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象征性长跑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课本75、76、77页内容。
2、关于行程问题怎样解决。
3、怎样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四则运算的顺序。
二、预习要点:
1、确定两地之间的距离,可以用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来计算。
2、根据两地距离以及同学们的速度计算需要的时间。
三、预习检测
甲乙两个城市相距500千米,一列客车每小时80千米的平均速度由甲城驶向乙成,问
多长时间 能到达?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学校到北京的路程及中途经过的城市。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1)调查你所在的学校到北京的距离约有多少千米。(象征性长跑的总路程)
(2)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沿途的主要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路程。
2、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才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得。比如上网查询,根据比例尺计算。
3、展示汇报。
探究二:确定合理方案。
1、出示探究题:
(1)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跑完全程,确定每人每天跑的路程。
(2)怎样设计合理的活动方案。
2、完成表格。
路线 起点和终点 全班每天跑的路程/千米 人员安排 时间安排
第一站
第二站
……
(3)全班交流,展出同学们的不同方案。
探究三:确定主题
1、学生讨论。
2、展示汇报。
3、评出最好的主题。
探究四:制定全班的“象征性长跑活动方案”
1、一起制定方案。
2、交流反思:
(1)在设计方案中,一般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2)我们收集和记录了哪些数据?是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些数的?
(3)在活动中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我们对这些知识和方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4)整个活动中,我们得到了什么有益的启示?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3、自我评价表
(四)归纳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随堂检测
甲乙两地相距484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1.5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从乙地开往甲地,4小时与迎面开来的汽车相遇。 已知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求摩托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一个运动员进行爬山训练,从A地出发,上山路长30千米,每小时行3千米,爬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求这位运动员上山和下山的平均速度?
3、解放军进行野外训练,要从甲地到乙地,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0厘米。要求在 4小时内到达,平均每小时要行军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
500÷80=6.25(小时)
答:6.25小时能到达。
二、随堂检测
1、(484-40×1.5)/4-40=66(千米)
答:摩托车每小时行66千米。
2、上山、下山的总时间:30÷3+30÷6=15(小时)
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30×2÷15=4(千米/小时)
答:这位运动员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4千米/小时。
3、40÷
=40×60000,
=2400000(厘米),
2400000厘米=24千米,
24÷4=6(千米);
答:平均每小时要行军6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