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上历史第7课 新文化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八上历史第7课 新文化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31 19:39:27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资产阶级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的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导入新课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导航目录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课堂演练
一、知识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树立积极进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返回主界面
新课讲授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主要目标: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中心:
检讨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
北京大学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青年杂志》创刊号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这篇文章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蔡元培
北京大学
   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锐意改革,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北京大学发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当时称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陈独秀的上述言论表明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倡民主和科学。
读一读
议一议
文学革命
说一说文学革命过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鲁 迅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 适
陈独秀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狂人日记》
胡适
   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张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从1918年起,《新青年》率先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
现代最早的一首白话诗——胡适《朋友》
《朋友》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之附录一
《狂人日记》插图
为什么毛泽东对鲁迅给予这么高的评价?
鲁迅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毛泽东
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显示了文学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新内容就是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1.在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内容有什么变化?
2.最早在中国举起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物是谁?他有哪些著作?
攻占冬宫(俄国十月革命)
李大钊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热情赞颂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
《庶民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进人们更加积极地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从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再到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新文化运动代表了一种什么精神?
积极探索、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等。
历史感悟
我们的先辈们为了救国救民,追求真理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宣誓。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当学习和继承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那种勇于探索新思想和超前学习的精神,将民主和科学的两面大旗举得更高!我们作为未来祖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应当学习他们为了祖国进步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强大国家而努力奋斗!
返回主界面
课 堂 小 结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主要内容:
意义: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新青年》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
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鲁迅:《狂人日记》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传播马克思主义
返回主界面
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
A.《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课 堂 演 练
2.如果老师请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 ( )
A.《海国图志》 B.《国闻报》
C.《新青年》 D.《民报》
3.新文化运动中,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号召人们推翻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会的是 (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4.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青年》是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它曾经影响了一代青年人。如果想实地了解这一杂志的创办情况,我们应该去 ( )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