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17 16:5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可以制作酸碱指示剂
B.用食醋可以鉴别纯碱和食盐两种白色固体
C.通过尝食盐水的味道可判断食盐水是否达到饱和
D.向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中加入食醋可制得二氧化碳
2.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A.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B.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
C.测定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D.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液到滴到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3.化学实验操作应以安全与规范为前提,下列做法符合实际的是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C.在实验室里可用品尝的办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
D.测定溶液酸碱度,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
A Cu(Fe)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B CO2(CO) 通氧气点燃
C 水(泥沙) 过滤
D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5.归纳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表的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是
A一些物质的用途 B一些化学知识中的“一定”
①NaOH、生石灰都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②N2、O2都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③食醋可用于除掉热水瓶中的水垢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③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一些化学中的能源知识 D一些化学中的健康知识
①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②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 ③氢能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①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人体缺锌 ②NaHCO3、Ca(OH)2都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③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A.A B.B C.C D.D
6.熟石灰(氢氧化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检验熟石灰是否变质的试剂可以是
A.盐酸 B.烧碱溶液 C.酚酞试液 D.硫酸铜溶液
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检验是否集满 D.稀释浓硫酸
8.硅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图是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B.反应I是化合反应,反应II是置换反应
C.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所得粗硅不需要用水洗涤 D.反应II要在无氧气环境中进行,主要目的是防止硅被氧化
9.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pH逐渐变小
B.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溶液颜色由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变无色
D.生成的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多,最后保持不变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作冰箱除味剂
B.加了洗涤剂的水通过乳化作用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生石灰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D.钨丝的熔点高可作保险丝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金属除锈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C.石墨质地软,可用作电极
D.熟石灰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CO) 足量O2 点燃
B NaOH(NaCl) 适量稀盐酸 蒸发、结晶
C KCl( KClO3 ) 少量MnO2 加热
D 稀盐酸(稀硫酸) 适量氯化钡溶液 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能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___________;
(2)硝酸铵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
(3)汽水中的一种酸___________;
(4)保持硫酸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
(5)表示出硝酸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6)过量铁粉加入到稀硫酸中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14.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
(1)由图示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
(2)图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
(3)C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
三、推断题
15.A-G是初中常见物质,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氧化物,D、E为黑色固体,F的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反应条件及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16.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C、D、G为单质,且G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其余为化合物。A是地球上最多的液态氧化物,F与H的组成元素相同。J不溶于水,是常见的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据上图推断(B、E 写化学式,I写俗名)∶ B______、E______、I______。
(2)C→F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3)写出 H+I→J+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实验题
17.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活动,根据下图完成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
(2)请写出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用装置B制氧气,把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盛有少量氧化铁的锥形瓶中,产生大量气泡,经验证氧化铁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说明氧化铁也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结束后,倒出上层清液,再向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装置C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用排空气法收集H2,H2从n端进入
②用排水法收集O2需先装满水,O2从m端进入
③盛放Ca(OH)2溶液时,可用于检验CO2
④盛放NaOH溶液时,可用于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5)如图D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18.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做如下实验:
(1)完成表格中的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1.在小烧杯中加入 5mL1%的 NaOH稀溶液,插入一支温度计后,再加入5 mL 1%的稀盐酸 温度计从5℃升高到 17℃ 该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在盛有 5 mL 1%的 NaOH 稀溶液的蒸发皿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再加入1%的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溶液颜色: 现象Ⅰ:先由无色变为红色 现象Ⅱ:后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现象(填现象序号)_____能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
(2)你认为步骤 2 反应后的无色溶液_____。
A 一定呈中性 B 可能呈中性 C 可能呈酸性 D 可能呈碱性
(3)为验证你的判断,可取少许反应后的无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_____ ,观察其颜色变化。 若变红色,可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 _____(填“是”或“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4)取少许步骤 2 反应后的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蒸发,直至大部分水被蒸发,静置,冷却,有白色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此白色固体是 _____。
五、计算题
19.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杰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注:滴入酚酞试液的质量忽略不计)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应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___时,停止滴液。反应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g。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步骤)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C 6.A 7.B 8.A 9.B 10.D 11.B 12.D
13.(1)
(2)
(3)
(4)
(5)
(6)
14. 放热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 NaCl、HCl
15.
16. CaO (或或) 熟石灰、消石灰 化合反应
17.(1)铁架台
(2)
(3)
(4)①③
(5)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8. 放热 Ⅱ BC 紫色石蕊试液 不是 氯化钠
19.(1)无色;50
(2)所取烧碱溶液的质量为:60g-20g=40g.
设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x=4.0g
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