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7 10:5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内探心灵
外立自我
妙手设突转,无声起惊雷
——《玩偶之家》
一、走近作者
易卜生(1828—1906),挪威人,世界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和最著名的作家。一生共写剧本26部。代表作《玩偶之家》(1879) ,其他剧作《觊觎王位的人》《社会支柱》《国民公敌》 《海上夫人》等。
其剧作以鲜明的主题、生动的情节、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世界近现代戏剧的发展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莫里哀:法国戏剧作家,代表作《伪君子》《悭吝人》
二、易卜生对中国的影响
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 ,胡适首先创作了《终身大事》。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冰心的《斯人独憔悴》、曹禺《北京人》、茅盾《虹》也不同程度低受到《玩偶之家》的影响。
欧阳予倩、田汉和洪深称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三大奠基人
《新青年》曾出版“易卜生专号”,胡适推崇并介绍过“易卜生主义”;甚至一些有志于创造中国现代戏剧的青年,如洪深、田汉等,均把“做中国之易卜生”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
1923年12月26日,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发表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揭示出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他的短篇小说《伤逝》中,通过涓生、子君始以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终却落到悲剧结局的描写,反映了个人和社会的冲突:离开整个社会的解放,个性的解放和婚姻自主是无法实现的 。
三、社会问题剧:
01
指的是易卜生创造的直接揭示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现实主义戏剧。它侧重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正如易卜生所言“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讨论又是社会问题剧的一大特点,剧本里往往包含了大量的讨论和争论问题的对白,所以社会问题剧又叫“讨论剧”。
02
《人民公敌》讲述的是一个温泉浴场的污染调查事件,当市长的哥哥和当医生的弟弟站在各自的立场,对于良知、欲望和民意展开博弈。弟弟发现市内的制革厂污染温泉的水源,而且引致旅客患上严重的疾病,建议关闭温泉浴场,被市民以民主表决的方式宣布为人民公敌。“世上最强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立的人。”
《玩偶之家》
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玩偶之家》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人物关系图:根据课文节选剧情理清人物关系
分角色朗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故事发展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01
在不同的阶段,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有何变化?
关于海尔茂的动作有哪些舞台说明?说明了海尔茂怎样的形象特点?
发现借据之前
02
借据问题解决
(看第二封信)
发现借据之后
(看第一封信)

完成以下表格,分析海尔茂对娜拉称呼发生变化的原因。
读信前 读第一封信之后 读第二封信之后
我的小鸟儿
迷人的小东西
我的好宝贝
我的一个人的亲宝贝
我的娜拉
娇滴滴的小宝贝儿
不懂事的孩子
完成以下表格,分析海尔茂对娜拉称呼发生变化的原因。
读信前 读第一封信之后 读第二封信之后
我的小鸟儿 你这坏东西 娜拉
迷人的小东西 伪君子 我的可怜的娜拉
我的好宝贝 撒谎的人 受惊的小鸟儿
我的一个人的亲宝贝 犯罪的人 小鸽子
我的娜拉 下贱女人 她丈夫的孩子
娇滴滴的小宝贝儿
不懂事的孩子
完成以下表格,分析关于海尔茂动作的舞台说明。
读信前 读第一封信之后 读第二封信之后
亲她的前额
对她看了一会儿
把身子凑过去
跟过来
声音放低些
搂着她……
柔情蜜意、深情款款
完成以下表格,分析关于海尔茂动作的舞台说明。
读信前 读第一封信之后 读第二封信之后
亲她的前额 拉住她 把信抢过来
对她看了一会儿 惊慌倒退 慌忙拆信
把身子凑过去 把出去的门锁上 快活得叫起来
跟过来 走来走去 朝着借据瞟了一眼
声音放低些 吓了一跳…… 把借据和信撕掉,烧掉……
搂着她……
柔情蜜意、深情款款 恶毒冷酷、自私怯懦 自私虚伪,假仁假义
海尔茂的形象分析:
表面上:
在外: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
在家:好丈夫、好父亲。
实际上:
他冷酷、自私、虚伪、专制、怯懦。
海尔茂控制家庭经济权,把娜拉当宠物对待,不尊重娜拉,是男权至上的社会培养的男权范本
对话中讨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问题”,娜拉是如何看待的?
社会问题 娜拉的观点
妇女问题
社会责任问题
法律、宗教问题
对话中讨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问题”,娜拉是如何看待的?
社会问题 娜拉的观点
妇女问题 打破“玩偶”身份
社会责任问题 首先不是一个老婆、母亲,首先我是一个人
法律、宗教问题 法律不讲理,
牧师的话究竟对不对
妇女的出路问题
思考:既然娜拉不会因为假签名事件而受到惩罚,海尔荗也最终宽恕她了,那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认清了海尔茂的本质
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她一心爱着海尔茂,不为阮克对自己的痴情所动;她为了所爱的人不惜做出违反法律的事,甚至可以为之牺牲名誉和生命;她渴望得到丈夫同样的真爱,为了这份真爱,她“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但是,柯洛克斯泰的信让她清醒地看到,丈夫并不是真的爱自已,她没有等到“盼望它发生又怕它发生的奇迹”。
她发现自己并没有被当成一个真正平等的人来对待,她没有人格和尊严,只是丈夫的“玩偶”。为了获得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她决定离开家庭。
娜拉形象分析:
美丽可爱,优雅迷人。
追求理想的爱情,甘愿为爱情舍弃一切,甚至生命。
善良,富有同情心。老朋友阮克病危前来诀别,她的询问委婉含蓄,不忍心直接发问,用“下次化装跳舞会咱们俩应该打扮成什么”“祝你安眠”等言语和给阮克点烟的行动,给予这位自己的爱慕者以情感的慰藉;她对海尔茂说的“想着快死的朋友,你还有心肠陪我 ”这句话,也流露出对阮克将死的同情与伤感。
追求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当她在丈夫无情的咒骂和侮辱中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丈夫眼中的“玩偶”地位后,开始清醒,并对当时的法律、宗教等产生质疑,并果断、坚毅地迈出家门,告别过去,追求新的生活。
有西方文学史家评论,
《玩偶之家》结尾娜拉出走时“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
结合时代背景说说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她的出走是对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家庭、婚姻制度的挑战,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奋勇冲击。
她用反叛的行动向“物化”女性的罪恶社会庄严宣告:首先我是一个人,不是玩偶。
她的宣告成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这对广大妇女争取自由、平等、人格的独立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她的出走,震惊了男权社会,震醒了昏睡的女性,使整个社会鼎沸起来,引起人们对现存制度的怀疑。
英国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长诗《公主》(1847) 中,对19世纪女性的地位有清晰的描述:
男人在田间劳作,女人在家中操持;
男人弄刀舞枪,女人缝制衣裳;
男人用脑思考,女人用心体量;
男人发号施令,女人惟命是听;
若不是这样,一切都将陷入混乱。
胡适《易卜生主义》(1918) :
“娜拉出走象征她精神的觉醒,即有了个人意志,并懂得为自己负责。如果精神觉醒了,走与不走,就无关紧要了。”
任务情境:
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戏剧《玩偶之家》。为更好的使用观众理解《玩偶之家》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剧院邀请同学们结合文本研读,完成玩偶之家的系列展板之一——“《玩偶之家》突转的艺术”。
01
理清情理逻辑,追寻“突转”缘由
活动一
02
品味语言反差,把握“突转”内核
活动二
03
划分情感错位,探究“突转”根源
活动三
活动一:
理清情理逻辑,
追寻“突转”缘由
1.结合学习支架和《玩偶之家》第三幕的内容,找出文中的三次突转。
突转: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中首先提出“突转”概念。突转是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向相反方向发展,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简而言之,突转就是笔锋陡然一转,情节发生剧变。
发现:“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
活 动 一
第一次突转:海尔茂对妻子娜拉浓情蜜意,但看到柯洛克斯泰的信并了解借债并伪造签名的事情后,他态度剧变,对娜拉进行了一番劈头盖脸的怒骂。
1
第二次突转:第二封信送来,柯洛克斯泰归还了借据,海尔茂放下心来,转而安抚妻子。
2
第三次突转:娜拉看清海尔茂的真实面目,看清夫妻关系的本质,决心出走。
3
活 动 一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娜拉的出走?
“发现”。海尔茂的怒骂让娜拉“发现”了丈夫对自己所谓的“爱”,“发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不过是一个“玩偶”。
娜拉的“出走”是否合乎情理逻辑?亚里士多德说,“一切‘发现’中最好的是从情节本身产生的、通过合乎可然律的事件而引起观众的惊奇的‘发现’”。娜拉的“发现”是通过哪些“合乎可然律的事件”实现的呢?
活 动 一
活 动 一
合乎可然律的事件 丈夫生病时她像个男人一样去借钱并伪造签名,事后独自偷偷还债。 有人格自立的愿望
经济上依附于海尔茂,圣诞节需要跟海尔茂申请费用 经济不自由
林丹太太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自立自强 身边有榜样
娜拉总是“偷吃”杏仁甜饼干,海尔茂不允许她吃。 生活不自由
阮克大夫却喜欢听娜拉讲,娜拉喜欢跟阮克大夫聊天 婚姻关系有隐患
海尔茂认为娜拉一心一意是他的,并且认为自己在指导她 夫妻关系不平等
信箱的钥匙由海尔茂保管 生活中没有主导权
看到柯洛克斯泰的信后,海尔茂态度剧变,对娜拉进行了一番劈头盖脸的怒骂 海尔茂的利己
小结:在“借债”危机解除后,娜拉出走也是符合情理逻辑的。戏剧在“突转”前设置了一系列合乎可然律的事件的,娜拉主观上有人格自立的愿望,好友林丹太太独自承担生活的重任,让娜拉看到了女性保持“人格独立”的可能性。与阮克大夫的相处,也让娜拉发现了她与海尔茂婚姻的隐患,加上家庭生活中没有主导权、经济上对海尔茂的依附,夫妻关系的不对等,都对娜拉出走提供了“合理性”。“突转”前的“合乎可然律的事件”,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使情节跌宕起伏,于无声处起惊雷。
活 动 一
活动二:
品味语言反差,把握“突转”内核
1. 联读《玩偶之家》第一幕和第三幕的内容,找出娜拉的典型语言,在角色朗读中感受娜拉“突转”前后的语言差异。
语段一(选自第一幕):
娜拉:(玩弄海尔茂的衣服,眼睛不看他)要是你真想给我买东西的话──你可以──
海尔茂:可以什么?快说!
娜拉:(急忙)托伐,你可以给我点儿现钱。用不着太多,只要是你手里富余的数目就够了。我留着以后买东西。
海尔茂:可是,娜拉──
娜拉:好托伐,别多说了,快把钱给我吧。我要用漂亮的金钱把钱包起来挂在圣诞树上。你说好玩儿不好玩儿?
海尔茂:那些会花钱的小鸟儿叫什么名字?
娜拉:喔,不用说,我知道,它们叫败家精。托伐,你先把钱给我。以后再仔细想我最需要什么东西。
活 动 二
海尔茂:(一边笑)话是不错,那就是说,要是你真把我给你的钱花在自己身上的话。可是你老把钱都花在家用上头,买好些没有的东西,到后来我还得再拿出钱来。
娜拉:可是,托伐──
海尔茂:娜拉,你能赖得了吗?(一只手搂着她)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儿,就是很能花钱。谁也不会相信一个男人养活你这么一只小鸟儿要花那么些钱。
娜拉:不害臊!你怎么说这话!我花钱一向是能节省多少就节省多少。
海尔茂:(大笑)一点儿都不错,能节省多少就节省多少,可是实际上一点儿都节省不下来。
娜拉:(一边哼一边笑,心里暗暗高兴)哼!你哪儿知道我们小鸟儿,松鼠儿的花费。
活 动 二
语段二(选自第二幕):海尔茂: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娜拉:(穿外套)我不能在生人家里过夜。海尔茂:难道咱们不能象哥哥妹妹那么过日子?娜拉:(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我知道现在照管他们的人比我强得多。照我现在这样子,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海尔茂: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娜拉: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海尔茂: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活 动 二
娜拉: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象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拘束,我也不受你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海尔茂:连戒指也要还?娜拉:要还。海尔茂:拿去。娜拉: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这儿。家里的事佣人都知道——她们比我更熟悉。明天我动身之后,克立斯替纳会来给我收拾我从家里带来的东西。我会叫她把东西寄给我。
活 动 二
2. 分析娜拉的典型语言,从语言风格、称谓、语气等角度,分析娜拉“发现”前后语言的变化。
语言风格 称谓 语气
“发现”之前 亲昵热情 托伐 多用陈述语气、疑问
“发现”之后 沉静冷峻 生人、陌生人 多用祈使语气、反问语气
活 动 二
2. 分析娜拉的典型语言,从语言风格、称谓、语气等角度,分析娜拉“发现”前后语言的变化。
预设:“发现”之前,娜拉的语言风格多是亲昵热情的,例如“好托伐,别多说了,快把钱给我吧。我要用漂亮的金钱把钱包起来挂在圣诞树上。”撒娇式的语言,表现出娜拉的纯真热情,“发现”之后,娜拉语言表达坚定冷静;“发现”之前,称“托伐”,表现出夫妻关系的亲密。“发现”之后,称“生人、陌生人”,表现出对海尔茂的绝望,以及自己与之决裂的态度。“发现”之前,娜拉的语气多为陈述语气或疑问语气,多用来讨好海尔茂或试探海尔茂的态度,“发现”之后,语气多为坚决的、发号施令的祈使语气或表现反驳的反问语气,例如要回戒指,娜拉只说了两个字“要还”,一方面向海尔茂发出命令,另一方面,表现了追求独立的决心。
活 动 二
3.从娜拉语言的前后转变,你又发现了“什么”?
预设:“发现”前的语言展现了娜拉的天真和勇敢,也表现出她甘做丈夫附庸的玩偶形象。直到秘密暴露,娜拉认识到海尔茂的真面目,对海尔茂的幻想破灭最终激发内也的自我意识,因此娜拉用冷静果断的语言发出要摆脱玩偶地位成为独立思考的人的呐喊。“言由心生”,语言的前后转变,反映了娜拉“顺从——觉醒——反抗”的蜕变。戏剧中的“突转”,是人物性格得以充分、全面的展现的条件。
活 动 二
活动三:
划分情感错位,探究“突转”根源
1. 三次突转的前后,海尔茂和娜拉两人情感关注的焦点各是什么?
突转次序 情感关注焦点
第一次突转前 海尔茂 舞会结束后想跟娜拉亲近娜拉 担心秘密暴露,期待丈夫的承担
第一次突转后 海尔茂 担心葬送自己的幸福和前途娜拉 决意投水
第二次突转前 海尔茂 想挽救、遮盖、维持残破的局面娜拉 对海尔茂彻底失望
第二次突转后 海尔茂 安抚安娜,祈求原谅娜拉 决意出走
第三次突转前 海尔茂 说服娜拉,让娜拉今后生活由她指点娜拉 决意出走
第三次突转后 海尔茂 以“老婆”、“母亲”的角色“绑架”娜拉娜拉 发出独立的宣言,出走找寻自身的价值
活 动 三
2.结合表格,分析海尔茂和娜拉存在着怎样的“情感错位”?
预设:面对突转,海尔茂和娜拉情感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不同的,风险来临时,海尔茂担心葬送自己的幸福和前途,而娜拉是对丈夫的彻底失望。风险结束后,海尔茂企图继续“绑架”娜拉,让娜拉成为自己的附属品,但娜拉却决意出走,追求人格的独立。因为“错位”,造成了更强烈的矛盾冲突,使人物之间的情感、心理充满了激烈交锋的张力。
活 动 三
3.思考,导致海尔茂和娜拉“情感的错位”的本质是什么?
预设:海尔茂和娜拉的“情感错位”,本质上是两者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知的差异。海尔茂将娜拉视宠物般的疼爱,始终希望娜拉成为自己的附属品,而娜拉从顺从到觉醒到反抗,迫切希望认清自己、找回自己,实现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戏剧的“突转”,让我们发现矛盾双方的“情感错位”,激烈的“突转”,也让我们听清了娜拉迫切希望获得“自立”的呐喊。
活 动 三
板书设计
1.“砰”的一声关门声响起后,故事还在继续,40年后的娜拉回想起这个出走的夜晚,她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孙绍振在《经典小说解读》中写到,“情节的突转功能就是把人物打出生活常轨,进入一个意想不到的新的境界”。请结合这句话,发挥想象,请以娜拉的口吻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内心独白。
2.结合课堂内容,完成《玩偶之家》的系列展板之“《玩偶之家》突转的艺术”的展板设计。
课后活动
您的欣赏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