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目
录
CONTENTS
01
02
03
04
05
06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逆温现象
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和大气环流
气候和气候变化
天气系统
微专题:风
[高考解密]
大气运动知识体系比较庞大。因此要梳理好大气运动的知识体系。浙江和江苏的考察方向比较稳定。其他地方卷考察内容多样,但整体的核心需要掌握一下内容:
1.大气受热过程的过程性变化;
2.从空间尺度探究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和大气环流
3.风力的形成、风向及风速的判读
4.气候的分布及气候特征的判读
5.气压场中天气系统的判读、天气特点及未来变化
大气的 思维导图
大气的 思维导图<解读>
【解读】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前提是知道大气的组成及垂直结构,在大气(层)环境中探讨大气的受热过程(热量传递过程),大气对地面热量的传递则是大气的保温作用,从地球环境的角度来说形成温室效应,而人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增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地关系)。由于地球是球面以及下垫面差异等原因,导致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不同时空尺度下可表现为局地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郊风)、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锋面)、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而不同时空尺度的大气运动特征产生不同的天气和气候,也会衍生气象灾害及气候变化,进而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但不同时空尺度的大气运动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不同区域下的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
考点 问答内容 预测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2023年1月浙江高考卷24-25 大气受热过程 2022年1月浙江高考卷24-25 大气的散射 2022年天津卷18(3) 温室效应 2021年全国乙卷 7~8题 空气湿度和气温 2020年1月浙江卷24-25 气温的差异及原因探究 大气的热力作用是高考的常考点,试题的背景和考查内容趋向生活化,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探究温度高低的变化,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梳理
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辐射名称 辐射类型 辐射方向 作用
a__________ 短波辐射 射向地面 _____的直接热源
b__________ 长波辐射 射向大气和宇宙空间 _______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__________ 长波辐射 射向_________ 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增温
d__________ 长波辐射 射向地面 太阳辐射
地面
地面辐射
对流层
大气辐射
宇宙空间
大气逆辐射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反射
散射
吸收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
CO2,水汽
太阳:根本热量来源
地面:最主要、最直接热量来源
CO2,水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变式02 大气的保温作用
下图为我国某地香蕉园内、外春季阴雨天和晴天的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曲线表示香蕉园内晴天气温日变化的是( )
A.①B.②C.③ D.④
D
B
2.白天①地气温高于②地的原因是( )
A.香蕉园内大气削弱作用强 B.香蕉园内大气逆辐射强
C.香蕉园外太阳辐射强 D.香蕉园外大气逆辐射强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动态时间的视角,日出到日落进行分析,以热量传递环节为依托,分析一天中温度的变化。
【典型例题】下图为夏至日某地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能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甲、乙区域和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气温正在逐渐下降
B.乙区域表示该地正处于黑夜
C.A点对应的时刻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D.B点对应的时刻为该地一天中气温最低时
D
【考向】从能量的收支平衡关系考查气温的大小变化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1)抓住下列因素,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分析气温的高低。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2)考虑下垫面情况,看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效率,分析地面温度的高低。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反射率 反射率大,吸热少(冰雪>裸地>草地>林地>湿地、水域)
比热容 比热容大,吸热慢,白天气温低(水域>砂石)
一般来说,土壤的反射率:深色<浅色,潮湿<干燥,粗糙<平滑;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95%。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3)考虑大气状况,看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分析气温的高低。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大气密度 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效果差),气温低
大气成分 大气中含水汽、二氧化碳多,气温高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真题探究】 大气受热过程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
1.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
②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
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
④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真题探究】 大气受热过程
(2022·浙江·高考真题)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2~3题。
B
2.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真题探究】 大气受热过程
(2021·北京·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A
【核心精要】
1.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分析生产、生活现象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温室薄膜进入大棚,地面的长波辐射无法透出,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减少内外气体的热量交换。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燃烧秸秆产生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提高温度,从而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射,减少蒸发,提高土壤温度。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2.影响气温因素
除了增加大气逆辐射进行保温,也可以通过减少自身热量的流失进行保温,例如温室大棚、地膜。
(1)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地势高低 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7.(2021年上海卷)南非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家。近年来,南非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环境保护。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非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甲地与乙地太阳能资源差异的原因。(6分)
甲地位于南非北部高原,地势较高,空气较
稀薄;临近南回归线,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显著,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因此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少,到达地表太阳辐射多。
乙地位于南非西部沿海地区,海拔低,大气层厚;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影响,阴雨天气多,大气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表太阳辐射较少。
例题讲解
(2022年辽宁卷)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气温温差的影响因素
14. 据图可知( )
A. 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
B. 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
C. 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 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
D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例题讲解
(2022年江苏卷)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气温的影响因素
7. 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地形格局
C. 植被覆盖
D. 洋流性质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地形西侧是世界最长的山系北段落基山脉,图示区域中东侧是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是广阔的平原地形,材料显示该时段北美受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图示降温的区域为中央大平原区域,因此主要受到地形格局的影响,导致降温区分布状况,故B正确;海陆位置影响,应该是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一般呈现递增或递减,但图示区域不是,故A错误;北美大陆中,美国的中部和东部植被覆盖率都较高,故C错误;洋流性质影响海洋沿岸地区,但是图示区域降温不是沿海,故D错误。答案选择B。
B
例题讲解
(2022年辽宁卷)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气温的影响因素
15. 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 )
A. 冷空气聚集多
B. 水汽蒸发强
C. 海平面气压低
D. 降水量较大
A
(2020·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旅游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1)兴义气温年较差最大不超过________℃。
(2)兴义与铜仁相比,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分析其形成原因。
图2 贵州省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
图1 贵州省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1)16 (2)兴义比铜仁纬度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大(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更长);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所以兴义气温较高。
夏季,两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相近(兴义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较短);但兴义海拔较高。所以兴义气温较低。
【变式演练】
某年8月14日(晴天),一科研小组在相距张掖市(约39°N,100°E)60km的绿洲和沙漠中的两个观测站进行科研活动,利用自动设备记录了其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差值)的日变化情况(如下图),该日张掖市在北京时间6:31日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该日( )
A.日出时刻,沙漠有效辐射出现短时下降
B.8时,绿洲上空大气层结构稳定
C.日落时刻,沙漠有效辐射持续下降
D.14时,绿洲地面损失热量最大
B
彩条布覆盖成棚是一种简捷实用新型的保护性设施,具有防冻增温的作用,当今已逐步运用于经济林果木:下图中曲线示意我国某原种场梨园示范区寒冷期(1月初---3月初)阴、晴天棚内、外的平均气温逐时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图中表示棚内阴天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寒冷期彩条布覆盖棚内、外平均气温的逐时变化说明
A. 棚外晴天气温日较差最大
B. 白天棚内气温下降的速率晴天小于阴天
C. 棚内防冻效果阴天较晴天好
D. 白天棚外气温上升的速率晴天小于阴天
C
B
棚内晴天
棚内阴天
棚外晴天
棚外阴天
考点 问答内容 预测
逆温现象 2021年广东卷 逆温现象形成的条件、时间分布 2021江苏卷-5 锋面中逆温现象的分布 逆温现象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但形成的类型较多,在复习时要以辐射逆温、地形逆温以及锋面逆温为主要的复习方向,分析逆温的形成过程、通常发生的时间及位置。
逆温现象
逆温的判读原理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升高。但逆温形成的原因有多种:
辐射逆温
地形逆温
锋面逆温
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
日落后近地面降温快,日出后逐渐消失
中高纬度大陆
冬季黎明前
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
夜间冷空气从山坡下沉到谷底堆积
盆地和谷地中;夜间
从锋结构角度
下冷气团上暖气团
锋面是一个过渡区
锋面活动区域
冷锋锋后,
暖锋锋前
逆温现象
(4)平流逆温
(5)下沉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
成因
中纬度沿海地区
地区
整层空气下沉,厚度减少,顶部增温大于底部
成因
多在高气压区
地区
a.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对流弱,容易加重大气污染,污染物不易扩散。
逆温的影响
a.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b.逆温若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c.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
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逆温带有效
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
(1)有利方面
(2)不利方面
c.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b.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真题探究】 逆温现象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6.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7.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
C
D
B
微专题01 逆温
【变式演练】
干旱、半干旱区的绿洲和荒漠的性质差异,引起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造成了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下图示意7月河西走廊某绿洲与荒漠间测得的距地面5m和10m的气温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绿洲内的玉米田经常灌溉,与灌溉前相比,灌溉后白天( )
A.气温下降,最高气温峰值提前
B.气温上升,最高气温峰值提前
C.气温下降,最高气温峰值滞后
D.气温上升,最高气温峰值滞后
C
微专题01 逆温
干旱、半干旱区的绿洲和荒漠的性质差异,引起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造成了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下图示意7月河西走廊某绿洲与荒漠间测得的距地面5m和10m的气温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在大气较稳定且风速中等的晴朗白天,绿洲往往形成稳定的逆温,图中绿洲逆温现象开始于北京时间( )
A.8:00 B.12:00 C.17:00 D.20:00
3.绿洲与荒漠间的局地热力环流除了造成温度的变化外,还能造成( )
A.荒漠下部减湿
B.荒漠下部增湿
C.绿洲上部增湿
D.绿洲下部增湿
C
B
例题讲解
(2022年辽宁卷)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气温温差的影响因素
16. 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 )
A. 等压线稀疏区
B. 气旋大风区
C. 等压线低值中心
D. 气旋降水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