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876年的一天,中国上海发生了一件较为奇怪的事:一种新奇事物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田地里的老妇人看到后惊讶地张大嘴巴;青年人惊喜地两眼发亮;小孩子则吓得倚在大人身上。原来,这就是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时的情景。正是像火车等这类新奇事物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今天,让我们走进近代时期的社会生活领域,看看苦难的中国人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是怎样不断求新求变,艰难而又不懈地改变着自己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的!
导入新课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导航目录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课堂演练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近代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通讯工具及娱乐方式,理解其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列表对比社会生活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返回主界面
轿子(19世纪)
马车
旧式帆船
旧式交通工具
新课讲授
一、新式交通工具——轮船、火车、汽车
近代中国物质文明之最 名 称
第一艘被采用的近代交通工具
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
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
第一个成立出租汽车公司的城市
唐胥铁路
轮船
轮船招商局
黄鹄号
上海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第一艘汽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和他的火车机车
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制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徐寿
华蘅芳
19世纪60年代,科学家徐寿、华蘅芳改进制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随后江南制造局还制造出军用的铁甲船和钢甲船。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复原图
轮船招商局上海总局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来相继传入中国。
火车、轮船的发明,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早期火车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1908年上海法租界通行的有轨电车
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结合这两则谚语,请分析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传人中国后,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想一想
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更给人们的观念带来了不少变化。
二、电灯、电话和电报
类别 近代中国物质文明之最 地点
照明 第一个使用电灯的城市
通讯 第一条敷设的水路电报线
第一个开通电话的城市
上海
香港到上海
上海
飞马驿站
烽火
飞鸽传书
早期通讯
贝尔试通的电话
马可尼试拍无线电报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电灯泡
晚清·电话机
(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早期的电话机
电话接线员
当今社会远距离主要通讯方式
移动电话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三、照相、电影
近代中国物质文明之最 名称
第一家设立营业性照相馆的城市
第一部无声电影
第一部故事短片
第一部有声片
上海
《定军山》
《难夫难妻》
《歌女红牡丹》
第一个照相机
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剧照
谭鑫培
上海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较早接受近代文明。
物质文明的进步,“上海”时常最早。为什么?
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侵华,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传到中国;另一方面它的出现,又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总体上应予以肯定。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上述这些新生事物的出现?
返回主界面
课 堂 小 结
类 别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交通工具 轿子、马车、帆船 轮船、汽车、电车
照明工具 油灯、蜡烛 煤气、电灯
通讯工具 书信、公文 电报、电话
影像手段 无 照相、电影
返回主界面
1.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滇越铁路 D.京张铁路
2.1872年,《申报》驻香港的记者向上海发回新闻报道最快的方式是通过 ( )
A.电话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报 D.电子邮件
课 堂 演 练
3.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出现在19世纪的中国的是 ( )
A.中国商人用有线电报传达信息
B.人们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C.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D.天津市民坐在电脑前办公
4.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风云儿女》 D.《渔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