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君主立宪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2.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最可能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以下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是( )
A.“扶清灭洋”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反对华北自治” D.“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4.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A.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5.20世纪初,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学者杜威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说的“政治改革运动”是指(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6.“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评价的应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7.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A.长征精神 B.红船精神 C.五四精神 D.革命精神
8.吴玉章在其回忆录中写道:“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到。”上面材料说明五四运动
A.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B.具有反帝反封性质
C.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D.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9.“1936年某学者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学术界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合二为一,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根据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内容是相同的
B.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相同的社会背景
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D.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10.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是指五四运动具有( )
A.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 B.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迫切性
C.发动武装起义的正义性 D.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11.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
D.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12.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13.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 )
A.建立中国同盟会
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创办黄埔军校
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14.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15.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6.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一法令最早可能颁布于 ( )
A.1913年 B.1915年 C.1920年 D.1914年
17.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白话文诗歌:“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分付(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花)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 ( )
A.辛亥革命期间 B.新文化运动期间
C.五四运动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18.“我们党用28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党建立这一功勋的起始时间是 ( )
A.1840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49年
19.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尘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尘的老头子们跳着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与上文中的“他”观点相似的是 ( )
20.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属于“伦理”的觉悟的是 (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C.“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
D.“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共产党——革命航船的舵手。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旗中学学生开展中学生“学党史,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追根溯源】
材料一如下图
(1)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焕然一新】
材料二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刊文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中国的革命先行者们曾作出巨大牺牲。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个核心,一个实现振兴中华的主心骨。”
(2)材料二中,“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在20世纪初进行了哪些重要探索?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个核心,一个实现振兴中华的主心骨”?
【今昔对比】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党员)建党时才50多名,1949年建国时发展到448.8万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期间,党员总数增加到3698.1万名。截止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党员9191.4万名。
——2021年6月30日《新华网》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说明了什么?
【心得感悟】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达到了200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是如何“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
材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独立斗争是不可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大致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每一次觉醒都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并由最开始的民族意识萌发逐渐深化,这成为近代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实现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一系列战败到抗战全面胜利的浴火重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材料三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根据材料二,分析推动民族觉醒的事件还有哪些。请列举并说明其中一例中华民族觉醒的表现。
(3)综合三则材料分析我国民族精神的内涵。
答案
1-5CDBDC 6-10DCDAD 11-15ADBAD 16-20CBCDD
21.(1)联系: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意思相近即可);
(2)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便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正确的方向,有了完整彻底的革命纲领和新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意思相近即可)
(3)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逐步成长的趋势;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政党。(符合题意即可)
(4)从革命先辈身上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精神;我们应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他们的精神,振兴中华等(言之有理即可)。
22.(1)状况: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工人总数增加。说明: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等。
(2)变化:从自发的经济斗争到有组织的政治斗争;从独立斗争到国民革命。原因:近代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等
(3)示例: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是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
23、(1)五四运动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群众广泛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学生的感召下,市民、工人、商人都参与进来,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升华。
(2)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同阶级、民族、职业的国人团结一致积极抗战,争取民族独立,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爱国、自强不息、救亡图存、不屈不挠、团结统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