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 综合测试卷 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人口 综合测试卷 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7 10:2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人口 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组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瓦莱丽·阿莫斯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已经大大超出了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原先预计的程度,迫使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必须大幅增加所需资金,以满足叙利亚难民日益增大的人道主义需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
C.气候 D.政治
2.若图中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叙利亚的人口迁移属于(  )
A.B1到B2 B.B2到C1
C.A1到D D.C1到A1
根据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00年~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0.35%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万人
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 604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 3000万人
2010年常住人口 1961万人
3.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C.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4.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为( )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消费水平 D.科技条件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人口统计学常以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等相关指标来代表人口数量红利,以教育和健康水平等人力资本相关指标来代表人口质量红利,人口红利、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东部沿海某大城市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下图示意该城市 1991-2019 年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有关该城市人口红利的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红利贡献率持续增长 B.人口数量红利贡献率增幅更大
C.人口质量红利和人口数量红利同步变 D.2003-2009年人口质量红利有所下降
6.2003年后该城市的人口质量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是( )
A.落户政策不断放宽 B.环境质量下降,人口集聚放缓
C.外来务工人员增长迅速 D.人才大量涌入,就业竞争激烈
读我国某城市不同年龄段出国(一年以上)人口百分比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7.据图分析,该城市出国(一年以上)人口出现丙高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①自然因素 ②文化教育因素 ③政治因素 ④经济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出国人口,相关最明显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低承载能力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提倡人们高消费 B.增加农业用地规模
C.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D.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易地扶贫搬迁是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截止2020年3月,地处横断山区的怒江族自治州已建成8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批批久居深山的贫困群众迁入新居。当地政府还通过创办厂房式、居家式、田间式“扶贫车间”,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贫困人口搬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
A.生活用水短缺 B.环境污染严重 C.经济收入低下 D.人口增长过快
12.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应选择在( )
①自然风光优美 ②地域文化相近 ③靠近高新技术园区 ④交通比较便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适合在此“扶贫车间”发展的产业是( )
A.鞋帽加工 B.时装设计 C.石材开采 D.海产养殖
图瓦卢为南太平洋岛国。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只有少数植物可以生长,几乎没有天然资源。由于地势极低,近年来持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严重威胁着图瓦卢,使这个国家面临国土沉入海底的危险。2001年11月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该国居民将逐步迁移,举国迁移至新西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瓦卢人口合理容量( )
A.与国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B.与地域的开放程度成正相关
C.不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D.因举国搬迁逐渐增大
15.图瓦卢居民举国迁移到新西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文化因素变化 B.政治因素变化
C.生态环境因素变化 D.经济因素变化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东北三省总人数98514948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6.98%,比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时下降1.20%。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大量迁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气候条件恶化 B.人口容量减小 C.经济增速缓慢 D.环境污染严重
17.东北地区人口外迁的主要方向是( )
A.新甘宁陕 B.北上广深 C.川云贵渝 D.晋冀鲁豫
18.东北地区长期人口大量迁出会导致( )
A.老年抚养比上升 B.育龄妇女的增多 C.城镇化水平下降 D.人口性别比失衡
下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9.1990-2012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 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
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 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
20.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其最主要原因是该省
A.交通不便 B.人口消费水平低 C.自然环境脆弱 D.资源贫乏
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22.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2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a为南亚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是图a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图示意图,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
(2)图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自2001年实施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流域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 下图为新疆南部地区人口分布图。
(1)据图描述新疆南部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说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说明原因。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为13.39亿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7 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而1990年到2000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07%。201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09%,死亡率为0.68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528%。
材料二 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示意图(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2010年我国部分省(市)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人口流动 地区构成 流出 流入
四川16. 8% 安徽11. 3% 湖南11. 0% 江西8. 6% 河南7. 4% 湖北6. 3% 其余38. 6% 广东36. 7% 浙江9. 0% 上海7. 6% 江苏6. 4% 北京6. 6% 福建5. 1% 其余28. 6%
流动人口城乡构成 乡村 75. 6% 22. 8%
城市 24. 4% 77. 2%
(1)据材料一描述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 。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 ,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4)分析人口流动对人口迁入区带来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1.持续多年的叙利亚战争,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的涌入他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因素,D正确。与自然环境、经济、气候无关,ABC错误。故选D。
2.大量叙利亚难民涌入其它国家,属于跨国界的移民,属于国际人口流动,读图可知,ABD选项都没有跨越国界,属于在同一个国家内的人口迁移,C属于跨国界的人口迁移,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③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3.C 4.A
【分析】3.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的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生物和人文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即最大值,而最大支持阈值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表示。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读表可知,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北京市人口数量为2300万,是人口合理容量。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数量为3000万,是环境承载力,故选C。
4.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可知,环境人口容量由最差方面的环境要素决定的。与上海相比,北京市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地表径流缺乏,水资源紧张是限制人口容量的决定性因素,故选A。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显然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5.B 6.D
【解析】5.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城市人口数量红利贡献率先增后减再增,A错误;人口数量红利贡献率的增长幅度更大,B正确;人口数量红利贡献率在2009-2015年有所下降,人口质量红利贡献率在2003-2009年有所下降,,二者并不是同步变化,C错误;从图中看出2003-2009年人口数量红利贡献率在2003-2009年显著上升,人口质量红利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所下降,并不代表2003-2009年人口质量红利有所下降,D错误;故选B。
6.从材料得知,该城市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人口质量红利高而贡献率却不高,原因是大量人才涌入导致人才市场就业竞争激烈,过高的人才密度超过地区资源承载力,引起人才资源配置失衡,从而使人才效能得不到有效发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中国人口数量红利:劳动年龄人口的巨大消费需求将持续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中国人口质量红利:通过提升劳动力质量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水平,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7.D 8.B
【分析】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7.读图可知,丙年龄段25-29岁,主要为青年人口,出国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故影响其迁移的因素主要为文化教育因素和经济因素,②④正确。故选D。
8.甲年龄段60-64岁,主要为退休老年人口的迁移,与乙年龄段50-54岁相差约6-14岁,与丙年龄段25-29岁相差约31-39岁,可能为丙年龄段人群的父母辈。我国退休老年人多是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故甲和丙相关最明显,B正确,A错误。而乙50-54、丙25-29年龄段相差21-29,虽然可能为两代人,但乙50-54仍是工作年龄,不可能是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出国的年龄段;同理乙50-54、丁5-9岁相差41-49岁,也不可能是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出国的年龄段,CD错误。故选B。
【点睛】
9.B 10.D
【解析】9.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故①错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可以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故②正确;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不能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数量一旦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从而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小,故③错误;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
10.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故估算当地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制定一地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依据,D正确;高消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A错误;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与农业用地规模,工业生产规模关系不大,BC错误。故选D。
【点睛】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
2、对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就整个世界来说:控制人口,保证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尊重规律,提高生活质量。
11.C 12.D 13.A
【分析】11.据材料可知,怒江僳族自治州人口搬迁属于易地扶贫搬迁,搬迁人口为贫困人口,而导致当地贫困的原因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说明当地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收入低下,C项符合题目要求;横断山区是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不存在生活用水短缺的问题,A错;横断山区工业不发达,不存在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B错;人口增长过快会增加当地贫困人口的数量,但不是贫困人口搬迁的主要原因,D错。所以本题选C。
12.易地扶贫搬迁,为社会生产活动,自然风光与扶贫项目关系不大,若将搬迁安置点选在自然风光优美的地区,还有可能破坏自然生态,①错;横断山区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语言、风俗、宗教等地域文化存在差别,扶贫安置应选择在地域文化相近的地区,便于沟通,②正确;怒江僳族自治州科技欠发达,高新技术园区对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久居深山的贫困群众不能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用工需求,对其帮扶作用不大,③错;由材料信息可知,怒江傈僳族贫困群众久居深山,对外交通不便,所以安置点应选择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区,有利于经济发展,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
13.鞋帽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技术要求较低,适合在此“扶贫车间”发展,A项正确;时装设计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故不适宜在此“扶贫车间”发展,B错;怒江僳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石材开采,会造成生态破坏,引发地质灾害,C错;该地属于内陆地区,不具备海产养殖的条件,D错。故本题先A。
【点睛】易地扶贫搬迁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原则,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生存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并通过产业、就业、培训、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系列帮扶措施,使其摆脱贫困现状、实现稳定脱贫的综合性扶贫方式,属于国家政策性移民。
14.B 15.C
【解析】14.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与国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地域开放程度成正相关,A错,B正确。自然环境是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础,人口合理容量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C错。人口合理容量不会因举国搬迁而逐渐增大,D错。故选B。
15.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地势极低,近年来持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严重威胁着图瓦卢,使这个国家面临国土沉入海底的危险,故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举国迁移到新西兰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因素变化,C正确;没有体现出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因素,ABD错误。故选C。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最佳人口数量,故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16.C 17.B 18.A
【分析】16.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经济发展缓慢,人们大多收入较低,生活水平不高。选项C正确;气候是相对稳定的,东北地区不存在气候条件恶化的问题,A错;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人口容量没有减小,B错;由于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各地环境质量在不断改善,故环境污染严重不是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D错。所以本题选C项。
17.一般来说,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故排除A、C、D三项,选项B正确。
18.东北地区长期人口大量迁出会导致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老年抚养比上升,A项正确;大量迁出会导致青壮年人口外迁,育龄妇女减少,生育水平下降,B错;东北地区城市、农村人口迁出数量不详,无法确定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故排除C项;无具体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因长期人口大量迁出而出现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象,排除D项。所以本题选项A正确。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19.B 20.C
【分析】该题考查区域人口问题,影响环境容量的因素。
19.结合两省不同时间的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两省年人口增长数量和年人口增长速度;结合两省人口和面积,计算出两省不同时间的人口密度,再计算出人口密度的增长速度。可知B项正确。
20.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是人口承载力低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C项正确。
21.A 22.D
【解析】21.读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可知,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低,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高,因此该图反映了地形是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A符合题意。图中信息不能反映气候、河流、土壤是影响当地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排除B、C、D。故选A。
22.读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可知,图中①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低于1,②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大致为1,③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大,大约平均为3,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量大于4,该区域地势低平,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因此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3.(1)该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面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起伏和缓);半岛东西两侧有山;沿海有狭窄(狭长)平原。
(2)原因:M岛位于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淡水资源丰富;南部地势较高地区,气候凉爽,适宜人居;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农业发展。
【分析】本大题以南亚部分地区图为材料,涉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1)剖面图的纵坐标表示海拔,从图中看,中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为高原;东西侧海拔1000米以上,为海拔较高的山地;沿海地区海拔低,为平原。中部高原面上,地势整体西高东低,起伏较小。
(2)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来分析。从图中看,M岛位于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淡水资源丰富: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看出,南部地势较高,气候凉爽,适宜人居;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农业发展,所以人口稠密。
24.(1)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绿洲。原因: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生态环境改善会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环境人口容量以及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新疆由于资源开发,边境贸易,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人口迁入数量较大的省区。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人口主要沿河流分布,而这些地带又主要是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要求。
(2)水资源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与该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生态环境改善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将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国家在沿边地区实行改革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员迁入,在边境地区从事对外贸易等。
【点睛】
25.(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 原因: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
(3)流动人口以农业人口的流动为主,主要从内地流向东部沿海,从乡村流向城市。
(4)影响:有利:提供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利: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卫生、教育、环境等巨大压力
【分析】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主要从内地流向东部沿海,从乡村流向城市。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一,201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09%,死亡率为0.68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528%。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
(2)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该问题大约在2000-2005年间年开始出现。原因是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导致老龄人口比重增加。
(3)根据材料三人口流入、流出状况,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人口流动特点是,流动人口以农业人口的流动为主。流动方向主要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东部沿海。
(4)人口流动的有利影响有:提供大量廉价丰富的劳动力;提高了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带动了当地的消费需求,活跃了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影响是人口过多,导致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基础设施压力大、治安管理难度加大等;会导致农村人才不足和劳动力减少,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点睛】学生应理解和识记人口迁移的影响,包括对迁入地、迁出地的有利、不利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