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测试(三)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测试(三)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18 19:4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遂宁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测试(三)生物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60分)
1.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某种蚯蚓的种群密度
B.全面放开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可能改变性别比例
C.调查某树林内树上某种松鼠的数量可得出其在该树林内种群密度的大小
D.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一般会持续下降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迁入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较为激烈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
D.随机取样可降低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误差
3.白鲟、白鳍豚、长江鲥鱼等长江特有鱼类已宣布功能性灭绝(数量非常少,自然情况下难以维持繁殖)。为保护和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有关长江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禁渔可显著改善长江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使其数量呈“J”型增长
B.实施该计划后长江水域将发生群落的次生演替,长江物种多样性可得以提高
C.该措施可充分体现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D.白鳍豚的绝迹会造成重要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潜在价值也随之消失
4.某小组将100mL酵母菌液放在适宜温度、一定营养条件下培养,用台盼蓝染色后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并得出增长速率曲线,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成员测出的活菌数比真实数据少,一定是因为取样时未振荡
B.种群数量在B点达到最大,B点后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加
C.本实验中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但需要做重复实验
D.用台盼蓝染色的依据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活细胞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5.下列关于“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简易采集法中,土壤中体型较大的动物使用吸虫器采集
B.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下降
C.利用土壤小动物趋湿、趋光、避高温等特性对土壤小动物进行收集
D.土壤含水量、通气性、其他生物等因素会影响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6.为研究废弃农田演替过程中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者选取耕作地、弃耕2年、弃耕5年、弃耕10年四块面积相同的样地,调查物种数目,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弃耕年数增加,样地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略降低
B.弃耕10年样地物种数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木本植物逐渐占据优势
C.弃耕农田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演替早期的种群不会在新形成的群落中出现
7.“鄱阳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描写的是鄱阳湖鸟越冬的场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种鸟类共同构成了鄱阳湖区生物群落
B.人类的捕捞不会影响鄱阳湖中鱼类的环境容纳量
C.比较不同鸟类种群密度可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是否一致
D.岸上和湖中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8.同一森林中不同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常有差异,柳莺常在树冠层活动,山雀常在下木层、灌木层活动,羚羊和野兔等常栖息在草本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森林群落的地表层不存在鸟类捕食等活动的场所
B.栖息在下木层、灌木层的不同鸟类的食性可能不同
C.该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布是不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D.不同区域生活着不同的动物类群,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9.气候条件不同的甲、乙二地,甲地因森林火灾导致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甲地的演替速度通常比乙地快 D.甲、乙两地最终会形成相同的群落类型
10.政府对某开采后的矿山进行了生态修复,对平台及平地采用“整体覆土+撒播草籽+种植灌木”等手段进行绿化,斜坡采取挂网客土喷播进行复绿,使该矿山披上了绿妆,鸟类及其他物种也越来越丰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矿山生态修复进行的演替与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相同
B.可以预测该矿山演替的不同阶段,优势植物种群类型不同
C.该矿山不同地段物种组成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人类采取的生态修复工程改变了该矿山自然演替的速度
11.大马哈鱼生于淡水,长于海水。秋季来临,成熟大马哈鱼成群结队地由海洄游入江,到原来的繁殖地产卵,产卵后不久即死去。来年春季,卵孵化后形成的幼体主要捕食水生昆虫,夏季入海,主要捕食小型肉食性鱼类,经三到五年长成成体后,进入生殖期再洄游入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洋中大马哈鱼种群年龄组成呈现季节性变化
B.大马哈鱼特殊的生命历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海洋中的大马哈鱼主要处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
D.研究大马哈鱼的洄游规律,有利于制定相关繁殖保护条例
1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为食。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重金属含量(ug/Kg鲜重) 0.0037 0.0036 0.035 0.036 0.34
A.甲和乙为次级消费者 B.丙和丁存在捕食关系
C.戊只占据第三营养级 D.该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B.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D.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14.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大气中的碳主要是CO2,生物体和大气中的碳含量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D组成生物群落。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C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B.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
C.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土壤中某些难以分解的物质在A中的含量可能比在B中的要高
15.当毛虫啃食欧洲玉米时,它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3-石竹烯,引来寄生蜂。寄生蜂会将卵产在毛虫体内,几周后卵孵化的同时也就杀死了毛虫。但人工损伤或摘去叶片后,该植物不会出现上述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石竹烯属于生态系统中化学信息
B.该信息能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
C.该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与人工损伤叶片相比,害虫唾液中的某种物质可引发植物产生该种挥发性物质
16.南宋诗人辛弃疾在《西江月》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了稻田群落的繁荣景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稻田群落中的水稻植株高低错落,体现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
B.“稻-蛙-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C.“丰年”与“蛙声”的联系与食物链“水稻→蝗虫→蛙”有关
D.蛙声吸引异性,从信息传递类型来看属于物理信息,利于种群的繁衍
17.下列关于生态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生态缸应密闭,放于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B.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组土壤保持自然状态
C.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
D.调查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群落丰富度,可用样方法
18.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果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以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19.豆腐乳属于桂林三宝之一,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豆腐乳的制作与发酵技术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
B.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分解为甘油和氨基酸
C.传统腌制腐乳的过程中不需要严格进行灭菌处理
D.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与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小分子物质有关
20.下列有关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延长产品保存期,啤酒生产过程中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B.为了避免杂菌污染,乳酸菌发酵制酸奶时在牛奶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C.为了提高果酒品质,挑选新鲜葡萄用清水反复冲洗后去除枝梗再榨汁
D.为了防止果酒变酸,果酒发酵应避免发酵引起的升温及排气时空气进入
21.《诗经》中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剥”和“菹”是腌渍加工的意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菹菜者,酸菜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泡菜坛内液体表面可能出现一层由酵母菌繁殖形成的白膜
B.为保证泡菜坛内的无氧环境,腌制时应尽量将泡菜坛装满
C.为了降低杂菌污染的风险,发酵前需要对器具和蔬菜进行消毒
D.腌制过程中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
22.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A.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B.测定时所用提取剂的作用是增加亚硝酸盐的溶解度
C.将显色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准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D.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氢氧化铝和氯化镉溶液
23.野生型伤寒沙门氏菌(his+)可合成组氨酸,某种突变体丧失了这种能力,必须在添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称为组氨酸营养缺陷型(his),现用两种接种方法接种,甲为平板划线法,乙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方法所用培养基均为固体培养基
B.甲接种方法可用于对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C.甲、乙两种接种方法均可纯化微生物
D.his菌株接种在含有组氨酸的培养基上能长出菌落
24.进行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时,利用的培养基组分及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分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H2O
含量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定容1000mL
A.KH2PO4和Na2HPO4既可为菌体提供无机盐,又可调节培养基的pH
B.尿素既可为尿素分解菌提供氮源,又可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起选择作用
C.琼脂一般不可以为尿素分解菌提供碳源,只起到凝固剂的作用
D.蒸馏水既可进行定容,又可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计数
25.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形成液体培养基
B.接种前需对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和氮源
26.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土壤中微生物细胞进行计数时,发现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得到的菌体数远远大于平板计数法得出的菌体数。出现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异常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涂布平板上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
B.培养时间较短时,平板上的菌落数目没有达到最大值
C.两种计数操作时都没有被杂菌污染
D.稀释倍数越大,涂布平板法计数越不准确
27.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含水量超过70%的豆腐并利用蒸煮法灭菌
B.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C.密封腌制过程中,毛霉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酶
D.后期发酵时间长短与盐用量、卤汤成分、酒精含量等有关
28.研究人员调查了某草原8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第2~4年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8年间兔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第8年兔种群密度小于起始种群密度
29.为加速我国北方冬春季秸秆原位还田的腐化过程,研究人员以冻牛粪为材料筛选出耐低温(10℃)的纤维素降解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冻牛粪为材料与其富含纤维素及含耐低温微生物有关
B.初筛菌种前,要利用固体培养基在37℃条件下扩大培养目标菌种
C.用于筛选的培养基是加入刚果红染料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应选择菌落直径与周围透明圈直径比值大的菌落进行纯化
30.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培养基应以W为唯一氮源
B.如果要获得目标菌种,应该选择乙菌落进行进一步纯化
C.实验过程应该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各项操作
D.若要进一步扩大培养目标菌种,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琼脂
二.填空题(40分)
31.(10分)I、黑桫椤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科研人员为研究广东罗浮山黑桫椤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该区域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溪流的两侧。
(1)研究人员选取了一条具有代表性的小溪流,设置了面积为10 m×10 m的2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
样带 黑桫椤个体数 平均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A 7 17 5 10 6 16 7 4 15 6 9.3
B 19 6 10 14 8 11 5 8 5 4 9.0
①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_______原则,因此上表中的样带A和样带B应分别位于_______,样方位置的选取应采用______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
②据表中数据可估算出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
(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黑桫椤的高度进行了测定,并按植株高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具体划分方法及测定数据如下图所示。
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黑桫椤种群数量特征中的_______,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黑桫椤种群密度将_______。
II、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布氏田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初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M) 重捕个体数(n) 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m)
32 36 4
(3)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只/hm2.。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
32.(10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
(1)该湿地公园水体不同水层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类群,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
(2)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求偶。蛙的叫声属于______信息,雄蛙求偶行为体现出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生态学家对其中一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水草 昆虫 蛙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该食物链中能量从水草传递到昆虫的效率是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昆虫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_____ J/(hm2·a)。
(4)若蛙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水草的数量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0分)下图为果酒与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酿造葡萄酒时,在榨汁前,要先对葡萄进行________________,再去除枝梗,该步骤可以避免去除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对上述装置进行____________后,再装入葡萄汁,将发酵装置放在_________ ℃的环境中,每天拧松气阀b多次,排出发酵过程产生的大量_______。装置中d处设计成弯曲形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产生酒精后,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然后将装置放在30~35 ℃的环境中,适时打开气阀______向发酵液中充气。充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4.(10分)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强效除草剂,长期使用会严重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种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________、水和无机盐四类,此外,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____、PH以及氧气的要求。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氮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划线纯化后的某个平板中,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设计_______(填遂宁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测试(三)生物学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C 5.D 6.D 7.B 8.A 9.D 10.C
11.C 12.C 13.D 14.B 15.B 16.A 17.C 18.D 19.B 20.D
21.A 22.B 23.B 24.D 25.C 26.A 27.D 28.D 29.A 30.D
二、填空题
31. (10分)
(1) 随机取样 溪流两侧 等距 9.15×10-2株/m2 (2分)
(2) 年龄组成 增大
(3) 144 (2分) 大
32. (10分)
(1) 垂直 捕食和竞争(2分)
(2) 物理 维持种群的繁衍
(3) 0.3% 3.5×107
(4) 增加 蛙的数量增加导致昆虫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水草的数量增加 (2分)
33. (10分)
(1) 冲洗  (2) 70%的酒精  (2分) 消毒 18~25 CO2
防止排气时空气中杂菌的污染
(3) a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酒精转变为醋酸需要O2 (2分)
34. (10分)
(1) 碳源、氮源 特殊营养物质
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菌株才能生存繁殖形成菌落 (2分)
(2) 增加样品中目的菌种的比例或浓度 (2分)
接种环在二区划线前未冷却即划线杀死了菌种(或不小心从一区末端的空白处划线)
(3) 目的菌株通过分泌某种物质来降解苯磺隆 不合理 缺乏对照而无说服力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