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17.跳水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最高横木
桅杆
横木
甲板
船舱
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词,积累四字词语。
2.思考: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字词检测
航行 取乐 放肆 桅 杆 眼巴巴
撕开 吓唬 船舱 海鸥 瞄准
风平浪静 哭笑不得 龇牙咧嘴 心惊胆战
sì wéi gān
sī
miáo
zī liě
字词检测
航行 取乐 放肆 桅 杆 眼巴巴
撕开 吓唬 船舱 海鸥 瞄准
风平浪静 哭笑不得 龇牙咧嘴 心惊胆战
肆
帽
桅
钩
扭
咧
舱
航
逗
唬
瞄
艘
撕
鸥
字词检测
整体感知
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猴子
孩子
水手们
船长
整体感知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水手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生气
孩子追猴子遇险
船长用枪逼孩子
跳水,孩子得救
整体感知
一艘帆船上,水手们逗猴子取乐,猴子越发放肆,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桅杆,故意气孩子,孩子恼羞成怒,追到了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陷入险境。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用枪“逼”着孩子跳水。最后,孩子得救了。
品读课文
孩子为什么会去追猴子,使自己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
默读课文1到4自然段: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猴子的语句。
2.用括号括出描写水手的语句。
品读课文
①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②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③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④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⑤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⑥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牙咧嘴地做着怪样。
品读课文
①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②水手们又大笑起来。
③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④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体现孩子心情 变化的语句。
2.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孩子当时的心情,批注在旁边。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生气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生气
恼怒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生气
恼怒
品读课文
开心
哭笑不得
生气
恼怒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