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16 22:4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自主检测卷(三) 六年级科学下册 教科版 (含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食物中,遇到碘酒不会发生变蓝现象的是( )。
A.米饭 B.马铃薯 C.猪肉
2.制作洋葱表皮标本时,滴碘酒的目的是( )。
A.检测淀粉 B.使图像明显 C.粘贴住表皮
3.小明收到了一封神奇的信:看起来是白纸,但把它泡在稀碘酒溶液中,出现了很多蓝色的字。这些字是用( )写的。
A.淀粉 B.酒精 C.清水
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装满冰块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 B.酒精溶解在水中
C.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产生气泡
5.明代诗人于谦诗作《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
万凿”把石灰岩破成小块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生物变化
6.下列( )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
A.塑料容器 B.玻璃容器 C.铁制容器
7.把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混合,会出现的现象是( )。
A.产生沉淀 B.产生气泡 C.玻璃杯壁会发热
8.下列现象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9.如图,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沿着烧杯壁缓缓倾倒,我们能观察到靠近底部的蜡烛先熄灭,过会儿上面的那支蜡烛也熄灭了。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A.此气体比空气重且不助燃
B.此气体比空气轻且不助燃
C.两支蜡烛的成分是不同的
10.下列物质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大米和面粉 B.木屑和铁钉 C.糖、水、柠檬酸和小苏打
11.铁钉放在( )里,生锈的速度最快。
A.干燥空盘子 B.菜油盘 C.水盘子
12.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新物质不包括( )。
A.蜡烛油 B.水 C.二氧化碳
13.下列变化都伴随着颜色改变,其中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加热白糖至黑色 B.钢铁生锈 C.把红墨水加入清水中
14.加热白糖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颜色的变化是( )。
A.白色→淡黄色→深黄色→褐色→黑色火
B.白色→淡黄色→红色→紫色→黑色
C.白色→淡蓝色→蓝色→深蓝色→黑色
15.在蜡烛上方倒扣玻璃杯,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蜡烛燃烧产生了( )。
A.二氧化碳 B.水 C.炭黑
16.下列属于小苏打特点的是( )。
A.白色、粉末状颗粒 B.白色、立方体颗粒 C.蓝色、晶状颗粒
17.下列化学变化对我们生活有利的是( )。
A.工具生锈 B.面包发酵 C.树木被酸雨腐蚀
18.影响铁生锈的主要因素是( )。
A.空气和水 B.气候和温度 C.铁的厚度
二、连线题(共15分)
1.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变化类型和伴随的现象连线。(10分)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铁钉生锈
化学变化 泡一杯白糖水
沙子和豆子的混合
2.将下列变化与相应的现象连线。(5分)
在面包上滴碘酒 发光发热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铁钉生锈 产生气体
点燃火柴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 颜色改变
三、实验探究题(共49分)
1.一般的家庭厨房中都有白糖、调羹、米饭、白醋、小苏打、杯子、食用油、菜刀等物品,为了探究物质的变化,小科同学在厨房里做了一系列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发现( )。
A.白糖只变成液态的糖
B.白糖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白糖先融化成白色的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2)小科吃米饭时,发现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 会出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的一种叫_____________的物质发生了变化。这种米饭味道的变化应该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
(3)小科把一匙小苏打倒入盛有三匙白醋的玻璃杯中,盖上玻璃片,观察到有_____________产生;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会感到_____________(填“凉”或“热”;打开玻璃片,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杯中,会发现_____________。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
(4)小科发现厨房里的铁锅很容易生锈,他取了一块铁锈做实验。
用右图所示方法是在测试铁锈的_____________性,实验表明铁
锈_____________。
(5)下列减缓铁锅生锈的方法,正确的是( )。
A.保持铁锅干燥 B.在锅里抹一层油漆 C.在锅里装一半水
(6)物质的化学变化总是会伴随着一些现象。例如将铁钉浸入_____________色的稀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进入部分的铁钉表面由银白色变成了_____________色,溶液颜色变为_____________色(填颜色)。
2.探索有趣的物质变化。(14分)
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为了探究物质的变化,同学们用铁钉做了一系列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一:如图所示,同学们为探索铁生锈的原因,进行了对比实验(其中2、3试管中的液体为水)。(5分)
①过周后,编号_____________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最严重。
②对照1、2,可知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
③如果要证明铁生锈需要空气,应比较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两组实验较合适。
④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所示,杯子中是硫酸铜溶液镊子夹住的是铁钉。(9分)
①做这个实验时,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2分)
A.将铁钉直接丢入硫酸铜溶液中
B.用镊子夹住铁钉,将铁钉全部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C.用镊子夹住铁钉,将铁钉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②配好的硫酸铜溶液是_____________色的,当铁钉浸入后,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会变成红褐色。
③取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铁钉,会发现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铁钉表面有_____________色物质附着。
④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因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产生了_____________。
⑤生活中还有很多像铁钉与硫酸铜溶液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改变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制苏打水。(8分)
小明想自制苏打水,妈妈拿出A、B两瓶白色粉末,告诉他是小苏打和面粉,让他自己辨别。小明分别取出一些粉末,滴上碘附(主要成分是碘酒),只有A瓶的粉末出现蓝色。
步骤一:小明辨别出小苏打后,取了一小勺放在杯里,加入凉开水,用筷子搅拌直至完全溶解,自制苏打水就完成了。
步骤二:妈妈喝了一口,觉得这苏打水有点苦涩,她让小明加入一些柠檬酸(类似于白醋),发现有气泡冒出,再喝时口感好了许多。
(1)我知道白色粉末A是_____________,白色粉末B是_____________。
(2)步骤一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二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伴随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查阅资料后知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人们经常用它来灭火,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4.物质的变化。(14分)
在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单元后,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新“魔术”——“空瓶吹气球”。他们将事前准备好的白色粉末倒进气球内,在透明玻璃瓶内装上一定量带有酸味的无色液体,最后把气球口套在玻璃瓶口上。待表演时,只需要将气球内的粉末抖落到瓶中与液体混合,气球就被“吹”大了(如图)。
(1)根据这学期学习的知识和你的判断,这种白色粉末可能是_____________,无色液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2分)
(2)上述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3)充满整个气球的气体是( )。
A.氦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4)这种气体可以用来制作灭火器灭火,主要运用了这种气体的哪两种性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产生了气体外,这个变化还伴随着哪些其他的现象? (至少写2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演完成后,同学们取下吹大的气球并扎紧口子,放手后,气球会( )。
A.往天上飞 B.往地上掉 C.悬浮在空中
(7)在瓶中还留下一些液体,你认为它里面还是原来的液体吗?说说你的想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C解析:猪肉不含淀粉,遇碘酒不会变蓝。
2.B解析:洋葱表皮是透明的 ,加碘酒不会破坏细胞成分又能染色,便于观察。
3.A解析:淀粉遇碘酒变蓝。
4.D解析: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产生气泡,有新物质形成,是化学变化。
5.A解析:把石灰岩破成小块,这个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6.C解析:铁和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化学变化。
7.B 解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吸热。
8.A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9.A解析:靠近底部的蜡烛先熄灭,说明反应产 生的气体比空气重且不助燃。
10.C解析:柠檬酸和小苏打会发生化学反应。
11.C解析:铁放在有空气、潮湿的地方 生锈最快。
12. A解析:蜡烛燃烧生 成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
13.C解析:红墨水加入清水中,是物理变化;加热白糖至黑色和铁生锈都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14. A解析:加热白糖的过程中,颜色变化是分别是白色、淡黄色、深黄色、褐色、黑色。
15. B解析:蜡烛燃烧产生了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雾。
16. A解析: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颗粒。
17.B 解析:面包发酵用于制作面包;生锈和酸雨腐蚀树木都是有害的。
18.A解析:影响铁生锈的主 要因素是空气和水。
二、
1.
2.
三、
1.(1)B (2)淀粉 化学 (3)气泡 凉 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 (4)导电 不能导电
(5)A (6)蓝 红 浅绿
2.(1)①2 ②水 ③2 3 ④在表面涂油漆(合理即可) (2)①C ②蓝 ③红 ④化学 新物质 ⑤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3.(1)面粉 小苏打 (2)物理 没有产生新物质 (3)化学 产生气泡 (4)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4.(1)小苏打 白醋 (2)B (3)D (4)不能燃烧 不支持燃烧 (5)玻璃杯变凉了;听到有“嗤嗤”声(合理即可) (6)B (7)不是,白醋和小 苏打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