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酸碱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家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物质类别属于
A.酸 B.盐 C.碱 D.氧化物
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也利用了乳化作用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相互不能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钾和硝酸 B.硝酸钡和碳酸钠
C.硝酸钠和氯化钾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B.
C. D.
5.下面区分各种物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冰和干冰:各取一块置于表面皿中,观察有无较多白雾产生
B.硬水和软水:各取50mL水样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多少
C.生石灰和熟石灰:各取2g样品分别置于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壁
D.烧碱和纯碱: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6.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A.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
C.氢氧化钠是常见的碱,可用于中和人体胃液中过多的胃酸
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7.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蚊虫叮咬时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可在叮咬处涂抹食醋以减轻痛痒
B.自来水用煮沸的方法既可杀菌又可降低水的硬度
C.面团发酵后会产生酸味,可加入少量的纯碱后再揉成馒头
D.可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C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足量盐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A.A B.B C.C D.D
9.现有两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只需选用一种药品就能方便地将它们加以鉴别,该药品是
A.紫色石蕊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稀盐酸 D.二氧化碳
10.下列曲线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 )
A.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B.用氯酸钾制氧气
C.60℃时恒温蒸发饱和的KNO3溶液 D. 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
11.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酸碱盐性质和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A.氨水具有挥发性可以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
B.浓盐酸呈酸性可以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烧碱溶液呈碱性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D.熟石灰有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12.如图所示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③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失去电子
B.②和③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
C.①所表示的微粒符号为:
D.硫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16,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13.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HCl
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常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任何分解反应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很硬,故石墨也很硬
C.碱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氢氧化钾是碱,其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D.碱溶液使酚酞变红,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二、填空题
16.“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中和反应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请结合下图所示的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C方框内甲、乙粒子的化学符号: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2)写出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说明中和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____。
(4)若向滴有酚酞的KOH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
17.新型高导热镁合金常用作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散热器。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由图1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图2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数值为________。表示镁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
(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叫价类二维图。图3为镁的价类二维图,B处的物质类别是______。MgO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价类二维图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
①镁单质可以跟一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金属镁和水发生反应可以生成A和一种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8.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在相应位置(填序号)
①氦气②碳酸钠③空气④烧碱⑤煤⑥冰水⑦硫酸⑧石墨
单质__________;盐__________;混合物__________。
19.科学使用化学物质,可以保障人体健康。
(1)某同学的部分体液的pH如图所示。
①图中碱性最强的体液是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可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其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84消毒液产品的部分说明如下表。
84消毒液 【产品特点】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5.1%~6.9%。 【餐具消毒】用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0.04%的消毒液浸泡,20min 后用生活饮用水冲净。 【注意事项】外用消毒剂,须稀释后使用。不得将本产品与酸性产品(如洁厕类清洁产品)同时使用。
①依据表中信息可知,餐具消毒要用的是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0.04%的消毒液。配制150g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0.04%的消毒液,需要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6.0%的84消毒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②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与84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的氯气(Cl2)。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
20.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C方框内甲、乙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明同学将稀硫酸分别加入以下三只试管:
实验编号 一 二 三
试管内试剂 KOH溶液+酚酞试剂 NaHCO3溶液 CuCl2溶液
(1)实验一出现_______时(现象),溶液pH=7。
(2)实验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为了验证实验三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默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已知:对Cl-的检验、测定有干扰。
①沉淀A的化学式_______。
②步骤Ⅲ发生的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若满足质量关系m=_______(用m1和m2表示),证明实验三未发生复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
1.B2.C3.C4.C5.D6.C7.A8.B9.D10.D11.D12.C13.A14.C15.D
16.(1) K+
(2)2KOH+H2SO4=K2SO4+2H2O
(3)酸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形成H2O
(4)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无色
17.(1)24.31
(2) 12 Mg2+
(3) 盐 3:2
(4)
18. ①、⑧ ② ③、⑤
19.(1) 胰液
(2) 1 NaCl
20.(1) Na+
(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1.(1)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
(2)
(3) BaSO4 m=2(m1+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