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由生活中的实例切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兴趣的驱动下,运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完成物理探究实验,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 教材分析:《动能和势能》本节的知识包括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授课时间为一课时。本课内容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能量的存在,理解动能和势能。通过实验得出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以及影响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因素。弹性势能较为简单,学生易理解,简单解释即可。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知道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四、 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势能的概念。
难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五、 实验器材:
斜面(钢尺和木块) 铜圆柱体、铝圆柱体、木块、钢钉、泡沫板。
六、 教学过程: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高速路上为什么限速而且不同的车限速不同? 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引发学生思考 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新课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过程 物体能够做功表示物体具有能量。能够做功越多具有能量越大。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圆柱体从斜面上滚下,撞击小车,观察被撞击的距离。质量相同的圆柱体从不同高度滚下,撞击小小车。质量不等的圆柱体从相同高度滚下,撞击小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想想议议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质量相同时,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和弹性物体的材料有关 举例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功与能的关系启发分析共同点,总结概括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并启发思考方案进行中的科学方法及细节问题。 教师指导、评价结论点拨与评价观察图片,得出重力势能的概念观察实际应用的视频,引导学生猜想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给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合)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观看几个学生熟悉的图片,提问:这些能够做功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启发学生思考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 分析共同点,获取动能概念,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动能实例。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合作、交流和评估。学生总结得出结论讨论与回答体会和感悟,获取重力势能的概念。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课上完成实验学生归纳总结体会和感悟,并思考分析总结共同的特点,获取弹性势能的概念。 培养学生思考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的能力,在实验中体验控制变量科学方法,合理得出结论,有交流与合作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有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使学生亲近生活,热爱大自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实验能力,在实验中体验控制变量科学方法,合理得出结论,有交流与合作、评估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的收获 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考察学生听课情况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