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
B.液氧、硫酸钡、粗盐
C.天然气纯碱、石油
D.钙 片、氯化镁、海水
2.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H2SO4溶液、Ba(OH)2溶液、KC1溶液中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溶液
B.NaOH溶液
C.CaCl2溶液
D.酚酞试液
3.科学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K2SO4 B.Ca(H2PO4)2
C.CO(NH2)2 D.NH4H2PO4
4.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矿泉水和蒸馏水:分别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烘干,观察有无固体残留
B.浓盐酸和浓硫酸:打开瓶盖,观察试剂瓶口有无白雾
C.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硫酸钾固体和硫酸铵固体:各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5.将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0 50 80 30
反应后质量(g) 0 100 20 x
A.反应后D的质量x为50 g
B.参加反应的A、C的质量比为1∶4
C.若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6,则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D.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6.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小苏打制汽水 B. 氢氧化钠制叶脉书签
C. 侯德榜联合制碱 D. 积雪用氯化钠来消除
8.以下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液氧 B.纯碱 C.食醋 D.水
9.两瓶标签损毁的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够用来区分两种溶液的是( )
A.酚酞试液 B.盐酸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10.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工业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Fe2O3+3CO2Fe+3CO2 还原反应
B.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 2Al (OH)3+3H2SO4=Al(SO4)3+3H2O 复分解反应
C.用铜和盐酸反应制作氯化铜 Cu+2HCl=CuCl2+H2↑置换反应
D.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 4Fe+3O2+2xH2O=2Fe2O3 x H2O 化合反应
11.小红同学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到室温后,观察到白色不溶物,过滤,得滤液和白色固体,下列猜想不合理的是
猜想 A B C D
滤液中的溶质 NaOH NaOH、Ca(OH)2 NaOH、Na2CO3 NaOH
白色固体的成分 CaCO3、Ca(OH)2 CaCO3、Ca(OH)2 CaCO3 CaCO3
A.A B.B C.C D.D
12.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BaCl2、NaNO3、KOH、MgCl2 B.Cu(NO3)2、NaCl、H2SO4、KNO3
C.Na2CO3、NaCl、KNO3、NH4Cl D.ZnSO4、Mg(NO3)2、NaNO3、KCl
二、填空题
13.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铜、稀硫酸、石灰水、氯化铜、碳酸钠、氯化钙、氯酸钾和水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用他们之间相互的反应(每种物质只能用一次)来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沉淀的化学式为___,发生化合反应的位置为_____(填“酸”、“碱”、“盐”、“氯化物”),发生分解反应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3)还有两种物质发生的反应不属于以上反应类型,这两种物质是______。
1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金刚石②铜③酒精④氢氧化钠⑤小苏打⑥氦气,从中选择恰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
(2)用于制造导线的是_____
(3)用于制取肥皂的是_____
(4)用于刻划玻璃的是_____
(5)可用于霓虹灯光源的是_____
(6)用作内燃机的燃料的是_____
三、推断题
15.已知A、B、C、D、E、F、G、H、X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C是一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X、F是一种黑色固体。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
(2)写出H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______。
(3)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______;
③______。
四、实验题
16.硫酸铵和氯化钾是化工生产的副产品,直接作为肥料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或影响作物的生长,工业上往往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钾肥。下图是硫酸铵等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归纳硫酸铵等物质溶解度——温度曲线变化规律:
① ;
②温度相同时, 。
(2)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钾肥的流程如下:
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产品(无氯钾肥)的化学式是 ;
④操作Ⅰ主要是趁热过滤,过滤后的产品中 (NH4)2SO4晶体析出(填“有”或“没有”)。
(3)苯甲酸(C6H5COOH)通常用作定香剂或防腐剂,也用作果汁饮料的保香剂。合成苯甲酸晶体常伴随有氯化钾等副产品生成,某同学加热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A,并测定其熔点,发现其在115 ℃开始熔化,达到130 ℃时仍有少量不熔。
资料:苯甲酸熔点122.4 ℃;纯净固体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在常温时苯甲酸溶解度很小,小于0.4 g。
【提出问题】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 想】猜想1:苯甲酸;猜想2:氯化钾;猜想3: ⑤ 。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蒸馏水、AgNO3溶液、稀硝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将白色固体A加入水中,加热、溶解、冷却、过滤。 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滤液
Ⅱ取无色滤液少许于试管中, ⑥ 。 ⑦ 。 白色固体A中含有KCl。
Ⅲ取白色晶体, ⑧ 。 熔点是 ⑨ 。 结合实验Ⅱ,猜想3成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试题分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如:空气、自然界的水、溶液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A、生铁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铜属于碱,冰水混合物是同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B、正确,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错误,D、钙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故选B
考点:物质的分类
2.A
【详解】A、碳酸钠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和氯化钾不反应。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现象,所以可以一次性区分出三种物质。A正确;
B、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但是没有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及氯化钾溶液不反应,所以不能区分出三种物质。B错误;
C、氯化钙和H2SO4溶液、Ba(OH)2溶液、KCl溶液都不能发生反应,没有明显的不同现象,所以不能区分出三种物质。C错误;
D、硫酸是酸性的溶液,而氯化钾溶液是中性溶液,二者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三种物质中两种不变色,所以不能一次性区分开这三种物质。D错误。
故选A。
3.D
【分析】化学肥料主要指含农作物生长需补充的氮、磷、钾元素的物质。
【详解】A、K2SO4中只含钾,是钾肥,不符合题意;
B、Ca(H2PO4)2中只含磷,是磷肥,不符合题意;
C、CO(NH2)2中只含氮,是氮肥,不符合题意;
D、NH4H2PO4中含有氮和磷,是复合肥,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农业生产中用到的化肥主要是氮肥、磷肥、钾肥,若同时含有其中两种或三种,则为复合肥。
4.C
【详解】A、蒸馏水是纯水,蒸干后无残留,矿泉水蒸干后会残留固体,故能鉴别,选项正确;
B、浓硫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塞后会观察到白雾,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看不见白雾,现象不同能够鉴别,选项正确;
C、碳酸钠和碳酸钙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现象相同故不能鉴别,选项错误;
D、硫酸铵中含有铵根离子,能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和水,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故能够区分,选项正确;
答案为:C。
5.C
【分析】反应后A质量减小20g,是反应物;反应后B质量增加50g,是生成物;反应后C质量减小60g,是反应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是生成物,生成D的质量为:20g+60g-50g=30g。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反应后x为:30+30=60,故A错误;
B、参加反应的A、C的质量比为:20g:60g=1:3,故B错误;
C、若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6,设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为x:y,则有:5x:6y=50g:30g,x:y=2:1,故C正确;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但反应物不一定都是化合物,物质在反应时不一定是通过相互交换成分,该反应不一定为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6.C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能实现转化的需要逐一进行举例验证,而不能一步转化的只要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转化不能实现即可。
【详解】A、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硫和水只能生成亚硫酸而非硫酸。不能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B、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所以不能得到硫酸铜。不能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C、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实现;故符合题意;
D、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非氯化铁。不能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涉及多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时,第一要注意转化的方向,第二是要是否存在明显的不能实现的转化,也就是找出明显的突破口来加速题目的解决。
7.D
【详解】A、小苏打制汽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氢氧化钠制叶脉书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侯德榜联合制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积雪用氯化钠来消除的过程中只是加速了雪的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故选D。
【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8.D
【详解】A、液氧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俗称,是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食醋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9.A
【详解】A、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B、盐酸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0.D
【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生成物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属于任意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
B.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用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症,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反应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故选项错误;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H后面,所以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的过程,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A
【分析】生石灰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方程式为CaO+H2O=Ca(OH)2,纯碱是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详解】A、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所以若碳酸钠的量不足,则在溶液中应该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即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的前提下,溶液中也应该含有氢氧化钙,而不能单纯的是氢氧化钠,猜想不合理,符合题意;
B、加入生石灰较多,生成的氢氧化钙过量且过量部分不能完全溶解,此时,滤液A中的溶质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白色固体B的成分除了碳酸钙以外还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钙,猜想合理,不符合题意;
C、加入很少量的生石灰,即生成不足的氢氧化钙,与原溶液中的碳酸钠反应后,碳酸钠还有剩余。此时,滤液A中的溶质有剩余的碳酸钠、生成的氢氧化钠,白色固体B的成分为碳酸钙,猜想合理,不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生石灰,生成的氢氧化钙和原溶液中的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滤液A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氢氧化钠,白色固体B的成分为碳酸钙,猜想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D
【详解】A、pH=1的溶液呈酸性,KOH是碱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存在,因为酸碱之间会发生反应,且KOH与MgCl2相互能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共存,选项A错误;
B、Cu(NO3)2是蓝色溶液,与无色溶液不符,选项B错误;
C、Na2CO3溶液呈碱性会与酸溶液反应,并且与NH4Cl不能共存,选项C错误;
D、ZnSO4、Mg(NO3)2、NaNO3、KCl相互之间不反应,且四种物质都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选项D正确。故选D。
13.(1)
(2) Cu CaCO3 酸 KClO3
(3)CO和CuO(或者一氧化碳和氧化铜)(顺序可变)
【解析】(1)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中和反应,故发生的中和反应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故填: ;
(2)
①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锌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故填:Cu;
②、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填:CaCO3;
③、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化合反应,碳属于酸,故填:酸;
④、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分解反应,氯酸钾表示为KClO3,故填:KClO3;
(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属基本反应类型,属氧化还原反应,故填:CO和CuO(或者一氧化碳和氧化铜)(顺序可变)。
14. ⑤ ② ④ ① ⑥ ③
【分析】①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可以切割玻璃;
②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作电线;
③ 酒精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④ 氢氧化钠用途广泛,可做干燥剂,制肥皂等;
⑤ 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具有弱碱性,可做发酵粉或治疗胃酸过多;
⑥ 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会发出粉红色的光。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1)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⑤
(2)用于制造导线的是②
(3)用于制取肥皂的是④
(4)用于刻划玻璃的是①
(5)可用于霓虹灯光源的是⑥
(6)用作内燃机的燃料的是③
15.(1) CaCO3 H2O2
(2)灭火
(3) 分解反应
【分析】A是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且能够在高温条件下分解,故A为碳酸钙,B、C是一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X为黑色固体,B能在X的作用下生成C,且C能与碳酸钙分解的产物E发生反应可知,B为过氧化氢,C为水,D为氧气,X为二氧化锰,E为氧化钙,H为二氧化碳,根据转化关系可知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生成G,故G为氢氧化钙,F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H,故F为碳。
(1)
根据分析可知A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B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
(2)
根据分析可知H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因此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3)
反应①为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③中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16.(1)①(NH4)2SO4等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温度相同时,各物质溶解度不同;
(2)③K2SO4 ④ 没有
(3)⑤苯甲酸和氯化钾 ⑥加入少量AgNO3溶液和足量的稀HNO3溶液 ⑦有白色沉淀产生,且不溶于稀硝酸 ⑧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白色晶体,干燥后测量熔点 ⑨ 122.4℃
【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归纳硫酸铵等物质溶解度——温度曲线变化规律:①(NH4)2SO4等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温度相同时,各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2)硫酸铵和氯化钾混合,硫酸钾溶解度最小,故得到(无氯钾肥)的化学式是K2SO4,操作Ⅰ主要是趁热过滤,过滤后的产品中没有(NH4)2SO4晶体析出,因为硫酸钾固体中一定有可溶性杂质,但(NH4)2SO4不可能以固体形态存在,因为其溶解度比同一温度下K2SO4大得多,故填:K2SO4;没有。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猜想1:苯甲酸;猜想2:氯化钾;猜想3:苯甲酸和氯化钾;氯化钾和硝酸银生成硝酸钾和氯化银沉淀,为了证明其中是否含有含有KCl,Ⅰ将白色固体A加入水中,加热、溶解、冷却、过滤。Ⅱ取无色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和足量的稀HNO3溶液如果有沉淀产生说明其中含有氯化钾;取白色晶体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白色晶体,干燥后测量熔点,如果熔点是122.4℃,说明猜想3成立,故填:苯甲酸和氯化钾;加入少量AgNO3溶液和足量的稀H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且不溶于稀硝酸;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白色晶体,干燥后测量熔点;122.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