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定都:
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年在位 )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元贞观。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迅速,国力逐步强盛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二、“贞观之治”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
材料二: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政要·论求谏》
魏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以直言敢谏著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贞观政要·论任贤》
房玄龄
杜如晦
“房谋杜断”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经济
用人
形成局面
对照课本,归纳整理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贞观之治
三省六部制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唐太宗的治国效果:
材料一: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
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武则天档案
14岁,初入宫廷,为太宗才人
26岁,太宗驾崩,入寺为尼
28岁,再度入宫,为高宗昭仪
32岁,高宗立武则天为后
51岁,与高宗并称二圣,共同临朝
67岁,改唐为周,自立为帝
82岁,政变退位,病逝
1.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政治上: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姚崇
狄仁杰
宋璟
武则天时的名臣
1.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2.武则天统治的贡献: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
李隆基,712 ~ 756年在位。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四、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1)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姚崇(651年-721年)
文武双全,历仕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姚崇
四、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1)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2)实行一系列改革:
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
2、唐玄宗统治的影响: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经济
用人
形成局面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贞观之治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重用贤能,注重官吏考核
比较与评价
唐太宗
唐玄宗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善始善终
课后作业
1.根据课堂讲授,表格整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2.根据课本前两课,梳理科举制的相关内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