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2.“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其中“皇帝倒了”指的是(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开启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D.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
3.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亲历记》中提到:“辛亥革命的胜利,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以上材料论述的是( )
A.辛亥革命的背景 B.辛亥革命的经过
C.辛亥革命的特点 D.辛亥革命的影响
4.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 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5.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各地纷纷宣布独立是响应( )
A.金田起义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发动
6.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
A.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
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破坏 B.清朝封建势力的强大
C.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8.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9.孙中山在一篇宣言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一人冠冕”是指( )
A.张勋复辟 B.袁世凯称帝
C.蒋介石任总统 D.溥仪称帝
10.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11.下面是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部分)。据此可知,孙中山是( )
1894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建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A.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C.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D.实业救国的引路人
12.《孙中山自述》中写道:“八国联军之破北京……议和之赔款九万万两而后……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据此可知,“革命风潮自此萌芽”是由于( )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革命思想的传播
C.三民主义的提出 D.革命团体的成立
13.下面是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据此可知( )
A.民主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B.全国各地均已实现独立
C.革命势力已经深入北方 D.共和制度已在中国确立
14.下面是作家叶圣陶(1894年生于苏州)年少时的经历,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10月12日,阅读报纸,得知起义成功,欢欣异常。
11月5日,江苏宣告独立;苏州光复。闻之喜极。
11月6日,找老师改名,原字“秉臣”,为去掉“臣”字,改为“圣陶”。
11月8日,赴校剪辫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南昌起义
15.陈老师办公桌上翻开的书页内容如下,据此,你认为陈老师在读的书籍应该是( )
第七章 新生中国的领导人——袁世凯
和孙中山
袁世凯如何在清皇室与革命者间周旋
笃信基督教的革命领袖孙中山
让中外人士倍感疑虑的总统职位大移交
A.《这个天国不太平》 B.《洋务运动》
C.《戊戌政变记》 D.《传教士眼中的1911》
16.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17.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8.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
A.女性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的地位比湖北女性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的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19.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这表明当时( )
A.报刊以政治舆论导向为主 B.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扩大
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 D.三民主义得到普遍认同
20.某班同学为排演历史剧拟定了各幕题目(见下图)。据此推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军阀割据 D.走向共和
21.1913年,孙中山领导的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一败涂地;1916年,反袁称帝的护国运动草率收场;1917年,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而爆发的护法运动又为西南军阀作了嫁衣。上述材料说明了( )
A.民主革命过程曲折 B.制度建设提上日程
C.暴力革命收效甚微 D.共和体制需要坚持
22.下面是1918 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 )
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D.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
23.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二、非选择题
24.以下两则材料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S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1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1)材料一中的“三民主义”是指哪三大主义?孙中山的“统战线政策"在20世纪20年代有哪些主要表现?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
(2)材料二认为孙中山一生追求实现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哪一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他们发起的护国战争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3)上述材料所提及的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些精神?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在《民报》上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材料二 下面是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示意图。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下面是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 国成 立后 20世纪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20世纪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柯珊沙《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答案
1-5 CADDC 6-10CDBBB 11-15AAACD 16-20CAABD 21-23ACA
24、(1)民族、民权、民生;国民党一大召开,创办黄埔军校,北伐。
(2)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辛亥革命;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
(3)精神:热爱祖国、矢志不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为公、心系民众;践行:我们要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就业与升学的关系,将个人梦想的实现融入到“中国梦”中去;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5、(1)创办革命报刊;建立革命组织;提出革命思想;举行武装起义。
(2)革命迅速发展;清政府统治迅速瓦解。
(3)共同之处: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作用: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