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宋孝宗淳熙八(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人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字词解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④七八个:概数词,不是确指,说明星星寥寥无几。
⑤两三点:概数词,说明雨量不大。
⑥旧时:往日。
⑦茅店:用芽草盖的小客舍。
⑧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⑨见:同“现”。
诗词大意: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课文主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精彩赏析:
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虽然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但是作者把这些意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恬静的美。
词的上片以鹊倞、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调动你的所有感官,品读词的上阕:
看到的:
听到的:
闻到的:
稻花香
蛙声
蝉鸣
明月
惊鹊
鸣蝉
别枝
稻花
鹊啼
说丰年
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和你身边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作者的心情怎样?
意外
于是,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明明记得——
焦急
这首词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清幽、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月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喜悦
《宿建德江》
愁思
不一样
(课后第二题)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词题是 。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 ,它的意思与“ ”相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