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高考考前辅导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广东高考考前辅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5-29 21:31:50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三部分·考前给力10天第三部分·考前给力10天考前第10天名师点睛
(1)错误理解集合的代表元素含义
在研究集合问题时,一定要准确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例如:{x|y=lgx}——函数的定义域;{y|y=lgx}——函数的值域;{(x,y)|y=lgx}——函数图象上的点集.(2)忽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致误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个特性:无序性,确定性,互异性.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即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因此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的,忽视互异性会引出错解.
(3)忽视空集等概念,导致解题失误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A∩B=?,则表示集合A与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另外,在处理有关A?B的问题时,一定要分A=?和A≠?两种情况进行讨论.(4)忽视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致误
进行集合运算时,可以借助Venn图或数轴帮助我们理解和求解运算,同时一定要注意集合中的“端点元素”在运算时的“取”与“舍”.
(5)四种命题的结构不明致误
错因分析:如果原命题是“若A则B”,则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若B则A”,否命题是“若 A则
B”,逆否命题是“若 B则 A”.这里面有两组等价的命题,即“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和逆命题等价”.要注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如对“a,b都是偶数”的否定应该是“a,b不都是偶数”,而不应该是“a,b都是奇数”.
(6)充分、必要条件颠倒致误
p是q的充分条件表示为p?q,p是q的必要条件表示为q?p.解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充要条件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判断.
(7)忽视“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区别致误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不是同一概念,“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则q”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而“命题p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p的结论,搞清它们的区别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名师点睛
(1)忽视函数定义域
求解与函数、导数有关的问题,如:求值域、单调区间、判断奇偶性、求极值、最值等等,都必须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2)求函数最值判断的错误
无论用什么方法求最值,都要考查“等号”是否成立,不等式法及判别式法尤其如此.
(3)多个单调区间书写错误
求函数单调区间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它们之间只能用逗号隔开;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必须用区间.(4)函数奇偶性判断的错误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要注意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有时还要对函数式化简整理,但必须注意使定义域不受影响.
(5)不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导致失误
由于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统一,需要对自变量的取值加以讨论,分段进行解决,然后取其公共部分.自我挑战
已知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当x>0时,f(x)=lgx,则不等式xf(x)≤0的解集为(  )
A.[-1,0)∪(0,1]
B.[-1,1]
C.(-∞,-1]∪[1,+∞)
D.(-∞,-1]∪{0}∪[1,+∞)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课件17张PPT。考前第 1天 快乐送分10练1.已知集合A={x|x<3},B={1,2,3,4},则(?RA)∩B=(  )
A.{4}           
B.{3,4}
C.{2,3,4}
D.{1,2,3,4}解析:选B.依题意得,?RA={x|x≥3},(?RA)∩B={3,4},选B5.对于非零向量有a=(a1,a2)和b=(b1,b2),“a∥b”是“a1b2-a2b1=0”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必要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由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可得a∥b?a1b2-a2b1=0,故选B.6.已知倾斜角为60°的直线l通过抛物线x2=4y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则弦AB的长为(  )
A.4
B.6
C.10
D.16
8.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5+a7=4,a6+a8=-2,则当Sn取最大值时,n的值是__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得2a6=4,2a7=-2,a6=2>0,a7=-1<0;又数列{an}是等差数列,因此在该数列中,前6项均为正数,自第7项起以后各项均为负数,于是当Sn取最大值时,n=6.答案:69.已知数列{an}满足a1=1,a3+a7=18,且an-1+an+1=2an(n≥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cn=2n-1·an,求数列{cn}的前n项和Tn.10.某食品厂为了检查一条自动包装流水线的生产情况,随机抽取该流水线上的40件产品作为样本,称出它们的重量(单位:克),重量的分组区间为(490,495],(495,500],……,(510,515],由此得到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重量超过500克的产品数量;
(2)在上述抽取的40件产品中任取2件,设Y为重量超过505克的产品数量,求Y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课件18张PPT。考前第 2天 快乐保分11练3.设集合P={3,log2a},Q={a,b},若P∩Q={0},则P∪Q=(  )
A.{3,0}
B.{3,0,1}
C.{3,0,2}
D.{3,0,1,2}
解析:选B.由0∈{3,log2a},0∈{a,b},
得a=1,b=0,
所以P∪Q={3,0,1},故选B.答案:907.某工厂生产甲、乙、丙三种型号的产品,产品数量之比为3∶5∶7,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容量为n的样本,其中甲种产品有18件,则样本容量n=__________.
答案:49.已知向量a=(x,2),b=(1,y),其中x,y≥0.若a·b≤4,求y-x的取值范围.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课件23张PPT。考前第3天快乐抢分12练答案:120解析:依题意得f′(x)=1·ex+x·ex=(1+x)ex;f′(0)=(1+0)e0=1,f(0)=0·e0=0,因此函数f(x)的图象在点(0,f(0))处的切线方程是y-0=x-0,即y=x.8.已知函数f(x)=xex,则f′(x)=__________;函数f(x)图象在点(0,f(0))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
答案:(1+x)ex y=x答案:-10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课件15张PPT。考前第4天?名师点睛
(1)“排列”与“组合”概念混淆致误
界定排列与组合问题是排列还是组合?
唯一的标准是“顺序”,“有序”是排列问题,“无序”是组合问题,若排列与组合问题并存,解答时,一般采用先组合后排列的方法.
(2)不能正确分析几种常见的排列问题致误
解决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方法是:
①直接法;
②间接法:即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情形;③一般先从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入手.(3)二项式(a+b)n展开式的通项中a与b的顺序颠倒致误
二项式(a+b)n与(b+a)n的展开式相同,但通项公式不同,对应项也不相同,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要注意区分.
(4)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的概念混淆致误
在二项展开式中,利用通项公式求展开式中具有某些特性的项是一类典型问题,其通常作法就是确定通项公式中r的取值或取值范围,须注意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的区别与联系.自我挑战
1.一个电子显示屏一排有7个显示位,若每个显示位只显示0或1两种信号,每次显示互不相邻的3个显示位,则该显示屏能显示的信号总数为(  )
A.10 B.48
C.60 D.802.已知复数z满足(z-2)i=1+i(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z的模是__________.名师点睛
(1)解概率类问题容易忽视解题步骤
注意格式规范严谨,必须配上适当的文字解答,用一些字母来表示事件.
(2)对分布列理解不清致误
求分布列过程中,容易漏掉或多加随机变量,也容易求错概率.求分布列,要检验概率的和是否为1,如果不是,要重新检查修正.(3)对二项分布理解不准致误
二项分布概率模型的特点是“独立性”和“重复性”,事件的发生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影响,事件又在相同的条件之下重复发生.要记住二项分布概率模型的这个特点,在解题时把符合这种特点的概率问题归结到二项分布模型上面,直接根据二项分布概率模型的公式解决.(4)求均值和方差时计算失误
在计算均值和方差时,一些同学或者漏除以n,或者计算失误,反映出计算能力的欠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平时在计算时,对计算器过于依赖,不能运用运算技巧进行笔算.自我挑战
某市公租房的房源位于A、B、C三个片区.设每位申请人只申请其中一个片区的房源,且申请其中任一个片区的房源是等可能的.求该市的任4位申请人中:
(1)恰有2人申请A片区房源的概率;
(2)申请的房源所在片区的个数ξ的分布列与期望.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课件13张PPT。考前第5天(3)对截距理解错误
①截距不是距离,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
②截距相等时不要忘了过原点的特殊情形.直线两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4)遗漏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
注意二元二次方程x2+y2+Dx+Ey+F=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D2+E2-4F>0,在此条件下,再根据其他条件求解,深刻理解圆的一般方程具有的特点才能避免失误.
(5)判断两直线平行时条件考虑不全
①直线l1:A1x+B1y+C1=0与直线l2:A2x+B2y+C2=0平行? A1B2-A2B1=0(斜率)且B1C2-B2C1≠0(在y轴上的截距)
②直线l1:y=k1x+b1与直线l2:y=k2x+b2平行?k1=k2且b1≠b2.自我挑战
已知点A(3,3)、B(5,2)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且直线l经过两直线l1:3x-y-1=0和l2:x+y-3=0的交点,求直线l的方程.名师点睛
(1)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错误
在椭圆与双曲线定义中,注意2a与焦距的关系;在抛物线定义中注意定点不在定直线上.
(2)忽视Δ≥0这一条件
用圆锥曲线方程与直线方程联立求解时,在得到的方程中没注意到Δ≥0这一条件.(3)用错弦长公式
圆锥曲线与直线相交时,消去x后,弦长应为
(4)忘记建立坐标系
题目中如果没有坐标系,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1)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PF1、PF2的斜率分别为k1、k2,证明:k1·k2=1.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课件16张PPT。考前第6天名师点睛
(1)对斜二测画法的规则不清楚致误
利用斜二测画法的规则为“横同、竖变、平行性不变”.在运用上面的变与不变的内容处理问题时通常会忽视长度与角度的变化而出错.(2)表面积的计算漏掉底面
考虑问题要全面,特别在求表面积时还要注意空间物体是不是中空的,表面积与侧面积要认真区分,细心加小心是避免此类错误的关键.
(3)对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认识不清致误
判断线面关系时,忽视线在面内的情形.
使用判定定理或性质定理时,列举的条件不全,造成步骤失分.(4)空间直角坐标系选取错误,选定的三条直线不能两两垂直.
(5)找错点的坐标,特别是不在坐标平面内的点的坐标.
(6)运用向量计算时,计算失误.
(7)求线面角时,得到的是直线方向向量和平面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容易错以为是线面角的余弦.
(8)求二面角时,两法向量的夹角有可能是二面角的补角,要注意从图中分析.自我挑战
1.如图,已知△ABC的平面直观图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则原△ABC的面积为________.2.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AB⊥BB1,AC=BC=BB1=2,D为AB的中点,且CD⊥DA1.
(1)求证:BB1⊥面ABC;
(2)求多面体DBC-A1B1C1的体积;
(3)求二面角C-DA1-C1的余弦值.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课件12张PPT。考前第7天(4)乱等价致误
①将a·b>0与a,b夹角为锐角看作等价条件,或将a·b<0与a,b夹角为钝角看作等价条件.事实上,上述两种错误分别忽视了向量夹角为0°和180°的情形.
②在向量数量积运算中,错误使用数量积的运算律.
如:把a·b=b·c化简为a=c;由a·b=0得出a=0,或b=0等错误结论.③向量投影理解错误
把向量投影错以为只是正数.事实上,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a|cosθ是一个实数,可以是正数,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零.名师点睛
(1)三角化简不彻底
三角化简题的要求是:项数最少、函数种类最少、能求值的求值.
(2)三角变换技巧掌握不熟练
包括:角的拆补、倍半角变化;三角变换公式应用不合理;是降幂还是升幂把握不准等.
.(3)三角形解的个数不清楚致误
已知a,b,A时,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定:其中h=bsinA,
①A为锐角时:
a.a②A为直角或钝角时:
a.a≤b时,无解;b.a>b时,一解(锐角)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课件14张PPT。考前第8天其中真命题为(  )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名师点睛
(1)切点不明确致误
在求曲线的切线问题时,要注意区分切线是过某点的切线还是在某点的切线,即必须注意“在”与“过”的问题.(2)导数与单调性关系不清致误
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细节问题,否则极易出错:f′(x)<0(x∈(a,b))是f(x)在(a,b)上单调递减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实际上,可导函数f(x)在(a,b)上为单调递增(减)函数的充要条件为:对于任意x∈(a,b),有f′(x)≥0(f′(x)≤0)且f′(x)在(a,b)的任意子区间上都不恒为零.(3)混淆极值点与极值
函数有大于零的极值点,指的是极值点的横坐标大于零;函数有大于零的极值,指的是极值点的纵坐标大于零.
(4)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f′(x)≥0
一般来说,已知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可以得到f′(x)≥0(有等号);求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解f′(x)>0(没有等号)和定义域.自我挑战
已知函数f(x)=x2-(2a+1)x+alnx.
(1)当a=1时,求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
(2)求函数f(x)在区间[1,e]上的最小值.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课件11张PPT。考前第9天自我挑战
已知函数f(x)=(x-a)(x-b)(其中a>b),若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
g(x)=ax+b的图象是(  )解析:选A.由f(x)的图象,得0∴g(x)为减函数,且g(0)=1+b<0.∴A项符合题意.名师点睛
(1)应用不等式性质中的误区
不等式两端同时乘以一个数或同时除以一个数,不讨论这个数的正负.(2)解不等式中易忽视的问题
①解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时,不注意二次项系数正负的讨论.
②解含参不等式易忽视对两根大小比较的讨论.
③不等式的解集,只写出不等关系不用集合的形式表示.
④解绝对值不等式不注意符号讨论讨论.(3)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易错点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不注意验证:“一正、二定、三相等”条件.
(4)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出现以下失误
①不注意虚实边界;
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搞错;
③不注意目标函数中y的系数的正负,导致最大值与最小值搞错;
④求最优整数解搞错.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课件1张PPT。第三部分 考前给力10天考前热身强化演练 得分提升更加给力
本部分根据高考复习规律、复习进度及效果,由一线教学名师精心选编,科学设置,全力打造。查缺补漏,规范解答,考前演练,轻松得分。演练试题,梯度设计,层层训练,基础题、能力题、题题经典;探究题、创新题、步步提升。答案规范,解析详尽,力求让知识、方法、能力有机结合。总结规律,快速提升;掌握技巧,少走弯路。跳出题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能力在演练中升华,让分数在演练中提高。考前给力10天,高考难点全过关。让你直击得分点,助你在高考的考场上,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课件9张PPT。三 考前辅导
——会做的题不失分就是成功的考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