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自主检测卷(二) 六年级科学下册 教科版 (含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13分)
1.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酵母在适当的条件下,将面团中的淀粉分解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是_____________变化。
3.物质的变化会产生很多现象,有的变化会_____________,有的变化会_____________,有的变化会_____________,还有的变化会_____________。
4.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并不是像燃烧那么简单地释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_____________,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
5.对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会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气体,造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用滴碘酒的方式检测,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最少的是( )。
A.胡萝卜 B.玉米 C.薯片
2.长时间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因为( )。
A.唾液是甜的 B.米饭本来就是甜的
C.米饭中的淀粉在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3.复印机在工作时间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臭氧味),氧气在放电的情况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变化是化学变化 B.此变化是物理变化 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4.下列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蜡炬成灰
5.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酒精涂抹在物体表面后会迅速消失,属于化学变化
B.铁钉放入硫酸铜后表面会立刻“生锈”
C.发生了颜色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有可能是物理变化
6.把食盐放入水中,肉眼看不见颗粒了,水也变咸了,这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状态变化
7.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表面变( )。
A.红色 B.蓝色 C.无色
8.在加热白糖探究物质变化的过程中,白糖发生了下面一系列的变化:①产生大量的气泡;②气泡消失,勺子里残留少量黑色物质;③白糖颗粒熔化成液态的糖;④变成焦黑色,冒出浓浓的烟;⑤变成淡黄色,冒出淡淡的香味。按现象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③⑤①④② B.②④⑤①③ C.①③②④⑤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10.如图的玻璃杯中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点燃的蜡烛,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沿着杯壁倒入杯中,我们观察到的是( )。
A.高的蜡烛先熄灭
B.低的蜡烛先熄灭
C.两支蜡烛同时熄灭
11.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含量的增加。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12.下列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生米煮熟 B.燃放鞭炮 C.墨汁染黑了整杯水
13.在脸盆等铁制品表面烧制陶瓷的目的是( )。
A.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B.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C.防止铁生锈和美观
14.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一枚铁钉,一半在水面下,一半在水面上,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
A.a点
B.b点
C.c点
15.关于铁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锈呈红褐色,能导电和被磁铁吸引
B.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
C.铁锈对生产生活的危害很大,我们要尽量避免铁生锈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往水中滴了一滴红墨水,颜色变深了,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 )
3.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会伴随出现一些现象,没有这些伴随的现象出现,就一定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
4.课堂上,我们把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然后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火焰立即熄灭。利用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初步判定玻璃杯中的气体就是不能帮助燃烧的氧气。( )
5.在做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前,用砂纸把铁钉打磨一下,铁钉上出现红色物质的效果会更明显。( )
6.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
7.在“制作神秘信件”的活动中,有同学发现没有用淀粉“写字”的白纸喷上碘酒,纸张也出现了蓝色,这是因为纸张本身也可能含有淀粉。( )
8.被水浸泡过的紫甘蓝会变成红色。( )
9.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涉及的变化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四、实验探究题(共47分)
1.探究铁生锈的条件。(14分)
世界上每年都有将近总产量1/10的钢铁锈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实验小组为探究铁锈蚀的原因,分别取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老师指导同学们向装满沸水的1号试管中放入一枚打磨光亮的铁钉,并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在放了生石灰(作干燥剂)的2号试管中放入一枚打磨光亮的铁钉,并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在装了蒸馏水的3号试管中放入一枚打磨光亮的铁钉,铁钉一半没入水中,并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1)对比_____________号和_____________号试管,可以发现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水分。
(2)对比1号和3号试管中铁生锈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3支试管中铁钉生锈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有一位同学发现2号试管中的铁钉,表面也出现了一点点铁锈经仔细检查发现胶塞已经塞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防止铁生锈?请列举2种方法。(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六个没有标签的容器中分别装着白醋水、食用油、淀粉、碘酒、小苏打。(14分)
A.白色粉末 B.白色粉末 C.黄色液体 D.黄色液体 E.无色液体 F.无色液体
小米同学分别取样进行实验,结果如下:A和B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A和C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A和D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A和E混合产生大量气泡;B和C混合产生蓝紫色物质。还发现,打开E时有闻到刺鼻的酸味。
(1)请你帮小米鉴别容器中的物质,重新标上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6分)
(2)A和E混合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烧杯外壁会感觉到_____________。A和E混合产生的大量气体能使燃烧的火柴_____________,这种气体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它还有一种特征是_____________(8分)
3.如图,用蜡烛加热白糖,回顾实验过程回答问题。(8 分)
(1)白糖加热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是( )。
A.白色→淡黄色→深黄色→褐色→黑色
B.白色→淡黄色→红色→紫色一黑色
C.白色→淡黄色→蓝色→蓝紫色→黑色
(2)白糖加热到最后,直至全部碳化,能闻到一股( )。
A.焦味 B.酸味 C.香甜味
(3)写出该实验中两个化学变化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变化的研究。(11分)
上课时,老师出示了一枚表面有褐色物质的铁钉,让大家猜测该褐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小明说,是铁。小华说,“是铁钉和威酸制浴波反应后产生的铜。”
(1)根据以上信息,我们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判断出该物质是什么。(1分)
2小明和小华想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老师为他们提供了四种液体:白醋、水、硫酸铜溶液淀粉溶液(无色透明),但没有贴上标签,请帮助他们先完成鉴别。(3分)
①用肉眼能区别出来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用闻的方式能区分出的是_____________。
②想办法鉴别剩下的两种液体,并说明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别完成后,他们将铁钉分别放置在试管中(如图甲)。(5分)
甲 乙
①10分钟后观察两枚铁钉,可以观察到的现象:1号试管中的铁钉_____________,2号试管中的铁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周后将铁钉取出(如图乙),根据现象我们可以判断,A是从_____________号试管中取出的,B是从_____________号试管中取出的。经观察对比,老师提供的铁钉外观与B铁钉更相似,由此我们推测,老师出示的铁钉表面的褐色物质更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
(4)在这两个实验中,A铁钉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变化,B铁钉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变化。(2分)
参考答案
一、
1.水 二氧化碳 2.酒精 二氧化碳 化学 3.发光发热 改变颜色 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4.化学变化 5.二氧化碳 气候变化(温室效应) 海水酸化
二、
1.A 解析:胡萝卜含淀粉量较少。
2.C解析:淀粉在咀嚼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麦芽糖,有甜味。
3.A解析:氧气在放电的情况下转化成臭氧,这个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4.C 解析: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5.C解析: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铁钉放入硫酸铜,表面会附着红色的铜,不是铁锈;碘酒检验淀粉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6.B解析:食盐溶解在水中,属于物理变化。
7.A 解析:铁钉与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色的铜,附着在铁钉表面。
8.A解析:白糖加热过程中的现象是:熔化成液态的糖;变成淡黄色,冒出香味;产生气泡;变成焦黑色,冒出浓烟;气泡消失,产生少量黑色物质。
9.C解析: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生成二氧化碳。
10.B解析:小苏打和白醋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会沉入杯底,先使低的蜡烛熄灭。
11.A解析: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2.C解析:墨汁染黑了整杯水,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13.C解析:在铁制品表面烧制陶瓷,是为 了隔绝空气和水,防止铁生锈。
14.B解析:b 点同时接触到水和空气,最容易生锈。
15. A解析:铁锈不能导电,不 能被磁铁吸引。
三、
1.×解析:水中没有生 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
3.×解析:有的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缓慢的,不易观察到。
4.×解析:氧气可以助燃。 杯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不助燃。
5.√
6.×解析:铁在潮湿的环境中 更容易生锈。
7.√
8.×解析:紫甘蓝和水不会发生化学变化,不会变色。
9.√
10.×解析:磨铁杵是物理变化。
四、
1.(1)2 3 (2)空气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3)水和空气 (4)生石灰在放入之前已经变质(合理即可) (5)在表面涂油漆 保持干燥(合理即可)
2. (1)小苏打 淀粉 碘酒 食用油 白醋 水 (2)有些凉 熄灭(迅速熄灭) 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
3.(1)A (2)A (3)白糖碳化变黑 蜡烛燃烧发光发热
4.(1)不能 (2)①硫酸铜溶液 白醋 ②在剩下的两种液体中分别滴入同样的碘酒,如果液体变蓝,就是淀粉溶液,另一个就是水 (3)①没有明显变化 浸入硫酸铜溶液部分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浅 ②2 1 铁锈 (4)化学 化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