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上历史第2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八上历史第2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01 09:26:04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世界上落伍了,但一些进步的科学家在这种严酷的社会环境下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让国人欣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浏览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导入新课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导航目录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课堂演练
一、知识目标:
知道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李四光与地质力学、华罗庚与中国数论研究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讲述近代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加强其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学中国科学家不懈努力、乐于奉献的精神,树立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并懂得科学态度与方法是指导工作的准则。
返回主界面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一、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詹天佑
   詹天佑是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他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青龙桥站西“之”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要经过地势陡峭的八达岭。为了保证列车能安全地爬上八达岭,詹天佑创造性地设计了一条“之”字形轨道,来降低坡度。列车在这里用两个车头,一拉一推,保证了列车安全爬上陡坡。这是詹天佑在铁路史上的一大创举。
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詹天佑铜像
京张铁路通车典礼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竣工通车。
京张铁路的建成,增强了中国工程师的信心,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之一。
京张铁路在中国铁路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侯德榜
   侯德榜是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先驱。他所研制的“红三角”牌中国纯碱,在192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在1930年瑞士举办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再获金奖,享誉欧、亚、美。20世纪20年代,侯德榜撰写《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碱业垄断。40年代,侯德榜又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二、侯德榜制碱
《制碱》英文版
这是世界第一部制碱专著
侯德榜为世界化学工业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当时其国外会员仅12人,亚洲仅中国、日本两国各一名),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侯德榜得到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请他回国的消息后,谢绝了印度塔塔公司年薪10万美元的聘请,冲破重重阻挠,绕道回到祖国的怀抱。
三、李四光与地质力学
李四光与地质力学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地质构造角度提出中国的松辽地区和华北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kuí),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中共党员。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李四光部分代表性专著书影
四、华罗庚与中国数论学派
华罗庚,江苏金坛金城镇人,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在数论、代数与几何、复分析等方面都卓然成家。他领导学生在数论特别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数论研究中的中国学派。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他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罗庚
新中国的诞生,激发了华罗庚的爱国热情。他看到“祖国已黎明”,放弃在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横渡太平洋的航船上,他致信留美同学:“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他爱国不怕险,纯真赤子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称颂。
毅然回国的华罗庚
华罗庚的论著:
《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1936—1937年)
《堆垒素数论》(手稿)(1941年)
《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1957年)
《堆垒素数论》中文版(1953年)
《数论导引》(1957年)
《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1963年)
《优选平话》、《统筹法平话》(1958年后)
华罗庚(前排中立者)和他的同事们,前排左起第四人为陈景润
陈景润,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 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应用。这项工作,使之与王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获得 197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他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陈景润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向科学家们学习什么呢?
学习科学家们奋发向上、不甘落后、乐于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学习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历史感悟
返回主界面
课 堂 小 结
姓名 内容 意义
詹天佑 京张铁路(“之”字形路轨) 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侯德榜 “红三角”牌纯碱、
“侯氏制碱法” 获万国博览会金质奖、为中国及世界化学工业作出贡献
李四光 地质力学理论,松辽、华北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为研究地壳运动开辟新途径,摘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华罗庚 “华氏定理”与“华氏不等式”、领导学生进行数论研究 为世界数学发展作出贡献,形成中国数论研究学派
科学技术的发展
返回主界面
1.“五一”假期,张红同学从北京乘火车去包头,在沿线某站台看到一尊詹天佑的铜像。她经过的这条铁路是 ( )
A.京张铁路 B.淞沪铁路
C.唐胥铁路 D.滇越铁路
课 堂 演 练
2.在京张铁路中,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了 ( )
A.“之”字形路轨
B.“井”字形路轨
C.“十”字形路轨
D.“八”字形路轨
3.下列人物中,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的是
( )
A.李四光 B.詹天佑
C.侯德榜 D.华罗庚
4.下列四位人物中,领导他的学生在数论特别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数论研究中的中国学派的数学家是
( )
A.李四光 B.詹天佑
C.侯德榜 D.华罗庚
5.中国有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他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终于揭开了制碱的奥秘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制碱工业权威,他是 ( )
A.李四光 B.詹天佑
C.侯德榜 D.华罗庚
6.阅读判断题
请你帮小红为小明的解答作出评价。
⑴小红问:“你知道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吗?
小明答道:“淞沪铁路。”
诊断结果:
错误;正确答案为京张铁路
⑵小红问:“你知道这条铁路是由谁主持修建的吗?”
小明答道:“侯德榜。”
诊断结果:
⑶小红问:“你知道这条铁路何时建成并全线通车的?”
小明答道:“1905年。”
诊断结果:
错误;正确答案为1909年
错误;正确答案为詹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