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需要人工为微生物提供各种营养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列关于培养基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中必须要添加琼脂 B. 培养基中需要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齐全
C. 培养基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D. 配制培养细菌的培养基,需要将pH调至酸性
2. 下图示酵母菌、醋酸杆菌利用葡萄汁进行发酵时可能发生的物质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需要O2参与的过程只有③⑤
B. 醋酸杆菌也可以直接发生过程⑤
C. 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D. 酵母菌发生过程①②的场所不同
3.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一些选择,错误的是( )
A. 分离大肠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
B.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纸层析法
C.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
D. 验证酶的专一性,选择淀粉酶、淀粉溶液、蔗糖溶液和斐林试剂为材料
4. 如图为纯化培养大肠杆菌的一个操作环节(图中1—5是画线的先后顺序),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中大肠杆菌密度最大的区域是1处
B. 该接种方法也适用于大肠杆菌的计数
C. 该操作步骤是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D. 第二次及以后划线起点都在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5.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先通气后密封,而制作果醋则需要持续通气
B. 腐乳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卤汤的主要作用是杀灭各种杂菌
C. 果酒的酒精度越高,接种醋酸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
D. 滴加酵母菌和海藻酸钠混合液时要让注射器接触CaCl2溶液液面
6. 酱的酿造最早在西汉。西汉元帝时代的史游在《急就篇》中就记载有:“芜荑盐豉醯酢酱”。唐·颜氏注:“酱,以豆合面而为之也,以肉曰醢,以骨为肉,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其中以黄豆、蚕豆等为原料,通过米曲霉菌发酵制成的称豆瓣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蚕豆瓣可提供米曲霉菌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
B. 温度、湿度和盐度等都会影响米曲霉菌的生长繁殖
C. 黄豆、蚕豆中蛋白质经米曲霉菌分解产生氨基酸和多肽
D. 制作豆瓣酱起发酵作用的微生物只有单一的米曲霉菌
7. 垃圾分类是垃圾收集、处置方式的革命,是对垃圾有效处置的科学管理方法。去掉可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从而减少污染。下图表示筛选高效降解淀粉微生物菌种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稀释涂布平板法除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外,也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B. 面粉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淀粉,该废水是分离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首选样品
C. 该实验中菌种溶液接种到培养基上,常用的接种工具是灭菌处理过的涂布器
D. 不同细菌对淀粉的降解能力不同,所以加碘染色后透明圈越大降解能力越强
8. 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其活性位点上含有两个镍离子,在大豆、刀豆种子中含量较高,土壤中的某些细菌也能够分泌脲酶。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M,并分别研究了培养液中的Ni2+、Mn2+和尿素浓度对细菌M脲酶产量的影响(说明:研究某一项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离子浓度(%) 0 0.0005 0.001 0.005 0.01 0.05
脲酶产量(u/mL) Ni2+ 0.02 0.056 0.067 0.28 0.36 0.08
Mn2+ 0.031 0.21 0.28 0.31 0.37 0.085
尿素浓度(%) 0 0.2 0.4 0.6 0.8 1.0
脲酶产量(u/mL) 0 1.15 1.60 1.73 1.45 0.28
A. 实验表明培养液中Ni2+和Mn2+对脲酶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B. 细菌M合成脲酶需要尿素诱导,尿素的最适诱导浓度在0.4%—0.8%之间
C. 凝胶色谱法分离脲酶时,脲酶比其他小分子蛋白质在凝胶柱中移动更慢
D. 所有脲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且在内质网上加工使其与镍结合才具有活性
9. 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相同pH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B. 超过37℃温度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中的酶会迅速失活
C. 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都是常用的酶制剂
D. 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不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
10. 以下有关分离血红蛋白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分离红细胞时应采用低速长时间离心
B. 加入磷酸缓冲液有助于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
C.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采用高速长时间离心
D. 透析时需在透析袋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苯溶液
11. 下列中学实验中有关NaCl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腐乳制作时,每层用NaCl量相同,瓶口和瓶底适量多加一些
B. 制作泡菜时,加入NaCl的目的是抑制乳酸菌外的杂细菌生长
C. 用刚果红染色剂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加入的NaCl可促进菌落显色
D.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NaCl可用于筛选耐盐细菌
12. 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蒸气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将芳香油溶解下来,再把水蒸发掉,剩余的就是芳香油
B. 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共有的操作是分液和过滤
C. 在蒸馏过程中,要提高产品质量,应该提高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D. 在提取玫瑰精油时,为了使油水混合物分层,应向乳化液中加入无水Na2SO4
13. 下列对实验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泡菜时,腌制的温度过高,时间过短,可使亚硝酸盐含量减少
B. 在萃取胡萝卜素之前,不能对胡萝卜进行高温且长时间的干燥处理
C. 提取玫瑰精油时,若蒸馏温度太高,时间太短,会使玫瑰精油的品质降低
D. 萃取胡萝卜素时,适当提高萃取温度,延长时间,可使胡萝卜素充分溶解
14. 图甲为利用诱变方式选育可高产β-胡萝ト素的布拉霉菌。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菌体颜色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紫外线照射的布拉霉菌不一定都能在含β-紫罗酮培养基生长
B. 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较大的橙红色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
C. 要得到图乙所示的菌落,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②操作,然后培养
D. 能在添加了β-紫罗酮的乙上长成菌落的细菌,可产生更多的β-胡萝卜素
15. 关于生物技术实践中的有关检验,不正确的是
A. 在果酒制作实验中,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 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用一组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与接种培养物的培养基一起培养
C. 检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是否分离出了分解尿素的细菌,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可初步鉴定该细菌能分解尿素
D. 鉴定胡萝卜素粗品的可用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若样品中有杂质,则会出现不同的色素点
二、简答题(共4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6. 某同学进行苹果汁制作的探究,工艺如图所示。
(1)图中黑曲霉提取液中含有的______可水解果胶,从而使果汁澄清。固定化柱中填充石英砂(颗粒状的载体)将酶固定,这种固定化方法是______。
(2)流程A也可以通过固定化酵母细胞实现类似的目的。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在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进行加热时,要注意用______,否则可能出现焦糊。
(3)实验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______。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______。
(4)为了更有利于酶的催化作用充分发挥,浑浊的苹果汁经阈2进入固定化柱前,需先调节______和______至适宜。最终得到的苹果汁的澄清度则可通过调节固定化柱中的______实现。
(5)现在普遍用细胞固定化技术代替传统酶工艺,原因是______(需答出两点)。
17.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主要从黄花蒿中提取。近年来又发现青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某科研小组按如下步骤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
②将等量癌细胞分别接种到4组培养瓶中,适宜条件下培养24h后除去上清液;
③向4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含2、4、8、16μmol/L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
④72h后统计并计算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青蒿素 ___________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萃取前要将黄花蒿茎叶进行_______,处理,以提高萃取效率。
(2)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用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___;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萃取液在浓缩之前需进行过滤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进行②-④步骤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厢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C B C B A, D D B C C , D B A D A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答案】(1) ①. 果胶酶 ②. 物理吸附
(2) ①. 包埋法 ②. 用小火(或间断加热)
(3) ①. 先A后B ②. 阀1
(4) ①. pH值 ②. 温度(顺序可颠倒) ③. 流速
(5)成本低,操作容易,可重复利用,利于提纯产品
【答案】(1) ①. 青蒿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或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不易挥发) ②. 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 粉碎和干燥
(2) ①. 水浴加热 ②. 防止有机溶剂挥发 ③. 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3) ①. 探究青蒿素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 ②. 在另一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