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有机合成材料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 B.聚乙烯材料 C.棉麻织物 D.铝合金
2.以下是有机物的是( )
A.CO2 B.H2CO3 C.C2H6O D.CaCO3
3.为加快哈尔滨的发展,市政府投巨资进行了哈尔滨站的工程改造,将哈尔滨站打造成为现代化铁路的交通枢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站改造过程中使用了许多钢筋、水泥和玻璃等金属材料
B.在建设中用大理石等合成材料铺设地面
C.铁轨的铺设使用了优质的不锈钢是金属材料
D.候车座椅使用的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4.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A.水和酒精:闻气味 B.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无色酚酞
C.CO和: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D.氯化钠固体和碳酸钙粉末:加水
5.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可乐易拉罐 B.防弹玻璃 C.羊绒外套 D.塑料水杯
6.下列生活中常用物品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塑料面盆 B.全棉内衣 C.紫砂茶壶 D.铝合金门窗
7.二氟甲烷(CH2F2)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它可以替代某些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产品,用作空调、冰箱中的制冷剂。下列关于二氟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氟甲烷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二氟甲烷分子中有2个氟原子
C.二氟甲烷分子是由多原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D.二氟甲烷分子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
8.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A. B. C. D.
9.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水泥
B.塑料
C.棉布
D.不锈钢
10.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混合物:天然气、碘酒、食盐 B.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
C.有机物: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 D.人体中微量元素:钙、铁、锌、硒
11.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生活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可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①用灼烧闻气味区别羊毛与合成纤维 ②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机物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农业
①焚烧含氯塑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②常开窗通风,防止居室装修的甲醛中毒 ①氮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②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A.A B.B C.C D.D
1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B.用可降解塑料替代普通塑料制作方便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C.铵态氮肥和碱性化肥混用会提高肥效
D.SO2和氮氧化物大量排入空气中,容易形成酸雨
二、填空题
13.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赛场上大量使用无人机。
(1)无人机制造常使用塑料、碳纤维(用腈纶和粘胶纤维做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铝合金等材料,其中碳纤维属于_______材料。
(2)无人机的动力来源于锂电池。
①锂电池在工作时能量转化的方式是________。
②电池级碳酸锂(Li2CO3)生产的反应之一为氯化锂(LiCl)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冬奥火炬“飞扬”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氢原理: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化合物中B显+3价)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2021年2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正式面世,火炬以祥云纹样为底纹,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外壳由碳纤维材料制成,该材料属于______(“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燃料采用纯氢燃料,实现零碳排放,可抗风10级,并可在极寒天气中使用,采用纯氢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
(2)金属资源在国际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物质。
请依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①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合金,它们在组成上的不同之处是______。
②铝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化石燃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①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天然气。
②煤燃烧排放的______溶于雨水,会形成硫酸型酸雨。
三、推断题
15.下列用字母表示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A~E均为无色气体,A和B为单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A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其原因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2)X、Y的组成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分解产生B。X、Y分别是_____。
(3)C、D的组成相同,C与B反应时生成D,C、D均由______元素组成。
(4)E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A与D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E和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E能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实验题
16.目前家庭车用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和汽油。为应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提升空气质量,全国已经全面供应符合5阶段国家标准车用汽油。使用国五标准汽油,使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大幅度降低。
(1)仪器①名称是_______。用图C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时,C装置中_______(填“a”或“b”)端管口与D装置中c管口相连,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实验室采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制取甲烷,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实验室可用_______方法收集甲烷。写出利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棉麻织物是天然纤维,铝合金是金属材料
2.C
【详解】有机物的特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人们就将它们归入无机化合物来研究。C2H6O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C。,
3.D
【详解】A、水泥和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B、大理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C、铁轨的铺设使用的是锰钢,错误;
D、候车座椅使用的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正确。故选D。
4.B
【详解】A、闻气味,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无气味的是水,故A选项正确;
B、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二者,可以取样后,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逸出的方法来鉴别,故B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二氧化碳能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可用石蕊溶液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C选项正确;
D、氯化钠固体能溶解在水中,溶于水为无色溶液,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来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钙,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5.D
【详解】A、可乐易拉罐材质为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羊绒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D、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D。
6.A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塑料面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全棉内衣是用棉线制成的,棉线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紫砂茶壶是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铝合金门窗是用铝合金等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A
【详解】A、因为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碳原子中质子数等中子数,氟原子中中子数为10、质子数为9,结合图示可知,二氟甲烷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故正确;
B、1个二氟甲烷分子中有2个氟原子,故错误;
C、二氟甲烷分子是由多原子构成的,二氟甲烷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错误;
D、二氟甲烷分子中最小的粒子不是氢原子,因为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都比氢原子小,故错误。
故选A。
8.B
【详解】A、蜡烛火焰分成三层,并且各层的温度不同,所以木条会产生不同的烧痕,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故A正确;
B、空气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没有明显现象,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故B不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干冷的烧杯上有凝结成的小水滴,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故C正确;
D、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能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故D正确。故选B。
9.B
【解析】略
10.A
【详解】A、天然气、碘酒、食盐都是由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B、尿素只含有氮元素,不含有其他营养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磷酸氢二铵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葡萄糖、酒精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D、钙是常量元素,铁、锌、硒是微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A、①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故①正确;甲雨醛有毒,不可用于浸泡海产品保鲜,故②错误,故选项错误;
B、羊毛是蛋白质,灼烧时有一股烧羽毛的气味,故①正确;二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一种无机物,故②错误,故选项错误;
C、①焚烧含氯塑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①正确;常开窗通风,可有利于甲醛散走,防止居室装修的甲醛中毒,故②正确,故选项正确;
D、氨肥是可以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不是促进根示发达,故①错误;施氯化铵肥料时,因为肥料中含有铵根离子,若与碱性物质一起施用,则会反应生成氨气,使肥料失效,故②正角,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煤、石油和天然气等都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叙述正确;
B、塑料难于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所以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叙述正确;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产生氨气降低肥效,叙述错误;
D、酸雨是因为人类活动排放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于水而形成的pH值小于5.6降水,叙述正确。
故选C。
13.(1)复合
(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
【解析】(1)
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故填:复合;
(2)
①锂电池在工作时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填: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氯化锂(LiCl)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溶于水)和碳酸锂,复分解反应发生需要生成物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可确定碳酸锂是沉淀,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
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化合物中B显+3价)和氢气,氢氧化硼中B显+3价,氢氧根显-1价,则氢氧化硼的化学式为B(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4.(1) 复合材料 无污染
(2) 含碳量不同
(3) 石油 二氧化硫
【分析】(1)
碳纤维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氢气燃烧生成水,没有污染;
(2)
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它们在组成上的不同之处是含碳量不同;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煤中含有硫,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形成硫酸型酸雨。
15.(1)
(2)H2O、H2O2
(3)碳和氧
(4)
【分析】A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说明A是氢气,X、Y的组成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分解产生B,说明B是氧气,X和Y分别是水和过氧化氢,C、D的组成相同,C与B反应时生成D,说明C是,D是CO2,代入原题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根据分析A是氢气,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分析可知,X、Y分别是水和过氧化氢,化学式是:;
(3)根据分析可知,C、D分别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E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A与D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E和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E能在空气中燃烧,即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6.(1) 分液漏斗 a
(2) B 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 ##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分液漏斗;
由于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16×2=64>29,则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时,气体应从长管,即b端通入,则a管与D装置中的c管口相连。
(2)实验室用加入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发生装置选B;
由于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则收集装置选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B装置为固体加热装置,适用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