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6 12:1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中《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是精读课文;《顶碗少年》、《手指》是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是综合性训练。本单元以“人生感悟”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编的这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我们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哲理。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本单元的8个生字,会写、会认、会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文言文两则》、《匆匆》及“日积月累”中五句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单元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学习方法:导学自主
课时安排:11课时
1、《文言文两则》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_blank )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
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学习《学弈》,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明白“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或一心二用”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
课 前
预设:
(1)“弈”指什么?
(2)“学弈”是什么意思?
(3)谁学下棋?
(4)怎么学?
(5)学得结果怎样?
(6)《学弈》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给下列字标上拼音。
弈( ) 诲( ) 鸿鹄( )( ) 缴( )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弈: 诲: 惟: 援: 鸿鹄: 俱: 弗: 为: 将:
3、除了上述提到的,我觉得还有( )、( )这两个字词比较重要,请把它填在括号里并制作一张大字词卡。
(二)释句读句,课前独立完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为是其智弗若与?
6、曰:非然也。
7、朗读指导。
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小组pk全文诵读情况。
(三)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你开动脑筋,回答问题。
1、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举例说明你的身边有无听讲三心二意的现象?
3、收集关于学习的名言、古诗、故事等,准备与同学交流。
(1)
(2)
(3)
课 中
一、小组合作
六人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1)1号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2)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地方标出来。
二、班级展示
1.学生根据小组学习成果,在班内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预设: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的理解。
(2)“之”的多个意思。
重点领悟“这个告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3、有感情朗读、背诵。
三、质疑探究
学习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四、自悟自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达标测评
1、给下列字标上拼音。
弈( ) 诲( ) 鸿鹄( )( ) 缴( )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弈: 诲: 惟: 援: 鸿鹄: 俱: 弗: 为: 将:
3、除了上述提到的,我觉得还有( )、( )这两个字词比较重要,请把它填在括号里并制作一张大字词卡。
(二)释句读句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为是其智弗若与?
6、曰:非然也。
(三)写出三句有关学习的名言或诗句
课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今后的努力方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