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沉寂(jì) 烂漫(màn) 翻来复去(fù)
B. 整宿(xiù) 淡雅(yǎ) 焦躁不安(zào)
C. 憔萃(cuì) 瘫痪(huàn) 泼泼洒洒(pō)
D. 诀别(jué) 豌豆(wān) 絮絮叨叨(dāo)
2. 下面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侍弄 沉寂 瘫痪 翻来复去 B. 豌豆 仿膳 昏迷 喜出忘外
C. 诀别 憔悴 淡雅 絮絮叨叨 D. 整宿 垂打 央求 泼泼洒洒
3.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对环境的不断破坏,让地球母亲变得暴怒无常:河水泛滥、大海怒吼、群山崩塌、冰川融化……环境已开始对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
B. 我的作业本找不到了,我在书包里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
C. 今年春天,受强冷空气影响,很多景点出现了罕见的雾凇现象,让游客喜出望外。
D. 雪花泼泼洒洒地在空中飞舞着,爱雪的人都喜上眉梢。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山谷里回荡着我们欢乐的笑容和歌声。
B. 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C. 江中集团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今年的用水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三倍。
D. 以前的罗布泊并不荒凉,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它的热闹与繁华。
5.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__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_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______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______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A. 插着 镶上 盖上 美丽 B. 顶着 镶上 穿上 更美 C. 插着 染上 穿上 美丽 D. 顶着 染上 盖上 更美
6. 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____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____;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_________;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_________。
①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②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④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A. ①②④③ B. ②④①③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①③
7. 文中母亲坚持让“我”去北海看菊花的目的是( )
A. 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 只是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 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 北海的菊花开得烂漫,非常漂亮。
8. 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B.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9. 对文章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B.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C. “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D.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点明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向上的。
10.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B. 课文中写窗外树叶飘落,暗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也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铺垫。
C. 文中的母亲活得最苦,她不仅忍受着“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还承受着儿子终生瘫痪的残酷现实。
D. 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所做的几件感人的事,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怀念之情。
二、语言表达
11. 下面语段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翻开史铁生的散文,你不仅会被作品中的真情所打动,而且会被他那平实的文字所吸引。②史铁生用他的笔在平实的叙述中向人们阐述了人生的哲理。③画家会用浓重的构思和奇特的视觉构图抒发悲怆情感,而史铁生却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描述他的特殊经历。
(1)第①句语序不当,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搭配不当,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 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 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 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 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 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 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像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 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 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选自《贺州日报》2019年5月)
(1)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
答:
(2)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答:
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
答:
(3)第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
答: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答:
(5)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 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答:
1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 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③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④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⑤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⑥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看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⑦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⑧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1) 文章前三段选取了作者人生的三个阶段,各写了哪些主要内容,请简要概括。
(2) 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中“新的希望”指 ______ ;第⑥段中“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中的“别处”指 ______ 。
(3) 文章以“合欢树”为题,有何妙处?
(4) 《合欢树》是一种母爱的见证,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解答】
A项,“翻来复去”应为“翻来覆去”;故A不正确。
B项,“宿”应读“xiǔ”;故B不正确。
C项,“憔萃”应为“憔悴”。故C不正确。
D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要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解答】
A.“翻来复去 ””应写作“翻来覆去”。故A项有误。
B.“喜出忘外””应写作“喜出望外”。故B项有误。
C.字形完全正确。
D.“垂打”应写作“捶打”。故D项有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累赘、褒贬不当、用错对象、前后矛盾、不合语境。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解答】
A.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使用正确,故A不合题意。
B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来回的翻动身体。使用正确。故B不合题意。
C.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合语境。故C不符合题意。
D.泼泼洒洒: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使用不正确。故D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分析】
A.有误,搭配不当,去掉“笑容和”;
B.有误,主宾搭配不当,将“冬天的济南”改为“济南的冬天”;
C.不合逻辑,“下降”不能用倍数表示,可改为:下降了三成。
D.没有语病。
故选D。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解答】
结合“树尖”这一语境理解,“顶”最恰当;“镶”指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的意思,符合第二语境;结合“花衣”这一语境,再理解句意,“穿上”,最恰当;结合“肌肤”这一语境辨析,“美丽”一词符合语境。
故选B。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衔接能力。做这类题要注意把握中心意思,找出关键性词语,语句要通顺,语意要连贯。考查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解答句子排序试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解答】
本题应根据具体语境,按照喻体的特点进行选择。“提琴”声音比较柔和,对应“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弹拨”声音叮咚清脆,对应“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贝斯”轰响瞭亮,对应“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铜管齐鸣”声音高亢,对应“飞瀑落下深潭”。故B正确。
故选B。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解答】
结合文本内容,菊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菊花在秋天开放,当别的花都凋谢的时候,它却开着。母亲想用菊花激励“我”,让“我”振作起来。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标点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各种标点的作用是做题的关键。
【解答】
A.将两个分号都改为逗号;
B.正确;
C.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
D.加双引号,改为“跑”和“踩”。
故选B。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把握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解答此类问题,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标题含义和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文章标题的基本意思和内涵。
【解答】
《秋天的怀念》描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
ABC正确;
D有误,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怀念、伤感和悔恨,不是乐观的。故D不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根据识记内容分析作家作品是否正确。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所使用的的手法,抓住关键词语及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还要注意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
【解答】
A项,表述错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史铁生的小说,不是散文。故A项错误。
BCD项,正确。
故选A。
11.【答案】(1)把“作品中的真情所打动”和“他那平实的文字所吸引”互换位置。
(2)把“浓重的构思”改为“浓重的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关联词使用不当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1)第①句语序不当,把“作品中的真情所打动”和“他那平实的文字所吸引”互换位置。(2)第③句搭配不当,把“浓重的构思”改为“浓重的色彩”。
12.【答案】(1)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母爱无私的主旨,棉花为了孕育棉桃, 给棉桃提供养分, 枯槁了自己。
(2)这句话是景物(环境)描写,层层烘托,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 烘托了母亲坚韧的性格和苍老的形象, 为下文盛赞母爱作铺垫。
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得知“我”找到工作后内心的激动和欣慰之情。
(3)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
(4)吃苦耐劳, 从“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总有忙不完的事”可以看出。节俭纯朴,从“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可以看出。挺拔坚强,父亲身体不好,母亲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无私奉献,母亲对自己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子女。
(5)示例:我觉得我的母亲像向日葵,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 而我的母亲也总是围着我们这个家转。
【解析】略
13.【答案】【小题1】十岁那年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却因淘气引发母亲生气;二十岁经历“两腿残废”的打击,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三十岁发表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引发怀念之情。
【小题2】希望儿子在写小说方面有所成就,将来成为作家
给儿子看病和找工作
【小题3】①合欢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③合欢树里还有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沉重的愧疚;④合欢树的生长过程也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
【小题4】母爱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母爱像一滴甘甜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母爱像一剂苦口的良药保护着我们的心,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美丽的,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解析】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文章前三段选取了作者人生的三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十岁那年由自己作文获得第一名引发的一件事情、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据此概括即可。
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可得:“新的希望”指希望儿子在写小说方面有所成就,将来成为作家。联系上下文,根据“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可得:第⑥段中“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中的“别处”指给儿子看病和找工作。
3.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好处。
细读文本可知,合欢树是文本的线索,贯穿全文,同时又象征着母爱,作者想到这棵合欢树,想到母亲为自己的付出,内心充满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同时,这棵合欢树又是作者个人的真实写照。
4.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史铁生二十岁时,双腿残疾。母亲为了给他治病,总是满怀期望到处去求药方,却受到儿子的埋怨。之后为了让儿子写好小说,她四处借书,冒雨顶雪地推他去看电影。当初,她种下一棵小小的合欢树,满怀完美的期待,当这棵树长大,儿子的小说也发表时,她却已经不在人世多年。多么伟大的母爱,为了儿子,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为了儿子开心,自己什么都能付出。联系生活实际,回想自己的母亲,小时候生病,母亲贴心照顾,劝我喝药;雨天撑伞,她稳稳地擎着雨伞,自己却淋得透湿,我却没沾几滴水;担心我饥了渴了,为我准备食物和水......所以,母爱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母爱像一滴甘甜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母爱像一剂苦口的良药保护着我们的心,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美丽的,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据此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十岁那年由自己作文获得第一名引发的一件事情、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
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