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跳水课件(共2个课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跳水课件(共2个课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6 10:4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17 跳 水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你看过跳水比赛吗?
选自“课前预学单”第4题
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选自“课前预学单”第2题
掌握字词,感知内容
一艘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撕扯 逗弄 吓唬 钩子 扭动  龇牙咧嘴 船舱 海鸥 瞄准
风平浪静 取乐 哭笑不得 眼巴巴  心惊胆战
一艘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撕扯 逗弄 吓唬 钩子 扭动  龇牙咧嘴 船舱 海鸥 瞄准
风平浪静 取乐 哭笑不得 眼巴巴  心惊胆战
上下都要出头
横画间隔要均匀
右边是“仓”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活动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导图。
起因
经过
结果
水手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遇险
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从水中救出孩子
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跳水》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把他的帽子抢走,并把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不知不觉走上横木,情况十分危险。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用枪逼迫孩子跳水,最后孩子获救的惊险故事。
活动二: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质疑探究,品析关键词句
水手的“笑” 猴子的表现 水手的表现 孩子的表现 孩子的心情
第一次 钻来钻去、模仿 哈哈大笑 笑得很开心
第二次
第三次 笑得更欢 生气
第四次 吓呆了
开心
跳、摘、戴、爬
又大笑
哭笑不得、望
难为情
坐、摘、咬、撕、逗、抓、爬
吓唬、大喊大叫、气得脸都红了、脱、爬、追、攀、夺
逗、爬、钩、挂、坐、扭、龇牙咧嘴
追赶、喊、气极了、放开、张开、走、发抖
愤怒→惊恐
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①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②水手们又大笑起来。
③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联系:猴子越来越放肆的行为表现,水手们越来越大声的哄笑都在刺激着孩子,使他的自尊受挫,最终使他情绪失控,不管不顾地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陷入险境。可见,孩子的情绪变化与水手们、猴子的行为表现密切相关,三者共同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质疑探究,孩子处境
课文哪个自然段直接写出了孩子已经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第4自然段
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孩子的危险处境?
万分危急、生死攸关、身陷绝境、十万火急
你们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孩子当时处境的危险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孩子他走得很不稳,随时有摔下来的危险。
孩子随时有可能因害怕发抖而失足摔下来。
从水手的反应体会到孩子的处境危险。
孩子的危险处境和面临的绝境。
品读课文
再读课文,找出体现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他当时的心情。
第2课时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愉悦、开心
窘迫
生气
暴怒
害怕
跳水
品读课文
试着分析孩子心情变化的原因。
一开始,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孩子很开心;猴子抢走了孩子的帽子戴在头上,水手们又在大笑,所以孩子哭笑不得;猴子撕帽子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也笑得更欢,
品读课文
孩子的自尊受挫,越来越生气了;在追赶猴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当孩子意识到危险时,开始害怕。
品读课文
水手的“笑”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水手的“笑”也是促使孩子不顾一切地去追猴子的原因之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孩子走上横木后,水手们有什么反应?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呢?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说明水手们对孩子的生命安全的担心和害怕,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
品读课文
男孩是怎么脱险的?
“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船长用枪命令孩子向海里跳。船长两次命令孩子,多次使用感叹号,让我们感受到船长的坚决与当时气氛的紧张。
品读课文
思考:船长观察到了哪些情况才决定用
枪逼孩子跳水的?
孩子的状况 客观的条件
心惊胆战地站在最高的横木的顶端,摇摇晃晃。
横木下是硬邦邦的甲板;海面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自己手里有枪。
品读课文
讨论:
船长看到孩子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会想些什么?
在那生死攸关的时刻,还有别的办法救孩子吗?
品读课文
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船长的办法好在综合考虑了孩子所处险境的不利状况和有利条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断,使孩子不会因为摔伤而有性命之忧,而且船上的水手也能及时救起孩子,这样,孩子生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品读课文
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故事。
要求: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故事讲完整,能结合猴子和水手的“笑”把孩子的心情变化及其原因说清楚,能抓住船长的言行表达出他处事的沉着、机智和果断。
品读课文
跳水
起因:水手
(取乐)
猴子
经过
发展:猴子
(逗弄)
孩子
(追赶)
高潮:孩子走上横木,陷入险境
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获救
船长机智解危局
思维火花迸奇彩
结构梳理
这个故事太惊险了,结局总算是有惊无险。船长在紧急关头智救孩子,他的思维过程值得我们去细细思索,他在危急时刻沉着、机智、果断的处事风格,更让我们钦佩不已。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