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第 周 案别 定稿
课题 《姑苏行》 主备人 授课 教师 备课组长签字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旁 批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姑苏行》,感受我国江南地区多 元性的民族音乐文化,探索传统音乐的表现与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分段对比欣赏《姑苏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乐曲的结构及每段的音乐情绪。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笛子谱的记谱方式及其吹奏方法,能分辨曲笛和梆笛的不同音色及演奏技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欣赏《姑苏行》,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段落分析。 2.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速度带来不同的情绪。 教学难点: 1.聆听《姑苏行》的主题音乐,了解曲笛的表现手段。 2.分辨曲笛和梆笛不同的音色、技巧。
学法 指导 教法:讲解、示范、引导、交流。 学法:聆听、表演、讨论。
教学 准备 钢琴、PPT、多媒体音响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通过欣赏《姑苏行》,感受我国江南地区多元性的民族音乐文化,探索传统音乐的表现与艺术魅力。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导入:用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引出姑苏城的美景。 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诗歌导入新课,能更快的将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当中。 二、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1.作品简介:姑苏行是一首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竹笛经典名曲,这首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乐曲如同如一杯雨前清茗一样清香沁人心脾。 2.教师实物展示并分别吹奏曲笛和梆笛,让学生感受其特点。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曲笛主要演奏江南丝竹音乐,因为多演奏昆曲,所以称为曲笛,曲风以悠扬、抒情为主,音色低沉,技巧多用打音,颤音,震音。 梆笛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梆笛短小,梆笛多演奏北方民歌,曲风欢快,音色明亮,多用花舌,吐音,垛音等技巧。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笛吹奏方法,能分辨曲笛和梆笛的不同音色及演奏技巧。 三、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1.引子-散板: 乐曲一开始是一段宁静的引子,主要表现了人们即将看到姑苏园林之前的美妙遐想,宁静中带有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 2.A 段:优雅的行板: 抒情优美的行板,恰恰符合了游人进入园林后边走边看,脚步悠然而轻松,欣赏美景时发自内心的愉悦之情。 B 段:热情小快板: 是一个起伏较大的小快板,表达了游人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和A段在节奏和旋律上有了鲜明的对比。 A'段:稍慢的行板: A主题的再现,速度比A部更趋舒缓,形象地表现了夕阳西下,人们游园离开时依依不舍,回味无穷的情景。 【设计意图】分段对比欣赏《姑苏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乐曲的结构及每段的音乐情绪。 四、思考练习、回扣目标 作品采用了带引子的三段体结构,引子+A+B+ A' 段落速度情绪引子散板宁静A抒情的行板优雅、抒情B热情的小快板旋律起伏、流动A'稍慢的行板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与思考回顾今天的学习目标,检测学生对《姑苏行》这首乐曲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竹笛这种传统的民族乐器,了解了梆笛和曲笛区别,通过欣赏《姑苏行》进一步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从优美的笛声中感受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喜悦心情。祖国处处风光好,我们要热爱祖国,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热爱传统音乐艺术,培养学生学习传承民间优秀音乐的责任感。 作业布置: 课后再次聆听《姑苏行》。 聆听梆笛曲《喜相逢》和《姑苏行》进行对比。
板书设计 欣赏《姑苏行》 引子:宁静的引子 A:抒情优雅的行板 B:起伏的小快板 A':稍慢的再现主题
课后 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