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联考
高一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其中1~12小题,每小题2分;13~16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
B.孟德尔还用山柳菊、玉米等植物做杂交实验也都取得了成功
C.先提出假说,据此开展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演绎
D.在豌豆人工杂交时应在父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
2.正常情况下果蝇体内等位基因不可能存在于
A.同源染色体 B.四分体
C.精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3.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端开雄花,叶腋开雌花,既能同株传粉,又能异株传粉,是遗传学理想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将具有某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显性玉米个体与隐性个体间行种植(不考虑变异),有关F1性状表述合理的是
A.隐性植株所产生的子代都是隐性个体
B.显性植株所产生的子代都是显性个体
C.显性植株所产生的子代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比例1:1
D.隐性植株所产生的子代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比例3:1
4.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aaBbdd与AaBbDd的个体杂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基因型有12种,表型有6种
B.子代中杂合子占全部后代的比例为5/8
C.子代基因型aaBbDd占全部后代的比例为3/8
D.子代基因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
5.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依赖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
C.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是后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6.生命科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沃森和克里克利用物理模型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B.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验证了DNA半保留复制假说
C.艾弗里运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证明了促使肺炎链球菌发生转化的因子很可能就是DNA
D.赫尔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和离心技术,证实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就是DNA
7.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3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
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受精作用
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9种
8.雕鹗控制羽毛绿色(A)与黄色(a)、无纹(B)与条纹(b)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其中绿色基因纯合会出现致死现象。若绿色无纹(AaBb)雕鹗雌、雄相互交配,子代中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为
A.9:3:3:1 B.6:2:3:1
C.6:3:2:1 D.1:1:1:1
9.如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乙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⑤
10.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核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核DNA分子数目不同
11.某同学模拟艾弗里的实验进行了下图所示的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和乙组培养皿中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现象
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和S型菌的菌落,推测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的菌落,直接证明转化因子就是DNA
D.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
12.某生物兴趣学习小组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前,准备了如表所示材料及相关连接物若干,最后成功的搭建出了一个完整的DNA分子模型。下列关于他们构建的DNA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520个 520个 100个 130个 120个 150个 110个
A.该模型中需要代表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的连接物560个
B.该模型为理论上能搭建出的432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之一
C.该模型一条链的下端是磷酸基团,则另一条链的上端也是磷酸基团
D.该模型最多含有44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嘌呤总数和嘧啶总数的比是1:1
13.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羽毛颜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现有一只雌性芦花鸡与一只雄性非芦花鸡杂交,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F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鸡的芦花与非芦花的基因型共有5种
B.F1雄性芦花鸡:雌性非芦花鸡=1:1
C.F2芦花鸡:非芦花鸡=1:1
D.F2雏鸡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区分性别
14.下图是人类甲(基因设为D、d)、乙(基因设为E、e)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Ⅲ12基因型为DDXEXe的概率是1/8
D.Ⅱ5和Ⅱ6再生一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1/4
15.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行了如下4个实验:
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③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大肠杆菌。以上4个实验,经短时间保温、离心后,能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分是
A.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B.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
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
16.下图为玉米(2N=20)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①~⑤代表不同的细胞,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①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之比为1:1
B.细胞②进行同源染色体联会,含有10个四分体
C.在不发生染色体互换的情况下,该个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粒有2种染色体组成
D.若细胞④中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产生的花粉粒有2个异常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7.(8分)某种扇贝具有不同的壳色,其中桔黄壳色深受人们青睐,科研人员采用杂交的方法对壳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 亲本 F1表型及数量
实验Ⅰ 桔黄色×枣褐色 全部为桔黄色
实验Ⅱ 桔黄色×桔黄色 148桔黄色,52枣褐色
实验Ⅲ 实验Ⅰ的F1×枣褐色 101桔黄色,99枣褐色
(1)依据实验___________结果可判断出上述壳色中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实验Ⅱ中的实验结果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F1桔黄色扇贝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实验Ⅲ为____________实验,可检测实验Ⅰ中F1个体的____________。
(4)从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分析,该种扇贝的壳色遗传可能是由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一结论为扇贝的选育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18.(15分)某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红、粉、白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甲、乙两个纯合白花品系,分别与一粉花品系丙(AAbb)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实验1 实验2
P 甲×丙 乙×丙
F1表型及比例 全是粉花 全是红花
F1自交得F2表型及比例 粉花:白花=3:1 红花:粉花:白花=9:3:4
(1)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_。
(2)实验2中亲本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2中粉花与白花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花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
(3)实验2的F2中粉花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若要确定某一粉花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请设计杂交实验加以证明。
①设计杂交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
如果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粉色个体为纯合子;
如果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粉色个体为杂合子。
19.(13分)图1表示某动物体(2N=4)体内减数分裂过程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C段变化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对应图2细胞____________(用序号加箭头表示)所示过程,C点细胞最初含有染色单体___________条。
(2)图2细胞④处于____________(填分裂方式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和核DNA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
(3)据图2可以判断该动物体性别为____________(雌性/雄性),理由是___________。
(4)如果将该动物一个性原细胞的染色体用3H标记DNA分子双链,再将该细胞转入不含3H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所产生的4个配子中带有3H标记的染色体共有____________条。
20.(12分)摩尔根等人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实验研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果蝇作为遗传学经典实验材料具有___________优点(写出2点)。
(2)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让这只白眼雄果蝇与正常的红眼雌果蝇交配得F1,再让F1中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但F2红眼果蝇中有雌蝇和雄蝇,而白眼果蝇却全是雄蝇。
①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这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定律。
②F2白眼果蝇全是雄蝇,可推测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可能只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
③现有若干纯合的红眼雌、雄果蝇以及白眼雌、雄果蝇,请从中选择亲本,只做一次杂交实验以验证上述推测。
实验设计思路:选择___________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
及比例。若子代_____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3)遗传学家布里吉斯发现:将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少量白眼雌果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它们具有2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该类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是亲本___________(填雌果蝇、雄果蝇)减数分裂___________(填I、Ⅱ、I或Ⅱ)异常造成的。
21.(12分)同位素标记技术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图甲为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遗传物质研究的过程;图乙为科学家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过程,三种不同密度类型的DNA分子在试管中形成的区带名称:14N/14N-DNA带称为轻带,15N/14N-DNA带称为中带、15N/15N-DNA带称为重带,根据离心后试管中不同类型DNA分子的分布位置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15N标记DNA,则DNA分子被标记的基团是___________。
(2)若用32Р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图甲实验,结果发现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异常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3)科学工作者关于DNA的复制方式曾提出过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等假说并进行演绎推理、实验验证。①他们选用含有15NH4Cl的原料来培养大肠杆菌若干代作为亲本,培养若干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②科学家进行了如图乙的实验,若得到的实验结果是:子一代DNA位于离心管___________(用区带名称表示DNA分子的分布位置),子二代DNA位于离心管___________(用区带名称表示DNA分子的分布位置),则否定全保留复制。③有人认为,将子一代的DNA分子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离心管出现1/2为轻带,1/2为重带,说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你反驳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
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联考
高一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
1.A2.C3.B4.D5.B6.D7.D8.C9.B10.C11.C12.B13.D14.C15.C16.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7.(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Ⅰ或Ⅱ(写出1个即可) 桔黄色
(2)性状分离 桔黄色亲本为杂合子 1/3
(3)测交 基因型(或遗传因子组成)
(4)1
18.(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遵循(1分) 实验2中F2类型及比例是9:3:3:1的变式
(2)aaBB 1/3
(3)AAbb、Aabb(各1分)
方案一
①让该粉花个体自交(1分),观察子代花色的性状表现及比例(1分)
②只有粉花个体(全部为粉花个体)出现了白花个体(或者粉花:白花=3:1)
或方案二
①让该粉花个体与白花个体(aabb)杂交(须注明基因型,1分),观察子代花色的性状表现及比例(1分)
②只有粉花个体(全部为粉花个体)出现了白花个体(或者粉花:白花=1:1)
19.(1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同源染色体分离,随细胞分裂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 ③→④(1分) 4(1分)
(2)减数分裂Ⅱ前期 1:2
(3)雄性(1分) 细胞③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4)8
20.(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染色体数量少、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写出合理2点即可,每点1分)
(2)①基因分离(1分)②X(1分)③白眼雌果蝇与纯合红眼雄、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
(3)雌果蝇 Ⅰ或Ⅱ
21.(12分,每空2分)
(1)(含氮)碱基
(2)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或保温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尚未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3)①使大肠杆菌的DNA几乎都是15N标记 ②中带 中带和轻带
③用解旋酶处理后会使DNA两条链解开(1分),无论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都会出现一样的结果(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