元的习作例文《颐和园》这篇文章,也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请你快速浏览,并画出文中提示地点转变的过渡句,从这些句子中,提取关
键的地点词,补充路线图。
五、总结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作者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一路上看到了这么多处景物,那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作者是如何把主要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呢?下节课我 们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课后 15 个要求写的生字,每个字写 1 遍,并组 2 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板书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