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总复习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3.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整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比和比例相关知识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人教版六下教材以较大篇幅编排总复习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可能性、综合应用。总复习安排是全套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整理复习小学阶段所有的数学知识,涉及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目标是否能真正达成。
这节课尝试体现三个区别,即: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区别、复习课与练习课的区别、毕业班复习课与非毕业班复习课的区别。
重点难点
复习重点:形成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体系。
复习难点:综合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一、 回忆归纳 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 回忆旧知 导入主题
出示:1÷2、1:2、 、4:8
师问: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如果请你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起来,你会用什么符号呢?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这四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引出有关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导入今天这节课要复习的主题。】
2.比较异同 归纳小结
师:本单元中有很多知识点之间就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如比和比值、比和比例等。你还能举出哪些类似这样的例子昵?(生自由回答)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演示如:比和比例、比和比值、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和比例尺等。
学生任选一组知识点进行比较,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与之相联系的知识要点。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一字之差 妙在其中”环节的设计,充分唤起学生对这一单元众多知识点的回忆,并通过微妙的“一字之差”感悟相关知识点间的异同。】
3.梳理完善 形成体系
师: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回忆、归纳、比较、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已基本呈现。各个知识点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将它们有机地串联与并联,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比和比例的知识体系。(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由点及线,再由线汇成面,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或并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梳理、完善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数学知识间的环环相扣,息息相关这一永恒的关系,并从中领悟到归纳、整理的方法。】
二、基础运用 唤起共鸣
在这个环节安排了一场“热身赛——快速抢答”。 比赛规则:每道题给予学生5秒钟的时间分析判断是否对错,在5秒钟后,学生立即报出答案。
1.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一定能组成比例。 ( ) 2. 比例尺是一把尺子。 ( )
3. 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
4. 把化成数值比例尺是1:2000000。( )
5. 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也一定互为倒数。( )
【设计意图:这五道判断题可以说是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中最具代表性的,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否透彻。因为没有复杂的计算,所以只给予学生5秒钟的时间,一是为后面的巩固练习做个热身,唤起学生对曾接触过的本单元练习的共鸣;二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课堂的气氛。】
三、经典回顾 巩固内化
通过重温本单元的一些典型习题,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及运用。根据知识点的分布将练习分为四个板块,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选择相应的板块进行复习:
1.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3=b×5,那么a :b =( ):( )
◆如果a=b,那么a :b =( ):( )
◆如果a :4=3 :12,那么a=( )
◆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2. 正比例和反比例 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 ( )
◆一本书,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 )
◆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和比例尺。 ( )
◆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 ( )
3. 比例尺的认识及其运用
◆ 关于比例尺1:10000,你能说出几种不同的说法呢?
◆ 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如果画在比例尺1:4000000的地图上,应该画多少厘米?
4. 用比例解决问题
◆ 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60个,15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生产24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设计意图:“经典系列回顾”有意识地选择了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易错的题目,或是不易把握且不容忽视的细微之处。问题解决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让学生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找到问题的症结并解决,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以训练,有所提升。】
三、 众说纷纭 浅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比和比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生畅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