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8 08:1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说课提纲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很多大都市, 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出现了宋词,元曲等新的文学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瑰宝,学习本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课标要求: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该课内容做出了以下要求:
(一)了解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繁荣的原因;
(二)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二、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和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
2、通过相关图片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3、通过展示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方法,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
2、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阅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一)了解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娱乐活动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二)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都市生活繁荣的原因,探究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优势:
(1)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2)学生对视频、音频和历史故事有浓厚的兴趣, 学习速度快,接受力强.
不足:
但是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弱,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 没有上升到科学的理性认识,且学生学习基础、水平能力、个性喜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五、教法与学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从而充分凸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为辅、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创设具体情境,递进设疑,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综合运用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讨论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气象。
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而指导学生运用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根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自主
探究
课外
延伸
练习
反馈
影音
导入
历史
感悟
小组
讨论
成果
反馈
合作
交流
自主
探究
图片
导入
成果
反馈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通过多媒体展示外卖图片,向学生提问世界上最早的外卖产生于何时?北宋时期,甚至皇帝都曾经派宦官去叫外卖,这是宋代便捷都市生活的一种体现。
从自然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荡学生的内心情感,为教学的展开营造良好氛围。
新课讲授
《春庭行乐图》
宋代宫中嫔妃
先让我们一起欣赏下宋朝城市宫廷妃子们的风采。
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什么叫“瓦舍”呢?瓦子产生的原因?请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找答案。
问题预设
以“问题”为驱动,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及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合作探究
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分析比较能力,突出“宋词元曲的流行”这一重点。
教师提问:
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分析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作品特点。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角色展示的精华之一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升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元曲
宋词
都市生活
苏轼(北宋豪放派)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
娱乐场所:瓦子、勾栏
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
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宋元都市和文化
李清照(北宋婉约派)
讲 课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大家猜猜这两幅图中的人在干什么的呢?
世界上最早的外卖产生于何时?北宋时期,甚至皇帝都曾经派宦官去叫外卖,这是宋代便捷都市生活的一种体现。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
宋元时期,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市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大相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
山门
大相国寺的山门,原为清乾隆年所修建,开封解放时,毁于炮火,解放后,政府修建一砖制牌楼做山门。现今殿式山门,为今方丈心广大和尚发心修建,匾额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
钟鼓两楼
大相国寺的钟鼓两楼为1992年重新修建。钟楼中悬挂的铜钟乃是清乾隆年间的遗物,重达五吨,高2.23米,口径1.81米,上铸“法轮常转,皇图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辉 ”十六字铭。钟声响亮优美,尤其是秋冬霜天叩击,声音清越,响彻全城,素有 “相国霜钟”的美誉,是为汴京八景之一。
天王殿
大相国寺天王殿,为清代乾隆年间所修,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门楣殿额也为赵朴初居士所题。
大雄宝殿
天王殿之后,重檐歇山的雄伟建筑,乃大相国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该殿为清代顺治年修建,面阔7间,进深5间,高约为13米,其气势恢宏,堪为古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 “中原第一殿”。大殿周围及月台俱白石栏杆的望柱上,镂刻有58个狮子,刻工精巧,形态各异。这大雄宝殿的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世佛,均举高一丈三尺。东西两壁台基上所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三世佛背后是大型雕塑海岛观音,取材于《华严经》善财童子53参的故事,形象地表现出南海观音普渡众生的场面。
八角琉璃殿
中轴线上的第三个佛殿叫罗汉殿,八角造型,俗称“八角琉璃殿”,其造型独特,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可谓独一无二。该殿为清乾隆年所建,占地828平方米,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
罗汉殿中心耸立的八角亭中,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这尊像系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是乾隆年间一名民间的无名艺人用了58年心血完成的艺术杰作。像高3米多,重约2000公斤,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状小手三至四层,每只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间俗称 “千眼千手佛”,为观音菩萨三十二变相之一。此造像不仅材料珍贵,雕工更是精巧,可谓鬼斧神工,甚是神奇,是大相国寺镇寺之宝。
藏经楼
最后一座高大的二层建筑是“藏经楼”,藏经楼顾名思义是寺院保存、收藏佛教经典的地方。大相国寺藏经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80余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米,高20余米。藏经楼明间檐下悬挂篆书匾额,白底黑字,笔力遒劲,相传为清代书法大家孙星衍遗墨。[
大师堂
藏经楼西侧是大师堂,即空海大师纪念堂。现堂前立有空海大师铜像落成纪念碑,及一对罕有的石雕六牙像。堂内供奉有空海大师铜像及大师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大师铜像高2.5米,重3000余斤,为日本友人赠送
北宋东京开封府
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
课后拓展:刚刚我们了解到北宋都城开封大相国寺的繁荣景象,大家知道同一时代欧洲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又有哪些发展呢?大家课下可以查阅相关史料,对比一下两个城市的异同,感受一下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独特魅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