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蜀相》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蜀相》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7 15:3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蜀相》教案
教学目标:
1.从诗中提炼关键词,分析意象,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 2.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
1.抓住意象和关键词,通过塑造意境了解主题。
2.以诗为注,印证比较细读。“以诗解诗”的方法使学生更好的领会诗人的感情,体现诗美。
3.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作者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人,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一生的四个阶段:
1.35岁前读书与漫游阶段。代表作《望岳》
2.35至44岁,长安蹉跎阶段。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帅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之前)。代表作:《兵车行》《前出塞》《后出塞》
3.45至48岁,陷贼与官的阶段。安史之乱开始之后,他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竟为叛军所俘虏;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他弃官西行,.最后定居四川。代表作: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五家别》
4.49至59岁,漂泊西南阶段。晚年举家东迁,途中贫病而卒。代表作:《咏怀古迹》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介绍,提示学生注意安史之乱的时间,教师补充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杜甫不同时期的作品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2)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零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二.以诗解诗
与我们所学过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比较,有什么异同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参考: 相同点:都是怀古抒情诗。《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蜀相》前四句记叙写景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后四句议论抒情写诸葛亮的才能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实,歌颂其丰功伟绩。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感慨。
不同点:创作风格不同。《念奴娇》的作者苏轼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蜀相》的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写专程寻访丞相祠堂,这是“起”;第三、四两句,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第五、六句,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第七、八句,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 合”。在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关键词
(1)找出诗中的意象词语,并塑造了什么意境。 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 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
栢: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映阶碧草:“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 隔叶黄鹂: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已被后人遗忘。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意象写出了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塑造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
(2)找出关键词,并分析其用意。 这两个词分别是“自”“空”,二字互文见义,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却与诗人无关,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 诗人面对丞相祠堂的无限春色,感受到的是凄清冷落的失望与感慨:虽然祠堂内春意盎然,然而时过境迁,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却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
(3)通过抓住诗中意象和关键词,得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以及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所以常常吊古抒情,怀古寄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 四.朗读诗歌 每组同学分别朗读课文,读后及时点评,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导点评。 要求学生诵读时语速稍慢,应读得深沉,读出感伤。 五.总结 政治抒情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 发情怀抱负。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等等 。 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六.课后作业 请同学结合注释和对作者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比较下这一首诗与《蜀相》的异同。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君恩:指经严武表荐,蒙受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 参考答案:同:借景抒情;风格相同,意境哀婉
不同:《蜀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和对壮志未酬的英雄的叹惋之情,并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感慨。《南征》表达的是渴望报效国家可是疾病缠身的矛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