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生命的诗意
一梦江湖寄此生
--第三单元解读和教学设计简介
目录
一
组员风采
二单元选文
三开发过程
四目标定位
五教学设计
六思考建议
二 单元选文
7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8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高/杜甫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9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短歌行/曹操
四言古体诗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国
时光流逝的感慨 建功立业的宏愿
儒家积极入世态度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唐代 诗魔
长篇叙事乐府诗 古体诗
叙述琵琶女的故事 述说自己的人生遭际
现实主义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五言古体诗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
道家的出世态度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唐代 诗仙 杂言古体诗
借助奇特的梦境寄寓自己深沉情感
浪漫主义
登高/杜甫
唐代 诗圣
七言律诗之冠 近体诗
极端困窘 登高临眺
现实主义
二 单元选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北宋 豪放派 咏古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南宋 豪放派 咏史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宋 婉约派 写景抒情
千古第一才女
二
单
元
选
文
三 开发过程
2020年2月在完成单元的单篇设计后,再次讨论大单元教学设计,打乱篇目,商定分5个任务,共7课时,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7位组员各领取一个课时进行设计。
2020年1月2日小组集中进行
第一次大单元设计线上讨论。
2019年12月小组各自整理跟这个单元有关的教学指导资源:
1.2017班课程标准
2.专家培训的ppt
3.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推文
4.中国知网的相关学术论文
2019年11月小组集体购置《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各自研读本单元文本,重点关注教材的单元导语,教学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内容。
2020年3月—6月完成7课时单元教学设计,讨论、修改。
2020年7月整合设计上交审核。
根据中央要求,统编教材强化
立德树人教育,以人文主题为
线索组织单元。第三单元的
人文主题是
人生或者说是
生命的诗意。
根据课标精神,统编教材重视
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组织单元。第三单元属于
学习任务群五—
文学阅读与写作。
01
第三单元的
选文特点、
单元导语、
学习提示三则、单元学习任务。
02
四 目标定位
课标指向
课标指示
四 目标定位
2017版新课标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重点提出了对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要求,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之课标指向
四 目标定位
之教材指示
“抑”与“扬”——诗歌的诵读与品悟(吟诵诗韵)
“出”与“入”——诗人的责任与选择(解读文化)
“虚”与“实”——意境的感悟与审美(鉴赏手法)
“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体会风格)
生命的诗意:一梦江湖寄此生
七课时
“旧”与“新”——诗歌的评点与传承(撰写诗评)
四 目标定位之学习任务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任务五
目标一
目标四
目标五
目标三
四 目标定位之教学目标
目标二
结合诗词意象,欣赏诗词意境,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以及采用的不同风格,并能将风格品鉴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诗词中。
准确定位体现“虚”与“实”艺术特点的诗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编写艺术特色条目,选取示例并评析。
通过群词鉴赏,比较不同诗人作品的相同文化、精神所指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词作所体现的诗人生命的韧度。
区分不同诗词的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用声音、表情、动作共同演绎诗歌情感,表现不同的语言艺术,自主录制完成诗歌朗诵作品。
从不同角度,结合具体诗句,有理有据地完成文学短评,运用论据去论证和评述论点,在表达实践中发展批判思维与创造思维。
四 目标定位之单元设计
五 教学设计之任务一
学习任务一:“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体会风格(2课时)
总第1课时:浪漫与现实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 设计者:金晓忠
总第2课时:豪放与婉约 《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 设计者:陈艺佳
情境任务:自主赏读几位代表诗人、词人的作品,体会不同的审美风格,以此为依据编制一本《我的诗(词)品》。
活动一:品读《登高》,明白诗歌表达“以重写重”。
1.宋代评论家罗大经说颈联,他品出了八层意思,那我们也来品一品,看能品出几层意思来。
2.从颔联我们读出离家多年、有家难归,晚年多病、孤苦无依,之悲,尾联你还读出什么悲呢?
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首联、颔联选用了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活动二:品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梳理李白的人生经历,探究诗歌表达的“以轻写重”。
活动四:补一词
1.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在每个确定的风格中再补充至少1首词。
2.写一段归类的理由,要求有理有据。
活动三:定一品
1.浏览教师提供的《二十四品》选文,选择和三首词相似的审美风格。
2.研读书中审美风格的介绍,体会该风格所描绘的审美意境。
3.确定三首词的风格分别是什么,写一段文字阐述理由,要求有理有据。
4.在学习小组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互评并修改,选出小组最佳成果并分享。
活动五:配一图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风格,采取在网络上选择或手绘的方式,为该风格配上插图。
2.写一段文字阐述自己选择该插图的理由,附在配图的下方。
五 教学设计之任务一
五 教学设计之任务二
学习任务二:“虚”与“实”——意境的感悟与审美:鉴赏手法(1课时)
总第3课时:虚实境由心生 单元全部8个篇目 设计者:李春芹
情境任务:班级要编写《诗词鉴赏手册》的艺术特色条目,大家要定义一种手法或特色,选取示例并评析。
课前活动:用填表的方式,归类你所知道的艺术特色,教师点拨,(以另外开展一课时)
五 教学设计之任务二
活动一:剪裁“虚”与“实”艺术手法示例,并评价作者的选择意图。
活动二:归类“实写”版块。
从作者具体运用的手法,选取的意象,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切入撰写版块导语,分析“同”是实写的“不同”。(以心境绘生活、用物境描心情)
活动三:归类“虚写”版块。(分为以彼物言此物、将无形化有形,方法具体同上)
活动四:给自己的手法、示例、解析配上边框并涂色,你会选择什么颜色,说明理由。
课外活动:用同样的方式选取其他艺术特色3个并配上示例和解析,组内合作、班内分享来完善这本《诗词鉴赏手册》,力求内容丰富。
五 教学设计之任务三
学习任务三:“出”与“入”——诗人的责任与选择:解读文化(2课时)
总第4课时:儒道文化的碰撞 曹操、陶渊明、李白、苏轼4人诗词 设计者:方立丹
总第5课时:诗人生命的韧度 李清照群词 设计者:陈雯雯
具体任务一:比较鉴赏,得出诗人面对人生困境反映出来的不同求解方式。
活动一:如果生活在古代,你最希望能成为谁的邻居?并说明理由。
活动二:填空,困顿人生中,他们活出了生命的
活动三:在困顿的此岸到诗意的彼岸中,需要一座名叫“ ”的桥梁。(结合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活动四:拓展迁移交流历史上成功突围的事例,要想成功突围,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 教学设计之任务三
情境任务二:受出版社委托,要为李清照出一本新选词集。
课前活动
1.看完人物传记后,为李清照设计人物年谱(或线性轴记事)
2.根据人物经历的不同阶段,整理归类相应的词作,说说这样归类的理由。
3.以“我眼中的李清照”为特色,制作人物明信片。
4.以“我最懂李清照”为话题,寻找李清照作品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意象,说说意象背后的情感意蕴。
5.以“我喜欢的易安词”为主题,从学案中任选一首作品,设计词评解说。
6.以“我心里的一代才女”为话题,为你心中的李清照写一段人物评说。
7.以“我笔下的易安词”为主题, 开展“易安诗词”诗画展示活动。任选一首你喜欢的词作,或书或画,做成精美的诗配画卷轴,从配画中展现对李清照诗词意境的再现。
五 教学设计之任务三
活动一:对学案上的选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读出对一代才女的感悟,读出词中流露的情感,读出自己心中的共鸣,寻找你认识的“李清照”。
课外活动
1.继续阅读李清照的作品,为词集扩容。 2.写一段“李清照人物评论”,为词集作序。
3.群词阅读,通过寻找作品中的共同性,解读你认识的“李清照”。
4.苏轼是李清照的父亲的恩师,也是李清照一生受益学习的大师,请你据你熟悉的苏轼,为其出个作品集。
活动四:为她各阶段的词作取一个诗意的标题,作为词集的“目录”。
活动五:需要一句话作为诗集的“腰封”,你会用什么话,送给李清照呢?
活动三:在李清照各个人生际遇中,有“柔”的一面,也有“刚”的一面,通过你对李清照的词作感知,你更欣赏的是她的哪一面?请结合词作中的某一点,进行人物分析。
活动二:课上通过《李清照传》书中的目录,分八个小组,代表李清照人生的八个阶段,将学案上的词,分分组。
五 教学设计之任务四
学习任务四:“抑”与“扬”——诗歌的诵读与品悟:吟诵诗韵(1课时)
总第6课时:以声达情,声情并茂 单元全部8个篇目 设计者:柯沁莹
情境任务:
我市将举行一场主题为“经典咏流传”的诗词朗诵会,你作为活动嘉宾之一,要在本单元中选取一首最喜爱的诗词,进行现场朗诵。在朗诵会前,你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探讨、琢磨作品的朗诵技巧。为了防止现场意外的发生,你还需要提前录好音频,以备不时之需。
请选择相同作品的同学们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任务。(8首古诗词8个小组)
课前准备:
1.古诗词朗诵技巧——节奏、语速、语调、重音等知识了解。
2.从本单元中选一首你最喜爱的诗词,从诗歌中找出朗诵的重点词语;每位同学提交一份诗词朗诵的背景音乐,为朗诵诗词做好准备。
五 教学设计之任务四
活动一:朗诵技巧探讨。
从预习材料古诗词朗诵技巧中所给出的节奏、语速、语调、重音四个方面入手,每组同学讨论各自作品的朗诵技巧。讨论之后,每组由一位代表发言,给出讨论总结,其他小组提供意见。
活动二:背景配乐探讨。
从作品的思想情感、感情基调入手,确定背景音乐的大致特点。
活动三:现场朗诵点评
根据前面活动探讨结果,注意朗诵技巧,搭配背景音乐,现场朗诵作品,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最后敲定。
课外活动:
每位同学在周末时间,完成朗诵音频的录制,要求搭配背景音乐。特别喜欢吟诵的同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搭配相应衣服、风景,录制视频。
五 教学设计之任务五
学习任务五:“旧”与“新”——诗歌的评点与传承:撰写诗评(1课时)
总第7课时:评古诗,论今朝 单元全部8个篇目 设计者:郑央央
情境任务:
《当代》杂志约稿文学短评,就所选诗歌的独特之处,结合具体的诗句,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并基于报刊投稿的要求,修改自己的文学短评,体现古诗词的当代意义。
活动一:对课前布置的不少于300字的文学短评进行展示、诊断。
活动二:在了解了文学短评的基础上,展示前人对古诗《琵琶行·并序》评论的片段,说说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五 教学设计之任务五
活动五:大的社会事件往往蕴含深刻的思考空间,每一次挫折和困难同样蕴含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你能从古诗文中发现对我们当代人的启发吗?结合新冠抗疫情形和阻击战中涌现的大量感人事迹,用本单元中的一首古诗或者诗中的片段来颂扬或者评价他们,说明理由。
活动四:文学短评的写作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下面文章是对李清照诗歌风格转变的评论,请在横线上补写观点性的语句。
活动三:再读课文《登高》,从以下的题目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说说你的创作思路。也可自拟题目,或给《登高》配乐/插画。
五 教学设计之单元总结
1.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会有些障碍。建议学生能力比较好的情况下,大单元教学还是值得尝试的。如果学生理解力没有那么好,先学后做是个不错的教学策略,或在单篇中落实情境任务。
六 思考建议
2.建议大家积极参与新教材相关培训,关注“浙江高中语文”(省教研室的)、“温州高中语文”(市教研室的)等相关微信公众号,之江汇名师工作室平台及时了解讯息。
3.真实情境的活动要踩准学生的兴奋点,否则为了活动而活动,或者“虚假”情境下活动都是不提倡的。
4.教学前学生最好能背诵整个单元诗词。
5.及时翻阅有质量的教学论著和教学论文,及时总结课堂实践经验。
乐清市虹桥中学 李春芹
李春芹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感谢拨冗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