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二 大气运动和降水课件(共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二 大气运动和降水课件(共6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7 08:1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CONTENTS
01
02
03
04
05
06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逆温现象
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和大气环流
气候和气候变化
天气系统
微专题:风
[高考解密]
大气运动知识体系比较庞大。因此要梳理好大气运动的知识体系。浙江和江苏的考察方向比较稳定。其他地方卷考察内容多样,但整体的核心需要掌握一下内容:
1.大气受热过程的过程性变化;
2.从空间尺度探究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和大气环流
3.风力的形成、风向及风速的判读
4.气候的分布及气候特征的判读
5.气压场中天气系统的判读、天气特点及未来变化
大气的 思维导图
大气的 思维导图<解读>
【解读】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前提是知道大气的组成及垂直结构,在大气(层)环境中探讨大气的受热过程(热量传递过程),大气对地面热量的传递则是大气的保温作用,从地球环境的角度来说形成温室效应,而人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增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地关系)。由于地球是球面以及下垫面差异等原因,导致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不同时空尺度下可表现为局地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郊风)、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锋面)、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而不同时空尺度的大气运动特征产生不同的天气和气候,也会衍生气象灾害及气候变化,进而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但不同时空尺度的大气运动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不同区域下的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
对点解密
【高考解密】
热力环流这一考点考查的频率并不高,大气热力环流是理解大气运动需要的基本原理,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可以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现象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和环境带来的影响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可将热力环流分解为几个过程:地面冷热不均→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差异一大气的水平运动;地区间因热力原因引起的大气升降和水平运动共同形成大气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气流的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其实是同时发生的,并不是如分解讲解时所表示的线性发生过程。
考点02 热力环流
考点 考查内容 预测
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和 大气环流 2022年广东卷-9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022年广东卷5-6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2022年全国乙卷-10 海陆风 2021年浙江卷11-12 大陆西岸环流剖面图解读 局地环流主要考察海陆风和山谷风,分析其环流的影响,而大气环流的考察则更侧重于其分布规律的认知。
考点二 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和大气环流
热力环流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成因
地面受热不均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关系
大气运动
最基本的形式
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状态
形成三圈环流
尺度
差异
高低压中心变化产生季风
下垫面差异引发
同纬度地区热量再分配
属于
但不同于
局地环流
考点二 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和大气环流
1.局地环流:
热力性质差异
地形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山谷风
城市风
海(湖)陆风、绿洲和沙漠的风
小尺度下的热力环流
(1)局地环流成因
核心还是要从
受热的角度分析
(2)影响
坡地上的下降风、冰川表面的冰川风等
局地环流形成后可以调剂局地温差,
有时也可能成为大气污染物的输送通道。
考点二 热力环流
1.局地环流:
小尺度下的热力环流
坡地上的下降风
在山脉的背风坡,由于山脉的阻挡作用通常风速很小,但在有些情况下,空气越过山后,在山的背风面一侧会出现局地强风。
焚风
(热风)
布拉风
(冷风)
建立时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凡地处高寒山区,又面临温暖海面的地形,都有发生布拉风的可能
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高压
气流过山后形成的地方性的干热风
山地的背风坡、山谷、洼地或盆地,形成干热河谷
对点解密
【核心精要】
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3、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考点02 热力环流
对点解密
【核心精要】
二、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1.一个过程
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考点02 热力环流
对点解密
【核心精要】
二、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1.一个过程
需要注意:
(1)水平方向的气压梯度产生于大气在垂直方向的上升及下沉运动,大气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即风)是其结果。
(2)受重力作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永远高于高空。热力环流中气压的高低,是同一水平面的比较。同一水平面由气压高低差异所形成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考点02 热力环流
对点解密
【核心精要】
二、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2.两个方向
考点02 热力环流
垂直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遇冷下沉
水平方向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对点解密
【核心精要】
二、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3.三个关系
(1)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气温高的地方: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
②气温低的地方: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考点02 热力环流
考点二 热力环流
4.常见形式
①海陆风——海陆热力差异是关键
——影响海滨地区气候
②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是关键——影响功能区尤其是工业区、绿化带的布局
考点二 热力环流
4.常见形式
③山谷风——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影响局部气候、工厂布局、山坡
农业生产
工厂布局:山谷和盆地地区,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因此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易造成大气污染的工业。
局部气候:山谷地区夜晚气流上升多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
山坡农业:
①白天——谷风使山上气温升高,促使农作物和果树早发芽、早开花、早结果、早成熟;在冬季减少寒意;谷风将谷地的水汽带到上方,夏季谷风常常会凝云致雨,这对山区树木和农作物的生长很有利;
②夜晚——夜晚山风能降低温度,对植物体营养物质的积累,块根、块茎植物的生长膨大很有好处;但秋季易结霜,遭受冻害减产;
③山谷风——增大昼夜温差,提高农作物品质,
对点解密
【真题探究】
(2019年4月浙江高考真题)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面、实线为等压面)。完成下列各题。
考点02 热力环流
13.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动力辐合上升 B.热力辐合上升
C.动力下沉辅散 D.热力下沉辐散

14.易形成这种大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对点解密
【变式演练】
(2022·浙江·高三开学考试)海拔相差较小的山顶和谷地气温也有明显的差异,气温差异与空气运动导致的热量交换有关。下图为某山顶、谷地夏季平均气温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02 热力环流
3.对比山顶和谷地的夏季气温差异,原因可能是( )
A.谷地冷空气下沉集聚,白天气温低
B.山顶暖空气上升集聚,白天气温高
C.谷地与下沉气流交换热量,夜晚气温高
D.山顶与上升气流交换热量,夜晚气温高

4.该地区冬季山顶气温全天都高于谷地,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山坡冻害多于谷底 B.谷地空气污染严重
C.谷地易产生扬尘天气 D.山顶积雪覆盖时间长

【变式演练】
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图及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时刻河流上空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
①位于阴坡,河谷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
②地形较闭塞,散热不畅,河谷内部气温偏高
③白天因河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
④夜晚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角度一 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例3】 (2022·全国文综乙)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
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
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
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C
(2)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D
(3)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B
对点解密
【高考解密】
从历年高考题本专题在高考命题中的命题频率很高。从高考题分布情况看,重难点主要集中在全球性大气环流所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全球性大气环流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之一,气压带和风带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抓住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全面分析气候的形成原因,对气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和评价,并能够准确地阐明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命题形式上常采用等温线、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为背景,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可能出现。
考点04 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二 大气环流
赤道与两极之间的温差是引起和维持大气环流的基本原因;
2.大气环流:
地转偏向力使赤道和两极温差所引起的南北向环流变得偏于东西环流,
形成三圈环流
考点二 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
掌握三圈环流的分布及移动
气压带的范围及名称:
根据气压带的中心纬度0°, 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的名称。
气压带大致跨10°的范围。
风带:风带位于气压带之间。
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高纬极地东风带
风向可以根据气压带的高低压判读。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有关,但有滞后性(晚1月),幅度大约10°左右
对点解密
【核心精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图所示。
考点04 气压带和风带
对点解密
【核心精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考点04 气压带和风带
对点解密
【核心精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考点04 气压带和风带
对点解密
【核心精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4.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上图所示。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
(3)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夏季向北半球偏5个纬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个纬度,即“移动不同幅”。
考点04 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04 气压带和风带
5.对气候的影响:
对点解密
【核心精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5.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右图)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右图)
考点04 气压带和风带
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
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夏季:
切断副热带高压带
冬季: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
冰岛低压(大西洋)
切断副极地低压带
【真题探究】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
(2022年广东卷5-6)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
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C
B
【真题探究】 大气环流
(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
⑤东北信风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C
7.下列关于副热带高压气流运动特点及其控制的天气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下沉--高温多雨 B.下沉--高温干旱C.上升--炎热大风 D.上升--闷热潮湿
对点解密
【变式演练】(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一般用500hPa等压面高度分布图中588线(即500hPa等压面在此处出现的高度为5880米)包围的区域来表示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下图为2022年某段时间内亚洲东部和西太平洋地区副热带高压的588线分布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04 气压带和风带

8.图中副热带高压区的分布特点是( )
A.5~7月份,纬度位置北移
B.5~7月份,纬度位置南移
C.7~8月份,经度位置不变
D.7~8月份,范围逐渐变小

考点二 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和大气环流
3.季风环流:
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影响,大气环流的运行并不十分规则。
北半球的高低压中心
冬季: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太平洋)
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太平洋)
冰岛低压(大西洋)
夏季:
切断副热带高压带
切断副极地低压带
典型地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非洲北部和澳大利亚西北部
思维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要结合高低压位置。
气压带风带移动而成的季风(一般是信风),信风跨赤道后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变化进行判读
微专题
【专题讲解】
1、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微专题05 季风环流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微专题
【专题讲解】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微专题05 季风环流
微专题
【专题讲解】
3、季风环流的判断与分析
(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
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季。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
微专题05 季风环流
微专题
【变式演练】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回答下列小题。
微专题05 季风环流
17.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18.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对点解密
【核心精要】
二、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考点04 气压带和风带
对点解密
【核心精要】
二、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考点04 气压带和风带
对点解密
【核心精要】
二、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考点04 气压带和风带
【解题方法指导】
二、降水
1.过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并降落到地面。
2.形式
形式 备注
露 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的形成温度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
霜 “露”的升级版,地表物体有更低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固态的霜 晴朗的夜晚经常出现——焚烧秸秆抗霜
雾凇 过冷水滴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水滴小到一碰上物体马上冻结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 吉林雾凇
雪 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解题方法指导】
二、降水
形式 备注
雾 上升冷却形成:蒸发雾、上坡雾、锋面雾
水平冷却形成:平流雾(海上、沿海较多)
辐射冷却形成:辐射雾
混合雾、城市雾
雨 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
冻雨 过冷水滴组成,当它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的降水现象。 通常是初冬或冬末春初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霰 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圆锥形。 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雨夹雪 指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多发生在近地面气温略高于0℃时。 通常在南方多发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
【形成过程】
近地面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

冰雹

考点二 降水
地形雨
锋面雨
雨影区
对流雨
台风雨
降水的类型
微专题—降水的原理及类型
降水类型 气流上升成因 发生地区 发生时间 典型例子(图示)
地形雨 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被迫抬升 迎风坡气流上升,多地形雨,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山地地区 强度较大,时间较长 西南地区干热河谷
锋面雨 锋面处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含较多水汽)被抬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饱和凝结,成云致雨 温带地区 持续时间长、降水范围广 我国东部季风区地区多见
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近地面暖湿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后,气温下降使得水汽饱和凝结。 赤道地区 中纬度(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夏季午后易出现 与地面温度有关(纬度,海拔)
气旋雨 台风为气旋,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台风区内水汽充足,上升运动强烈,降水量常常很大。台风眼区气流下沉,一般没有降水。 西北太平洋地区较常见 中纬度夏秋季节易出现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注意:飓风(大西洋、南太平洋、印度洋)、龙卷风(美国中央大平原)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
降水的类型
微专题—降水的原理及类型
2.降水及其影响因素
(1)降水的形成
考点二 降水
空气上升→ 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降水
★观察下图,说出当空气温度降低时,水汽为何会凝结?
绝对湿度:实际中,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量,单位g/m3。
相对湿度:在某一温度下,实际空气水汽含量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的比值,单位 % 。
温度愈高,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愈强。气温越低,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所含水汽含量越少。温度越低,空气越易达到过饱和状态。
降水的原理
微专题—降水的原理及类型

此时甲处的水汽未达到饱和,若使其达到饱和有哪些可采取的办法?
继续增加水汽含量;
或者降温使其达到饱和
降水量影响因素 常考分析语句
海陆位置 ①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大气环流 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③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④夏季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影响,降水少⑤受信风影响,降水少;沿海地区,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地形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②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③赤道附近地势高的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少
洋流 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植被 植被覆盖率高(低),降水多(少)
水文 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
人类活动 ①城市湿岛、雨岛效应,多上升气流,降水多②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③兴修水库,降水增多④围湖造田,降水减少
降水的影响因素
微专题—降水的影响因素
例题讲解
(2022年广东卷)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
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西风影响加强;
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
湖泊东侧区域地形较高,易产生地形雨。
(2)降水差异主导因素的分析方法
①年降水量的空间差异
两地位置 分析角度
两地位置相距较远 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两地离海远近不同 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两地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 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 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考点二 降水
②降水的季节差异:主要从大气环流即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变化考虑。
③降水的日变化差异:主要从局部的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热力环流等角度去分析。如河谷地区夜雨多的原因:夜晚时,谷底降温慢,温度高,形成相对暖湿空气;山地降温较快,温度低,形成冷重空气;冷重空气沿坡面下沉至谷底,将谷底暖湿空气向上托起;暖湿空气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考点二 降水
(2021年湖北卷)留尼汪岛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火山岛,为著名的度假胜地。岛上气候终年湿热,夏季常出现特大暴雨,圣罗斯是世界上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下图示意留尼汪岛地理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留尼汪岛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岛屿的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11.导致圣罗斯成为世界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温带气旋 D.热带气旋
东南信风带
低纬度热带岛屿,四面环海
热低压(气旋)对流雨
A
D
低纬度热带岛屿,四面环海
纬度低,四周临海,海洋上升气流旺盛,容易形成气旋,进而带来降水
例题讲解
降水的差异的成因分析
(2020·北京卷)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地36小时内的实况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影响本时段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海陆风
D.台风
D
角度三 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例5】 (2021·辽宁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祁连山西部某山的雪线高度约为4 600米。该地区云含水量(云中液态或固态水的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空中水汽资源相对丰富,可为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图1为该山所在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遥感卫星探测的5 000米高度处夏季平均云含水量纬度变化图。
图1
图2
(1)依据图1等降水量线,概括该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
水量分布特征。
图1
图2
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湖泊和冰川处降水较多。
(2)分析图2中云含水量两个峰值的形成原因。
两个峰值区对应的下垫面为湖泊或冰川,提供的水汽较多;
海拔高,与5 000米高空相距较近。
例题讲解
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021年福建省适应性考试)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H岛(图8)为著名旅游胜地。岛上分布着众多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流通道,有多个自然保护区。
中低纬度热带地区
(1)推测H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说明理由。
低纬度热带
终年高温,气温季节变化小
蒸发量季节差异小
海拔数值中大周小,中高周低阻挡
20°N以南
处在东北信风带控制
岛屿四面环绕太平洋
偏北部处于迎风坡,降水多,偏南部处于背风坡降水少
多季节性河流
降水季节变化大
北部多南部少
空间分布特征:北多南少。
理由:该岛地势中部较高,南北地形差异不大,河流北多南少。(或该岛盛行东北信风,北部位于迎风地带,南部位于背风地带。)
时间分布特征:季节分配不均。
理由:地处热带,蒸发量季节差异小;多季节性河流。(或东北信风强弱存在季节差异。)
例题讲解
(2022年上海卷)(二)贵州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的过渡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破碎,由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影响,形成“多雨少湖”的地域特征,兴义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兴义市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文化底蕴深厚。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26.兴义与都匀降水量大,而毕节降水量少,分析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兴义、都匀分别位于从太平洋及印度洋来的东南季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到地形抬升,形成大量地形雨。
毕节位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背风坡,受雨影效应的影响,降水少。
(2017年全国3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图7)。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北部降水多
北部支流多
南部支流多
北部降水多
南部降水少
水汽来源多
多高山,海拔较高,温蒂较低,冰雪量大,融水量大
降水量大
气温降低
西风带控制,带来暖湿气流
受地形阻挡,北部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大
3.形成雾的条件
条件 常用关键词或语句
充足的水汽 临海;雨季;多河、湖、海等水域
地表降温 逆温;寒流降温;夜间降温幅度大(山上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气温日较差大等)
静风天气 相对封闭的区域,风力弱,水汽不易扩散
凝结核 工业、汽车尾气等排放粉尘多
考点二 降水
讲 练 结 合
(全国高考)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3.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D
C
D
讲 练 结 合
(2015,四川文综)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1. 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 福建沿海 B. 黄海沿岸
C. 准噶尔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2.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 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 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 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D. 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D
D
(2021浙江高考)材料一 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
材料二 图一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二为图一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
图三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
(1)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___。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___(填方位)移动。
(1)西南;南
(2021浙江高考)材料一 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
材料二 图一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二为图一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三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
(2)简析甲地所在海区风力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
(3)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的理由。
(2)过大,不利于水汽凝结;过小,不利于水汽输送。
(3)原因: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大;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输送;理由:夏季航运繁忙;海雾范围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