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端午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端午粽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7 20:3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特别是在讲粽子颜色的时候,作者连用三个表示颜色的叠词,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这种语言描写的好处。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我也引导学生读通顺,读流利。文章第三自然段在了解粽子的品种多后,还要让学生学习外婆的有了好东西要分享的人物性格。最后讲述传统节日的来历,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格2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样、分、豆”7个汉字。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步了解端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并能运用。
四、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粽子、自制的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老师拿出一个粽子,问学生们这是什么?
吃过吗?能说说粽子的味道吗?
(甜甜的,软软的,糯糯的)。
2、主要材料是什么?它的名字是?
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随文学字词
1、用自己的方法读课文,用铅笔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3、依次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卡片、午、节、叶、米、豆、分、样等生字,开火车读。
(三)分段学习课文
1、出示第一段,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2、学习量词——( )粽子。
3、重点学习第二段。
(1)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看,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学第一句话讲了粽子的什么颜色?
青青的、红红的、白白的
指导学生读读第一句话,读后填空。
粽子是用( )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 )的糯米( ),中间有一颗( )的枣。
(3)第二句话讲了粽子的什么?作者是怎样感受到的。
香 一(股)清香
鼻子闻到的
(4)在读第二句时要让同学们紧紧抓住(1)关联词……就……和两个动词“掀”、“飘”的连贯性。来体会粽子的香,指导学生用“……就……”说话。
(5)学习第三句话,齐读第三句话,再抽生读第三句,这句话讲了粽子的什么?是怎样感受到的?
味 又黏又甜
嘴巴咬
(6)让学生说说又( )又( )的词语
提示:西反 又( )又( )
苹果 又( )又( )
开心时 又( )又( )
眼睛 又( )又( )
娃娃 又( )又( )等
第二段小结,学习了这个自然段,让我们仿佛看到外婆包的粽子就在我们眼前,大家一起再美美的读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
2、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勾出外婆包了几种粽子,味道怎样?
、花样多
3、生活中的你们还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用上,除了……还有……,这个关联词。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想想,粽子如此美味,为什么偏要在五月初五这天吃呢?想知道为什么吗?
2、请同学们齐读第四自然段,就知道答案了。
3、讲讲屈原投江的故事。
4、抽生说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习俗?
课堂练习、填空。
( )的草地 ( )的苹果
( )的天空 ( )的沙滩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品尝了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来历。
板书
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老师通过用实物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感受节日氛围,通过文字感知端午粽的外形,再到端午粽的味道。不断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