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17 16: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用燃烧着的木条
B 验证Fe. Cu 的金属活动性 分别加入硫酸锌溶液中
C 区分氧化钙与碳酸钠 取样品,加入适量水
D 除去 K2SO4 溶液中的 KOH 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2.金属镍(Ni)与物质X的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X = Cu+NiSO4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i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
B.X的化学式为CuSO4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Cu的金属活动性比Ni强
3.甲烷(CH4)燃烧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中各物质均为化合物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D.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4.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的硬度大一一切割玻璃 B.氢气具有可燃性一—用作燃料
C.铜丝具有导电性一一用作导线 D.武德合金熔点低——用作保险丝
5.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A 除去H2中少量水蒸气、HCl 先通过浓H2SO4,再通过NaOH溶液
B 提纯久置变质的NaOH溶液 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验证某溶液为稀盐酸 先加入石蕊试剂,再加入锌粒
D 分离CO2、CO混合物 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CO,再向该NaOH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CO2
A.A B.B C.C D.D
6.将一定量的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取16g该剩余物质,继续高温煅烧后,将剩余固体投入到足量的水中,固体全部溶解,则生成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A.7.4g B.14.8g C.22.2g D.26.9g
7.往含有FeSO4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渣中只有Cu B.滤渣中一定有Fe
C.滤渣中一定有Zn D.滤渣中一定有Cu、Fe、Zn
8.下列区分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  )
A.NH4HCO3与KCl:加水 B.K2SO4与Ca3(PO4)2:闻气味
C.NH4Cl与KCl:观察外观 D.(NH4)2SO4与K2SO4: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9.下列化学变化其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过氧化氢制氧气 B.蜡烛燃烧
C.高锰酸钾制氧气 D.加热金属汞
10.下列物质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一氧化碳与甲烷 B.用酚酞试液鉴别氯化钠溶液与盐酸
C.用品尝的方法鉴别葡萄糖与亚硝酸钠 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
11.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①氯化铜溶液、②稀盐酸、③硫酸钠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加以鉴别,则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12.下列比较中,符合实际的是
A.黄铜片比纯铜片的硬度大
B.地壳中硅的含量比氧多
C.铁门窗比铝合金门窗更耐腐蚀
D.食盐水比食醋的pH小
二、填空题
1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铁与稀硫酸反应______;
(3)通电分解水______。
14.把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有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
15.金属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青铜是铜锡合金,青铜属于______(填“合成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它抗腐蚀性比纯铜的______(填“强”或“弱”)。
(2)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
①从宏观看,铁由______组成(填“元素”、“分子”、“原子”或“离子”,下同);从微观看,铁由______构成。
②工厂铁制零件容易锈蚀,工人师傅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③铝比铁更活泼,却比铁更不容易生锈的原因是______。
三、简答题
16.在一定质量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Mg,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固体和溶液。
(1)请写出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相比是如何变化的?请说出原因:_______。
四、实验题
17.为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20℃时,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①用图中仪器完成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填名称),玻璃棒在配制实验中的作用是___。
②配制该溶液需要_______g水。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10%。(填“大于”或“小于”)
(2)向1~5号小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稀盐酸。
①_____中溶液变为红色(填“试管1”或“试管2”)。
②试管3中产生气泡,试管4中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金属活动性Cu比Zn______(填“强”或“弱”)。
③试管5中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五、计算题
18.某同学取CaCO3和CaCl2的固体混合物7.5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某浓度的稀盐酸,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气体全部逸出后,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41.8g,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9.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它可以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现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含量,取该黄铜样品10g,放入100g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109.8g。试计算:
(1)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
(2)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D 6.B 7.B 8.D 9.D 10.D 11.B 12.A
13.(1)
(2)
(3)
14. Fe、Cu FeSO4
15.(1) 金属材料 强
(2) 元素 原子 Fe2O3+6HCl=2FeCl3+3H2O 铝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16.(1)或
(2)Mg(NO3)2
(3)溶液质量减小,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减小,镁和硝酸铜溶液反应,溶液质量也减小
17.(1) 烧杯 搅拌加速溶解 72 大于
(2) 试管1 弱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18.(1)2.2
(2)解: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3.65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
(3)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生成氯化钙的质量分别为y、z。
解得:y=5g,z=5.55g
原固体混合物含CaCl2质量为7.5g-5g=2.5g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5.55g+2.5g=8.05g。
答: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8.05g。
19.(1)35%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