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3年期中模拟测试科学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小科想利用细铁屑和小磁针来显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A. 用细铁屑的疏密来显示磁场的强弱 B. 用细铁屑的分布来显示磁场的分布
C. 用小磁针的偏转来显示磁场的存在 D. 用小磁针S极的指向来显示磁场的方向
在下列通电螺线管中,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如图是奥斯特实验的示意图,以下关于奥斯特实验的分析正确()
A.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由小磁针的指向决定
B.小磁针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
C.移去小磁针后的通电导线周围不存在磁场
D.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
如图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示意图,当水位升高到金属块A处时( )
A.红灯亮,绿灯灭
B.红灯灭,绿灯亮
C.红灯亮,绿灯亮
D.红灯灭,绿灯灭
小乐在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时采用如图所示实验,通电后发现导体棒向右摆动,要使通电导体棒的悬线向右摆角增大,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
A.增大导体棒中的电流强度 B.减少磁铁的数量
C.颠倒磁铁的上下位置 D.改变导体棒中的电流方向
电吉他中电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磁体附近的金属弦被磁化,因此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经电路放大后传送到音箱发出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走磁体,电吉他将不能正常工作
B.选用铜质弦,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
C.增加线圈匝数可以增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
D.弦振动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
下列有关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开关的连接是错误的
B.插座与灯是并联的
C.使用试电笔时手指不可以碰到笔尾金属体
D.保险丝熔断可能是由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引起的
如图描述的是生活中与“电”有关的现象,其中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 )
A.用湿手按开关 B、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 C、发现有人触电应先切断电源 D、冰箱外壳没有接地
A.A B.B C.C D.D
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核反应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9的超重元素原子。则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分别是( )
A.114、175、114 B.114、114、289
C.175、114、114 D.114、289、175
“实心圆”和“ ”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铈是一种稀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Ce B.属于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140.1g D.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8
X元素1个原子的质量是m克,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W克XY2中含有Y的原子数是( )
A.
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化学式2Na2CO2·3H2O2),是一种无味、无毒的固体,有漂白杀菌、强力去污等多种功效,在高温下或者遇到水时容易分解产生大量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碳酸钠是混合物
B.过碳酸钠可以作为急救供氧剂
C.过碳酸钠遇到水容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
D.过碳酸钠与洗涤剂配合,可制成高效洗涤剂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如图甲是奥斯特实验装置,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此现象说明了 ;断开开关,小磁针在 的作用下又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了 。
自行车后架上装有向车头灯供电的小发电机,小发电机的上端有一个摩擦小轮,行驶过程中,当需要小发电机向车头灯供电时,小轮压紧车轮,如图所示,此时小轮在自行车车轮________力的作用下转动,发电机发电,其发电的原理是________,实现机械能能转化成电能。
人们使用两脚插头台灯时,往往会随意插入两孔插座中.如图所示,小明将台灯(图乙)的两插头插入家庭电路两孔插座(图甲)CD中(图丙是台灯的电路图,AB表示台灯的两插头),连接情况是A与C、B与D孔连接,闭合台灯开关S1,发现台灯L1不亮,电路中开关及导线良好,用测电笔测M点,氖管不发光,再测N点,测电笔发光,则可知台灯L1出现故障是 (填“断路”或“短路”)现象。这种插入法,在断开开关情况下,接触台灯接点N时 (填“会”或“不会”)触电。
如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氖元素在元素周期中的信息.
(1)钠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2)氧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写出钠元素和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4)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用化学符号表示:臭氧分子 ;3 个二氧化氮分子 ;2 个镁离子 ; n 个亚铁离子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写出硫酸钠的化学式并标出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探究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实验中,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华将磁铁快速向下插入螺线管时,观察到电流表原来静止在中间的指针向左偏转,这个现象叫________现象,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制造:________(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
(2)当磁铁的N极分别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________(填“变化”或“不变”)。
(3)等电流表的指针恢复到中间位置静止后,要使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可以采用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
(4)学校的广播系统中,其中________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学习了电流的磁场和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的知识之后,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猜想:“既然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那么两根互相靠近的通电导体之间将会发生相互作用”。他们将两根导线(可伸长)平衡放置后固定(如图甲所示),向后通上如图(乙、丙、丁)所示的电流,通过反复实验证实了他们的猜想。请你根据下面的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当两根导线通同向电流时,两根导线相互 ;
(2)两根平行放置的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除了与导线之间的距离、导线的长度有关外,还与 有关。你猜想的依据是 。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方向前进,有少数发生了偏转,并且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若原子内质量、正电荷分布均匀,则极少数α粒子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填字母,下同)。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如图a是某同学为学校办公楼空调设计的自动控制装置,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表格所示.已知继电器的线圈电阻R0为10Ω,左边电源电压为6V恒定不变.电流表0~30mA量程接入电路,图b是电流表表盘.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15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右边空调电路正常工作。
(1)该同学将电流表改成了温度表,通过计算并在图中标出表盘上25℃的位置。
(2)为了节省电能,使温度达到30℃时空调才能启动制冷,电路中要串联多大电阻?
(3)为了给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调节方便的措施。(改变电阻除外)
浙江省杭州市2023年期中模拟测试科学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C
D
【解析】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磁场最强,中间磁场最弱,因此两端吸引的铁屑比较稠密,而中间吸引的铁屑比较稀疏,利用铁屑的疏密可以显示磁场的强弱,利用铁屑的分布可以显示磁场的分布,故A.B正确不合题意;
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说明受到了磁力的作用,即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故C正确不合题意;
在磁场中,某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A
【解析】A.由安培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小磁针左端为S极,故A正确;
B、由安培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小磁针右端为S极,故B错误;
C、由安培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小磁针右端为S极,故C错误;
D、由安培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小磁针左端为S极,故D错误;
故选A.
用安培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再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小磁针静止时的磁极指向.
B
【解析】(1)磁场是客观存在的,放入小磁针是为了直观的感受到磁场的存在和方向;磁场不会因为小磁针的有无而发生任何变化;
(2)小磁针指向发生变化,说明它受到磁力的作用,即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3)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A.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由该点的小磁针的N极方向来反映,但不受小磁针指向的影响,故A错误;
B.小磁针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故B正确;
C.移去小磁针后的通电导线周围仍然存在磁场,故C错误;
D.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A
【解析】由水位的变化导致了控制电路的通断,进一步决定了电磁铁磁性的有无,从而控制了工作电路的动触点的位置的变化,改变了工作电路的连接情况。
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控制电路接通。电路中有了电流,电磁铁有磁性,向下吸引衔铁,使动触点与绿灯所在电路的静触点分开,绿灯灭。与红灯所在电路的静触点接通,导致了红灯所在的电路接通,红灯亮。故现象为:红灯亮,绿灯灭。
故答案为:A
A
【解析】(1)通电导体受到的磁力越大,悬线摆角越大;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大小只与磁场强度和电流大小有关。
要使通电导体棒的悬线向右摆角增大,就必须增大导体受到的磁力。
A.增大导体棒中的电流强度可以增大受到的磁力,故A符合题意;
B.减小磁体的数量,那么磁场强度会减小,它受到的磁力会变小,故B不合题意;
C.颠倒磁铁的上下位置只能改变磁场的方向,不能改变磁场强度,故C不合题意;
D.改变导体棒中的电流方向,只能改变磁场的方向,不那改变磁场强度,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B
【解析】根据电吉他的拾音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A.根据“ 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可知,拾音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如果没有磁铁,琴弦就不能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吉他就不能正常工作,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只有铁磁性物质才能被磁化,而铜不是铁磁性物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每个线圈相当于一个小电源,线圈匝数越多,那么相当于串联的电源越多,自然电压就越大,通过线圈中的电流就越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在琴弦振动的过程中,它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所以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C
【解析】A.从火线出来的线必须先接入开关,再接入用电器,这样能够起到防触电作用,而图中的开关先接的是零线,故A说法正确.
B在家庭电路的连接中,插座与灯泡相互不影响,因此它们是并联连接;故B说法正确.
C测电笔是用来辨别零线和火线的,使用测电笔时,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被测导线,氖管发光的可以判断导线是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是零线.故C说法错误;
D保险丝被烧断,说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原因可能是电路中使用了大功率的用电器或出现了短路故障,故D正确.
故选C.
A.开关与用电器的连接方法:从火线先接入开关,再接入用电器,从用电器出来后回到零线.
B各家用电器之间是并联时,各家用电器都正常工作,并且互不影响.
C掌握测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手一定接触笔尾金属体,一定不要接触笔尖金属体.
D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超负荷运行.
C
【解析】根据安全用电的尝试判断。
A.常见的水为导体,则用湿手按开关,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故A错误;
B.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会使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太大,从而引起火灾,故B错误;
C.发现有人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施救,故C正确;
D.冰箱外壳没有接地,一旦外壳漏电,那么可能触电,故D错误。
故选C。
A
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4可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4,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89-114=175,核外电子数为114,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故选A
A
【解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氧气、金属铁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等。
【解答】A图中的分子由两种原子组成,属于化合物,A符合题意;B图中的分子有3种,属于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C图中的分子只有1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C不符合题意;D图中的分子只有1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C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元素符号为Ce,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元素名称中铈含有金字旁,则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140.1,没有单位g,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8,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A
【解析】一定量的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原子的质量,由于题中没有给出Y元素的原子质量;但根据物质的化学式xy2可得分子中x原子与y原子个数比为1:2,因此,可利用x原子的质量计算出原子个数,x原子个数的2倍即为y的原子个数。
【解答】解:W克化合物XY2中含有元素Y的质量=Wg×{#mathmL#}{#/mathmL#}×100%={#mathmL#}{#/mathmL#},W克XY2中含有元素X的质量=Wg-{#mathmL#}{#/mathmL#}={#mathmL#}{#/mathmL#}
因此W克化合物XY2中含有元素X的原子个数={#mathmL#}{#/mathmL#},则W克化合物XY2中含有元素Y的原子个数={#mathmL#}{#/mathmL#}
故答案为:A
A
【解析】考查物质分类,根据已知物质信息分析其用途。
【解答】A:过碳酸钠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属于纯净物,错误;
B:过碳酸钠在高温下或者遇到水时容易分解产生大量氧气 ,可以作为供养剂,正确;
C:过碳酸钠遇到水容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 ,分解生成了新物质氧气,属于化学反应,正确;
D:过碳酸钠具有漂白杀菌、强力去污的功效可以制成高效洗涤剂,正确;
故选:A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解析】(1)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正常情况下,磁铁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所以都有指南北的性质;
(3)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改变,说明磁场方向发生改变。
如图甲是奥斯特实验装置,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此现象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断开开关,小磁针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又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了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故答案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摩擦力 电磁感应
【详解】
[1]当需要小发电机向车头灯供电时,小轮压紧车轮,车轮和小轮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此时小轮在自行车车轮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
[2]发电机发电,其发电的原理是电磁感应,实现机械能能转化成电能。
断路;会
【解析】(1)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设备,即当用测电笔检测时,若是碰到火线,氖管会发光的;(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若开关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是不安全的.
解:若A与C、B与D孔连接,闭合台灯开关S1,发现台灯L1不亮,电路中开关及导线良好,用测电笔测M点,氖管不发光,说明与火线不通;再测N点,测电笔发光,说明与火线相连,火线通路,因为开关是闭合的,故可以断定是灯断路;若按照小明的接法可知开关连在了零线和灯之间,即使断开开关的情况下台灯仍与火线相通,接触时会触电,故这样连接的电路是危险的.
故答案为:断路;会.
质子数不同;得到;Na2S;20.18
【解析】【解答】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提供的钠元素和氧元素的信息,可知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钠元素与氧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氧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3)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氧离子,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钠元素和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Na2S;
(4)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可知: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18.
答案:
(1)质子数不同;
(2)得到;
(3)Na2S;
(4)20.18.
(1)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解答本题;
(2)根据在化学反应中非金属元素易得到电子;
(3)根据结构示意图分析元素的化合价,从而写出化学式;
(4)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解答.
O3;3NO2;2Mg2+;nFe2+;H2O;
【解析】(1)根据分子构成解答;
(2)在化学式前面写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3)(4)在离子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5)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6)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写正负号和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1)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写作:O3;
(2)二氧化氮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写作NO2,在前面写数字3表示个数,为3NO2;
(3)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Mg2+,在左边写数字2表示个数,为2Mg2+;
(4)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Fe2+,n个亚铁离子写作:nFe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水,化学式为: H2O 。
(6)硫酸钠中硫的化合价为+6价,写作: 。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电磁感应;发电机(2)变化(3)保持线圈的位置不动,对调磁铁的磁极,插入线圈(4)动圈式话筒
(1)吸引
(2)电流大小;因为丙、丁两图通上不同大小的电流后导线形变的程度不一样,说明力的大小不一样
【解析】(1)根据乙图中导线的形状,分析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
(2)将丙和丁进行比较,确定影响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并根据导线的形状作为判断依据。
(1)根据乙图可知, 当两根导线通同向电流时,两根导线相吸引;
(2)将丙和丁图比较可知,它们的电流大小不同,因此两根平行放置的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除了与导线之间的距离、导线的长度有关外,还与电流大小有关。猜想的依据是:因为丙、丁两图通上不同大小的电流后导线形变的程度不一样,说明力的大小不一样。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不会;原子核
(2)B
(3)C
【解析】(1)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则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而发生散射。如果正电荷分布均匀,则α粒子受到的排斥力比较均匀,因此大幅度散射的数量会很小。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处在原子的中间。
(2)α粒子受到排斥力会改变运动轨迹,不受排斥力则运动方向不变,据此分析原子内部的分布特征;
(3)根据前面分析的原子结构进行判断。
【解答】(1)若原子内质量、正电荷分布均匀,则极少数α粒子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核产生的排斥力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很小,而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选B。
(3)原子中间为原子核,周围是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电子,故选C。
(1)
(2)为了节省电能,使温度达到 30℃时空调才能启动制冷,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
大于或等于15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电源电压是6V,电阻是
30℃时电阻R=360Ω,R0=10Ω,
∴R串=R总-R-R0=400Ω-360Ω-10Ω=30Ω。
答:使温度达到 30℃时空调才能启动制冷,电路中要串联 30Ω 的电阻。
(3)为了给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就是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采取改变电压、改变弹簧的倔强系数、改变线圈的匝数、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等.
【解析】(1)在表格中找到25℃时电阻R的阻值,求出总电阻,根据电源电压求出电流,就是表盘上25℃的位置;(2)为了节省电能,使温度达到30℃时空调才能启动制冷,根据电源电压和启动电流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找到30℃时电阻R的阻值,即可求出要串联的电阻值;(3)为了给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就是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采取改变电压、改变弹簧的倔强系数、改变线圈的匝数、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等。
(1)电路中电阻R和R0串联在电路中,有表格中找到25℃时电阻R=390Ω,R0=10Ω,
所以总电阻R总=R+R0=390Ω+10Ω=400Ω,
I==;
25℃应该标在15mA处如图;
(3)为了给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就是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采取改变电压、改变弹簧的倔强系数、改变线圈的匝数、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等。
故答案为:为了给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就是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采取改变电压、改变弹簧的倔强系数、改变线圈的匝数、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等。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