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6 13:1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
语言应用: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文章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2.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难点: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
2.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语言应用: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思维能力:学习抓住特点定景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物的能力。
审美创造: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课时重难点
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臀部、杜鹃、宽窄、肩背、石钟乳、变化多端
2.作者一路上看到了这么多处景物,最吸引他的是哪里的景物呢?我们先学习 “孔隙”这个部分。
二、体会特点,感悟写法
1.感受孔隙特点, 发现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狭小的呢?默读第 5 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表现孔隙狭小的有关句子。
分析描写孔隙狭小的句子,体会作者是从描写进洞工具、进洞方式、亲身体 验等方面来写孔隙的狭小的。既有直观的描写,又有真实感受。(板书:直观描写 真实感受)
2.感受内洞特点,发现写法
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内洞的吧!请同学们来读读 6、7 自然段。
在写内洞的时候,作者通过直接描写、运用四字词、作比较等方式,写出了 内洞的“黑、奇、大”。
三、不同景物,不同写法
作者一路上游览的景物还有很多,每一处的景物特点各异,作者又是怎么描 写他们的呢?
(1)在路上,作者既写了看到的颜色,又写了听到的声音。
(2)作者又是怎样写洞口、外洞的特点的呢?
“像桥洞似的”“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作者通过比较、用上具体的数字, 来表现洞口、外洞的宽、高、大的特点。。
小结:每一处的景物特点不同,所用的描写方法也不同。叶圣陶游览双龙洞 时,按照游览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四、写作迁移,大显身手
1.欣赏视频,感受夜幕下的广州塔风采
2.任务:小练笔:用一段话把广州 2-3 个特点写清楚。
(1)可以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来写广州塔
(远远望去——,站在塔下抬头望——登上塔顶看——)
(2)可以抓住高度(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外形(中间细,两头粗 )、颜色(夜幕下绚丽多彩,变化多端)等来表现广州塔的特点。
(3)还可以加上自己真实的感受(形同一根擎天柱,像少女的小蛮腰,似穿着 彩裙的少女)
观察顺序:远远望去……站在塔下抬头望……登上塔顶……
高度: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外形:中间细,两头粗……
颜色:夜幕下绚丽多彩,变化多端……
感受:形同一根擎天柱,像少女的小蛮腰,似穿着彩裙的少女……
3.请你根据写作提示,构思一下吧。
4.欣赏同学笔下的广州塔,写出了广州塔的特点:高、两头粗,中间细、颜色 变化多。
五、回顾全文,总结提升
1.教师启发思考:在第一课时中,我们知道文章重点描写了孔隙和内洞,通过对课文的品读,相信你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什么叶圣陶爷爷没有详细地描写如此神奇的钟乳石,而是着重写了孔隙和内洞呢?
预设:因为孔隙的狭窄给叶圣陶爷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孔隙和内洞也是双龙洞最有特点的地方。
教师小结:是呀,叶圣陶爷爷选择了最有特点的孔隙和内洞进行了重点描写,其中又格外突出了对孔隙的描写。在今后的练习中,你也可以把某些印象深的,或比较特别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带着体会,再读一遍课文吧!
学生再次回顾全文,自读感悟。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按照游览顺序一同领略了双龙洞的神奇风光,感受了各处景物不同的特点,还学会了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壮观、神奇的美景等待你去探寻,你也可以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将你的所见所闻写成一篇游记,记录下这些难忘的体验。
六、布置作业
1.仿照课文的写法,继续完成小练笔:用一段话把广州塔或其他景物的特点写清 楚。
2.预习书本第 69 页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
板书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直观描写
真实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