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什么是天气和气候?
2、气象的重要要素有哪些?
3、什么是降水?怎样表示降水的多少?
4、什么是气压?风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表示风向
和风力大小?
仔细观察,并分析可能会出现什么特殊的天气?
一、与气象灾害相关的气候特征
1、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特征:
(1)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全年降水比较丰富。
(2)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2、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50
200
400
800
1600
降水量(毫米)
规律: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
3200
3、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50
200
800
1600
降水量(毫米)
3200
二、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的比例最大。
※ 我国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来自海上的夏季风的强弱、迟早,影响各地雨量的多少和雨季的迟早、长短,容易引起旱灾、涝灾等,影响农业生产。
A、洪水
洪水:由暴雨引起的,是我国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
危害:
每年我国洪涝面积多达几十万平方千米,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洪救灾。
时间:
多发生在夏季
风暴潮
暴雨
点击图片播放
洪水来了
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
农作物受灾1080.7公顷,成灾728.1万公顷,绝收251.5万公顷;受灾10169.2万人,成灾7094.7万人,死亡人口2140人,伤病人口1522436人,紧急转移1044.7万人;倒塌房屋350万间,损坏房屋732.万间,死亡大牲畜175.7万头;直接经济损失1450.9亿元。
(l)科学及时地预测预报雨情、水情、灾情,为抗洪抢险、转移灾民和政府抗洪救灾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查险及溃口截流、管涌堵漏抢险战斗
(3)科学监控灾区疫情,防病防疫工作
众志成城,把洪水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B、干旱
干旱:由久晴不雨引起的,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危害:
时间:
多发生在冬春季;
持续时间最长,旱情严重,农田受灾面积最广泛,常导致农牧业减产或绝收;
应对干旱灾害的主要对策:兴修水利
C、台风
台风:
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空气旋涡。
季节:
多在夏秋季
地区:
我国东南沿海
狂风、巨浪、风暴潮等,严重威胁人民生产财产安全。
危害:
点击图片播放
台风半径有数百公里。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风平浪静,云量少;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
台风肆虐
损失惨 重
台风“菲特”
台风警报发出后,相关地区:
1、船、车、飞机等都要远离台风经过的地区;
2、避免去台风路经地旅游;
3、沿海海堤、水库等要加固堤坝,防止海水、河水、潮水漫溢,城市、道路要疏通排水管道,防止因堵塞而积水;
4、对户外易于吹倒的物件,要加固或拆除,以防坠落伤人;
5、家中备足干粮、饮用水、手电、常用药品等。
D、寒潮
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
原因: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
危害: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 扬沙天气。
寒潮:
寒潮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次年初春之间。
点击图片
寒潮来了
到哪儿找吃的呀
就目前来说,对寒潮仍无有效的防御方法。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视频:寒潮预报
E、其他气象灾害
冰雹
雷电
龙卷 风
暴雨
沙尘暴
雾霾
灾害无情 人有情
我们一 起来面对
1、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
2、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洪水、台风、干旱、寒潮等;
3、防灾减灾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
台风 寒潮
形 成 热带气旋强烈发展 强冷空气入侵
多 发 季节 夏、秋之交 冬、春秋也有
影 响 地区 东南沿海 多数省区
危 害 破坏农业、交通、通讯、公共设施 强烈降温造成冻害
防 御 气象卫星的监测和预报
雷达监视减轻灾情 采取防寒措施
干旱 洪水
形 成 久晴不雨 连续暴雨或短时暴雨
多 发 季节 冬春为主 夏秋为主
影 响 地区 东北、华南、西南 、黄淮海、长江流域等地 东部、南部
危 害 农牧业减产、人畜饮水发生困难 冲毁农田和公共设施
防 御 气象卫星的监测和预报
水利建设
练习
1、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寒潮
台风
洪水
干旱
2、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
和___。
持续性的暴雨
台风
3、当台风来临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 .在大树下躲雨
B .蹲在电线杆旁避风
C.将船驶进港口避风
D.逃进破旧房屋暂时躲雨
C
4、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农田受灾面积最大的( )
A、洪涝
B、台风
C、干旱
D、寒潮
C
9.下列人类活动:①植树造林 ②毁林开荒 ③修建水库 ④向大气中排放废气,其中能改良局部地区小气候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8.4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
导学案
一、要点梳理
1、在各种自然灾害中,————-灾害占的比例最大。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我国旱灾、洪涝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受————气候的影响;
3、洪水一般是由——---——引起的,是我国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多发生在——————季节;
4、干旱是由——————引起的;减轻干旱和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等;
5、台风是发生在————————上的强烈空气旋涡,常伴有——————、——————、——————、风暴潮等强烈的天气现象21教育网
6、寒潮是是大范围的强烈————活动,一般出现严重————、————、大风、扬沙等天气现象;寒潮一般出现在每年————至次年————之间。21cnjy.com
二、温馨提示
1、引发洪水灾害,有自然的原因,更有人类活动的破坏环境造成的;减轻洪水灾害,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如植树造林、保持沙土等;21·cn·jy·com
2、目前,人类对寒潮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防范措施,只能通过发布预警消息,及早做好防寒准备,以减轻损失;
3、寒潮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我国平均每年会发生约5次,寒潮来临时,北方风沙天气会加剧;
4、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太平洋西岸称之为台风,在美洲和南亚又称为飓风。
5、台风破坏性很大,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如带来的强风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华南和华东等地的“伏旱”,暂时消除酷暑。 www.21-cn-jy.com
三、解题指导
[例题1] 以下天气与其可能产生的气象灾害的组合,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寒潮-霜冰
B.梅雨-低温
C.沙尘暴-大气污染
D.台风-洪灾
[解析] 我国特殊的天气主要有寒潮、梅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台风、沙尘暴等.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梅雨是指在夏初江淮地区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在气候比较干燥的春季,由于大风引起的扬沙和沙尘暴天气。2·1·c·n·j·y
[答案] B
[例题2] 在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
A. 寒潮 B.大雾
C.干旱 D.台风
[解析] 我国特殊的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风、沙尘暴等.在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但是台风带来的暴雨也会缓解旱情。
[答案] D
四、同步训练
1、在我国,台风天气一般出现在( )
A.春、夏季
B.秋、冬季
C.冬、春季
D.夏、秋季
2、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泥石流
B.滑坡
C.台风
D.地震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
A.低温和霜冻
B.高温和暴雨
C.沙尘暴
D.洪涝和干旱
4、台风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是( )
A.缓解旱情
B.带来狂风暴雨
C.风力发电
D.形成洪涝
5、西北地区干旱的根本原因是( )
A.深居内陆
B.山岭阻隔海洋水汽输送
C.太阳辐射强
D.降水少
6、治理黄河下游洪水泛滥的根本在于( )
A.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B.加固黄河大堤
C.在黄河下游及入海口地区开挖泄洪渠道
D.黄河沿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可以避免水量过多,从而减少泛滥的压力
7、发生水灾的时候农作物被洪水淹没,洪水退去后,农民要洗去农作物上的泥沙.这主要是为了( )
A.洗去洪涝带来的污染物
B.防止农作物受重压倒伏
C.保证气孔的通畅,保证呼吸正常;
D.保证植物充足的光照
8、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9、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A.旱灾、台风、地震
B.崩塌、滑坡、泥石流
C.崩塌、洪灾、寒潮
D.泥石流、地震、洪灾
10、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刮风、下雨、冰雹等是多发的气象灾害
B. 气象灾害中,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问题
C. 台风的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组成,多发生在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
D. 寒潮、暴雨洪涝、干旱和干热风等是我国特有的气象灾害
11、造成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风的不稳定性
B. 冬季风的不稳定性
C. 地势西高东低
D. 南北跨纬度度大
12、造成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 冬季风势力的强弱
B 地势高低的影响
C 夏季风推进速度的急缓
D 各地距海的远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