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1小题,共150分,共6页。
2.考试时间:150分钟
3.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典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作出积极贡献。”“讲好中国故事”,是党自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理论创新。过去十年,中国有效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出现了很多优秀实践案例,国际传播的理念和方法发生了深刻变革。
我国国际传播更加关注破解“世界之问”的中国方案。我国国际传播着眼于中国在世界的大国责任,以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为理念,提出中国方案,与世界分享中国治理的经验。其中,《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发展道路、发展走向,全面深入阐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特别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节选自王磊《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材料二:
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这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微观呈现。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等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提升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中国纪录片在选题上可以完成两个层面的设置:其一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其二,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具体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指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如果想要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
(节选自雷璐荣《从“传播力”到“影响力”: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深度发展方向与策略》)
材料三:
自2020年亚洲象北迁事件发生以来,全世界各路媒体纷纷以纪录片、云直播、短视频等传媒形态,聚焦和围观象群迁移的一举一动,将之打造成一场媒体事件。通过直观再现象群的日常习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轨迹互动来传达共通性的生态价值观,讲述中国动物故事、发出中国环保声音。
近日,由国新办对外推广局指导、解读中国工作室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与象同行》陆续登陆国内外主流媒体及互联网平台。该片以“共同体观念”为文化根基,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追踪记录了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短鼻家族”历经17个月的北移南归过程,并在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与话题营造下引发全网“云追象”热潮。聚焦动物选题,追踪热门话题,并软性植入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文化,《与象同行》为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有益启示。
“命运共同体”义内涵可从纪录片《与象同行》中窥见一斑。第一是“内循环共同体”现为象群“短鼻家族”内部的集体意识。第二是人与大象和谐共处的“跨界外循环共同体”。
《与象同行》紧扣社会热门话题,将镜头对准海内外观众共同围观的亚洲象北迁事件,设立“大象旅行”“世界大象日与象同行”等热搜话题标签,试图寻找各国观众的话题和情感“连接点”。
(节选自韩飞、成亚生《纪录片<与象同行>:共同体观念下的共情表达与话题传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能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B.中国纪录片经历的从“讲述中国”“认同中国”的转变,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进去”到“走出去”的微观呈现。
C.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预示着中国记录片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
D.中国云南亚洲象北迁事件,因为被打造成了一场媒体事件,所以引发了全世界各路媒体的聚焦和围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是围绕我国国际传播进行的论述,但是两者在论述时的侧重点同中有异。
B.材料二在论述上,运用了很多传播学上的名词,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也增强了说理的可信度。
C.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主要以“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为主,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D.《与象同行》聚焦动物选题,引发“云迫象”热潮,可见动物记录片比历史、人文地理记录片更受欢迎。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俺爹俺娘》是以摄影师焦波记录自己父母的日常生活照片和录像资料为素材而制作的记录片,讲述了父子、母子及父母之间的情感,展现了普通人不平凡的生活。
B .《流浪北京》这部记录片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是个人化的。它表达的是五个京漂一族在北京的生活以及他们矛盾的思想和内心。
C .《地球改变之年》是美国拍摄的记录片。该片记录了新冠疫情下的2022年,当世界各地按下“暂停键”时,大自然回馈给人类巨大的惊喜。
D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记录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抗疫的经验做法,阐明了全球抗疫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
4.请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的介绍,如将其作为案例插入材料二中,你认为插在第几段比较合适,为什么?(4分)
中国教煌莫高窟“诚邀”同为东方文明的柬埔寨吴哥窟共赴一场横跨万里的千年之约,做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了在“两窟”相遇的文化符号和相似的历史境遇中“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
5.于2022年“世界大象日”首播的纪录片《与象同行》,荣获第十二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大奖。该片为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记录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哪些有益的方法策略?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次小小的审问
【罗马尼亚】米·萨多维亚努
一小时前,我们佩特列什蒂的村长就同书记官一起离开村公所了。像往常一样,他们在回家前,先拐进位于村子中心的酒店歇脚。在将要喝完第二壶酒的时候,有人来到窗下,用手指敲了三下玻璃。
宾蒂列斯库书记官紧盯着窗子说,“是阿姆布鲁齐,我认出了他的扣子……”他朝窗外的人喊了一声,“进来,将军先生!进来!”
村警察阿姆布鲁齐是个如同一座小山那样笨重的人。他的身上裹着一身缝满装饰物的紧身制服,随着佩刀的“嚓”声走进来。他那黝黑的脸上挂着谄媚的微笑。他先同父母官握握手,然后拉过一个凳子坐下来,说:“我有幸通知村长先生,一刻钟前,有个人被关进了村公所的地下室,是巡夜人带来的……天黑以后,他还在村里逛荡。巡夜人都是我亲手教出来的,他问那个人,‘你是干什么的,喂,干吗还在村里游荡?’答说,‘我是,我想……’巡夜人命令他,‘到村公所去’……他不肯去,巡夜人就用刺刀把他押到村公所去了!这些巡夜人全是我精心训练出来的……”
阿姆布鲁齐快乐地笑笑,用手指迅速捋一捋黑胡子。
“是做买卖的?”书记官若有所思地问,“他晚上到这儿来有什么事?”
“你没见着他?”村长猛然转过身问阿姆布鲁齐。
“没有,是巡夜人向我报告的。我想先跟你们说一声,我也不知道是谁……”
他们从后门走出去,默不作声地穿过村子,四周闪动着点点灯火。书记官不停地思量:会是什么人呢?瘦高个儿村长低着头走,他想起了县长曾就村里道路的恶劣状况指责过他……如今,老滑头的县长助理也把眼睛盯在他身上,一会儿是修路的事,一会儿是村公所的事,一会儿又是筹备代表的选举事宜……村长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县长助理有两匹马,临近冬末没有草料了。乡下的路坏了,县长助理十分关心,他知道村长是殷实户,家里堆着好几堆干草……
“真没有法子……”村长自言自语地说,“我必须竭尽全力顶住,保护好自己的利益。不过,看来,还得给他送一车草去……胳膊拧不过大腿!”
“你说什么?”书记官问。
村长吃了一惊说:“胳膊拧不过大腿!”
“对!是这个理。”宾蒂列斯库叹着气表示赞同。
三个公务员笑着走进村公所,巡夜人待在黑影里,一声不吭,肩上背着枪。他公务在身,得留在那儿守夜,他找了个背风的墙根坐下来。
书记官气呼呼地走进村公所,心想若被押的人不是商人,岂不白跑这一趟!如果被押的人是流氓的话,那他一定要跟他好好算账。书记官的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吼叫。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于这样办事了。村长正在听阿姆布鲁齐吹嘘自己是如何教育巡夜人的。“像我们这样的巡夜人,怕是哪儿也找不到!”阿姆布鲁齐赔着笑脸说。
书记官命令村公所的办事员把被扣押的人带进来。三个公务员好奇地打量他。这是个毫无特点的人,中等身材,穿着日耳曼族服装,满身是油垢。他手里攥着揉成团的帽子,双目在蓬松的长发下睁得滚圆,好像被直射过来的目光和灯光弄得懵懂了。
“我早说过,这个人不是商人。”书记官不满地说,“你是什么人?喂,是机器匠吗?”
“我根本不是什么机器匠!”被拘留的人回答说,“干吗把我带到这里来?”
“这不用你管!你叫什么名字?”“图托瑟·卡扎库。”
警察想插话,书记官制止了他,因为他要亲自审问,发泄一下怨气。他面红耳赤,咬牙切齿地问道:“你是从哪儿来的,喂,机器匠?”宾蒂列斯库咆哮起来。
“我不是机器匠,先生!”那人生气地回答。
“怎么?你说什么?你不高兴?别发脾气,我会叫你知道厉害的……你既不找书记官,也不找别的人,那你来干什么?”
“我有事,县长助理要我来……”
这一来,提问突然中断了。宾蒂列斯库泄了气,低下头看地。村长和阿姆布鲁齐面面相觑,村长赶快用手捂住缺了门牙的嘴。
宾蒂列斯库书记官友好地笑了,他走近那个听差,拍拍对方的肩膀说:
“这就行了,先生,你为什么不早说?干吗老说是什么机器匠,什么这个那个的?”
“我不是机器匠,先生。”听差回答说。
“行了,我明白了。你是从县长助理那儿来的,过来,我请客……老弟……”
“县长助理先生派我来要些干草……”
“原来是这么回事!”村长笑着说,“我收到了他的定金……对……很好。”
书记官掏出手帕,轻轻擦一下胡子,然后又如大梦初醒似的说:
“你瞧!”他边说边拉过县长助理的听差。“......起先,我以为你有什么公事,要开什么证明……我上哪儿去猜!……来,先生,我请客……”
村长先生像是一匹吃饱的马发起呆来,只有阿姆布鲁齐笑容可掬,得意地捻着自己的胡子,对书记官眨眨眼,意味深长地说:
“你看见审问了吧?先生,这才叫做审问!”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村警能够顺利找到村长和书记官,是因为村警对乡村酒馆的熟悉程度很高。
B.村长猛然转身询问村警是否见过被关押的人,体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
C.听差面对三人的打量,攥紧帽子、双目睁得滚圆,表现了他的无措。
D .书记官掏手帕擦胡子的动作描写,刻画了他装腔作势和高高在上的形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讲述故事时,提到“我们佩特列什蒂的村长”,使用人称代词的方法能够迅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B .村里的巡夜人对在村中游荡但又说不清要干什么的人会进行严肃处理,而村警把巡夜人的做法说成是自己训练得好,以此突出自己的管理才能。
C .“三个公务员好奇地打量”被拘留的人,既说明了三人对被拘留者的关注,又解释了他被拘留的原因,并引出下文对他外貌、神态等的描写。
D.明确被拘留的人的身份后,书记官的言行让人联想到《变色龙》中的人物奥楚蔑洛夫,他们似乎都有一副正义、公允的面孔,但总是不能掩盖其丑态。
8.书记官、村长对被关押人的身份的猜想,分别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请从小说刻画人物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小说的讽刺艺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癸亥晦,日有蚀之。诏曰:“阴阳错谬,日月薄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其赦天下。公卿百寮,各上封事,无有所讳,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太中大夫郑兴上疏日:“臣闻‘国无政,不用善,则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其道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此应变之要也。昔齐桓公避乱于莒,鲍叔从焉。既反国,鲍叔举管仲,桓公从之。遂立九合之功。愿陛下成屈已从众之德,济群臣举善之美。”不从。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尝从刘歆学讲议,歆美其才,学者皆师之。兴既之凉州,坐事免。会赤眉作乱,东道不通,兴乃归隗嚣。嚣贰于汉,兴每匡谏,言辞恳至,嚣虽内不能悦,而外相崇礼。兴求归葬父母,嚣不听,而徙舍益禄。兴见嚣曰:“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今乞骸骨,而徙舍益禄。兴闻事亲之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奉以周旋,不敢失坠。今为父母乞身,得益禄而止,是以父母为请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嚣曰:“幸甚。”乃为办装,使与妻子俱。上闻兴归,征为太中大夫。光禄勋杜林上书荐兴曰:“执义坚固,敦于诗书,好古博物,见疑不惑,宜侍帷幄,以益万分。”于是敬异焉,每朝有大议,辄访问兴。上尝以郊祀事问曰:“欲以谶决之,何如?”兴曰:“臣不为谶。”上怒曰:“卿不言谶,非之邪?”兴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敢非。”上乃解曰:“言不当若是邪。”兴数言事,文辞温雅。
(节选自《后汉纪·光武皇帝纪卷第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B.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C.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D.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屈己从众的“屈”意思是降低身份,与《孟子》中“威武不能屈”的“屈”相同。
B .美其才的“美”指称道,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的“美”不同。
C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文中指请求放自己回中原葬父母。
D .征,汉代时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直接任用有才能或具美德的平民入朝为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光武帝尊敬并看重郑兴,每遇朝中大事总是邀请他商议;面对日蚀现象,他归咎于自己,特赦天下,还要求百官进言,但没有接受郑兴的进谏。
B .郑兴借前人的话劝谏光武帝,希望他谨慎处理政务,重用好人,还举出历史人物作为例证。郑兴对隗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服了隗嚣归顺朝廷。
C .隗嚣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想办法拉拢郑兴,他让郑兴搬入更好的房子,又增加郑兴的俸禄,但在郑兴诚恳要求之下,他还是放郑兴一家离开。
D郑兴学问渊博,品行高洁,不但求学的人都以他为师,光禄勋杜林也向皇帝推荐他,认为他适合辅佐国君;他上书陈事,言辞总是温文尔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兴既之凉州,坐事免。会赤眉作乱,东道不通,兴乃归隗嚣。
(2)兴每匡谏,言辞恳至,嚣虽内不能悦,而外相崇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引水①
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②酤水奴仆悲,鱼复③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注】①引水:菱俗无井,以竹引山泉而饮,蟠窟山腹间,有至数百丈者。②云安:地名,杜甫曾在此养病。③鱼复:地名,属于菱州。杨齐贤有注:“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形象地展现出月峡、瞿塘峡地势之高、乱石林立而无井,与诗题相照应。
B .“奴仆悲”与“心力省”形成鲜明的对比,明确地表现了夔州引水远胜于云安酤水。
C .“人生留滞生理难”与“万里悲秋常作客”都体现了诗人客游的悲凉和生计的艰难。
D.尾句“斗水”“百忧”写诗人虽在夔州能得到水,但这并不能解除个人和家国烦忧。
15.诗歌中间四句包含多重因果关系,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共8分)
16.(1)《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屈原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迫切心情。
(四)课内知识点填空(共10分)
17.(1)恶得不禁恶而劝爱_________________ (2)君因我降________________
(3)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__________ (4)虞常果引张胜________________
(5)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_____________(6)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
(7)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___________(8)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_______________
(9)抱布贸丝_________________ (10)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3题,11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参考,没有任何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黄纬禄带领着技术人员在南京长江大桥进行了“导弹落水深度试验”开展。南京是我国“四大火炉”之一,模型导弹里的温度40摄氏度以上,年过半百的黄纬禄坚持和大家战斗在第一线,他鼓励同志们说:“解放军是虎,固体导弹是翼,有了它,解放军就如虎添翼”。
我国导弹潜射试验在公海进行。发射后导弹窜出海面飞向天空,正当大家都以为发射成功时,不料仅仅过了数十秒,它却像____①_____一样在空中自爆了。这个打击对他们实在太大,黄纬禄茶饭不思,几乎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短短的半个月里,体重降了11公斤。
在巨大的压力下,黄纬禄和团队昼夜查找问题,终于找到了导弹自毁的原因,很快采取了措施。满怀信心的黄纬禄立即向北京的领导小组负责人张爱萍报告,请求立即进行第二枚导弹试射。可是,首次发射失利的阴影还没有驱散,发射基地指挥部里空气显得十分凝重,领导小组会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双方___②____。到了后来,人们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看着张爱萍,等待他的表态。张爱萍深思了好长一阵,______③____地说:“按照前方的意见,打!”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题。
“日行一万步”渐渐成了现在很多老年人追求健康的目标。殊不知,老年人每天动辄上万步,很容易“走出病”。并非所有的“健康”走路方式都适合自己,对于老年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
有些中老年人喜欢走石子路。散步走一走、饭后踩一踩,认为有益于身体健康。尽管有研究表明,走石子有助于增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调节功能,________①__________。
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对于冷、热、压力的感觉不大明显。当走石子路时,如果脚不小心被刮伤,_______②_______,从而容易导致脚部感染。跟痛症患者也不适合走石子路。脚底疼痛多数是由脚底跖腱膜炎造成,而跖腱膜炎常由对足部有额外应力的活动引起。如果这种情况下还坚持走石于路,只会加重病情。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1.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或感悟?请把你的思考或感悟写成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C
A 项,以偏概全,从原文"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国际话语权"中可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只有"认识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有"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形成国际话语权"。
B 项,曲解文意,"从'走进去'到'走出去'的微观呈现"错误。原文"这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微观呈现",可知"走出去"和"走进去"的顺序反了,违背了原意。
D 项,因果系倒置,应该是"因为全世界各路媒体的聚焦和围观,所以中国云南亚洲象北迁事件才被打造成了一场媒体事件。")
答案B
A 项,"同中有异"不对,只有异,没有同。材料一侧重论述我国国际传播更加关注中国方案,材料二侧重论述我国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应有的策略方法。
C 项,根据原文"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可知,"分离式"向"合作式"转变,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变化过程,没有主次之分。观点与原文不符。
D 项,题干中"动物记录片比历史、人文地理记录片更受欢迎"的推断不成立。)
答案D
A 项,关注平凡人的情感和生活,并未着眼于中国在世界的大国责任,不符合题干要求。
B 项,是个人化的内容和情感,并不是中国方案,不符合题干要求。
C 项,"美国拍摄"不符合题意,因为不是"中国记录片"在国际的传播。)
4.文段插在第五段中比较合适。(1分)
第五段内容强调的是"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1分)。而案例的内容是,中国敦煌莫高窟与柬埔寨吴哥窟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这是中国搭建世界对话平台,号召世界力量和完成对话交流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1分)。这和第五段中的观点相呼应(1分)。
5.①理念上,我国国际传播更加关注中国方案。《与象同行》软性植入了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文化。
②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关注亚洲象北迁既发出了中国环保的声音,也关注了全世界生态环保的话题,体现了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
③叙事上,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追踪记录亚洲象"短鼻家族"历经的北移南归过程。
④制播上,采取"分离式的制播融合"。由多方联合出品并陆续登陆国内外主流媒体及互联网平台,同时在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引发全网"云追象"热潮。
⑤文化根基上,以"共同体观念"为文化根基。表现为象群内部的集体意识以及人与大象的和谐共处。
⑥话题上,《与象同行》紧扣社会热门话题,寻找各国观众的话题和情感"连接点"。(每点给1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满分)。
6答案 C
A ."是因为村警对乡村酒馆的熟悉程度很高"表述绝对化。也可能是村长和书记官经常下班后到酒馆喝酒。
B ."体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错误。村长听到书记官与村警的话产生了疑问,自己对这个人的身份也有猜疑,不能说他对工作认真。
D ."刻画了他装腔作势和高高在上的形象"错误。这个动作主要体现出书记官以此缓解心情、掩饰尴尬等。
7.答案 C
"解释了他被拘留的原因"错误。县长助理的听差被拘留是他在村里到处游荡,说话吞吞吐吐;三人好奇地打量他,不能说明他被拘留的原因。
8.
书记官:①猜想是商人,体现了书记官审问被关押的人不是为了公务,若是商人为了开证明什么的,想着能够敲诈、为难对方。②若是流氓,教训对方,展现权力,发泄愤怒。③认为是机器匠,看到满身油污的听差,认为对方是机器匠,表现了对底层人的蔑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村长:猜想是县里派来的人。村长联想到县长的指责和县长助理要干草的事情,表现出村长对上级领导的谄媚和"胳膊拧不过大腿"的处世理念(或想保护自身利益却无可奈何)等。(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人物刻画体现漫画式特征。对村警察阿姆布鲁齐的外貌描写中,用"如同一座小山""身上裹着......紧身制服"等体现他强壮的体格,"笨重"体现他反应迟缓等,具有夸张的特点、漫画的特征,使小说具有了讽刺的意味。
②人物言行具有强烈的对比。比如书记官要"发泄一下怨气",并且他"面红耳赤"说话"咬牙切齿"但知道对方身份后,"友好地笑了""请客",小说通过言行的对比,讽刺作为公务员的书记官的善变。
③用形象化的修辞刻画人物。比如用比拟的修辞来描写人物,"村长先生像是一匹吃饱的马发起呆来",把村长比拟为马,体现村长知道被关押人的身份的尴尬等。(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答案C
11答案A “威武不能屈”的“屈”的意思是“屈服”
12.答案B郑兴并没能劝服隗器归顺朝廷.
13.(1)郑兴到凉州后,因事获罪被免官。恰逢赤眉作乱,向东的道路不能通行,他就归附了隗累。(“之”,到,1分;“坐”,因事获罪,1分;“会”,恰逢,适逢,1分;“东”,向东,1分;句意1分)
(2)郑兴经常劝谏隗嚣归顺朝廷,言辞恳切至诚,隗嚣即使心里不高兴,但是表面上还是对郑兴很尊敬且以礼相待。(“每”,经常,1分;“内”,心里,1分;“崇”,尊敬,1分;“礼”,以礼相待,1分;句意1分。)
14答案 C "万里"句没有体现诗人生计的艰难。
15.①"云安酷水奴仆悲"和"鱼复移居"构成因果。正因为在云安取水困难,所以才移居到鱼复。②"白帝城西万竹蟠"和"心力省"构成因果。正因为万竹盘架,引水工程浩大,才使得人们省心省力。③"白帝城西万竹蟠"和"喉不干"构成因果。正因为有"万竹蟠"的引水工程,才使得百姓们拥有了丰富的水源,喉咙不再干涩。(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6默写: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4)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17.填空
(1)鼓励 (2)通过 (3)诋毁 (4)牵扯 (5)用绳结缀
(6)使退却 (7)衡量 (8)推其根本 (9)交易,交换 (10)久留
18.天女散花 相持不下/各执一词/各执己见 斩钉截铁(每空1分)
(第一个横线所在句子写导弹升空后爆炸,导弹爆碎片纷纷而落,这个空应该想到成语"天女散花",该成语多形容抛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第二个横线处的前文"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后文"人们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看着张爱萍,等待他的表态",所以可填"相持不下"或"各执一词"、"各执己见"。"相持不下"的意思是力量相当的双方都坚决对抗,各不相让,无法解决;"各执一词"的意思是各人有各人的说法和理由,两方说法不一致;"各执己见"的意思是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第三个横线处根据前后文语境应该填"斩钉截铁",比喻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19.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没有任何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黄纬禄带领着技术人员在南京长江大桥进行了"导弹落水深度试验"。("经验参考""资料借鉴"搭配不当,改为"经验借鉴""资料参考";"进行了'导弹落水深度试验'开展"杂糅,删去"开展"。各2分)
20. 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②就会造成皮肤破损(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1.【写作指导】本道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本作文题材料是两则名言。第一则是诸葛亮名言,意思是: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第一则名言强调了勤奋学习与立定志向并举。第二则是清代阮元的名言,意思是:树立远大志向的时候,要品行端正,读书的时候要下足功夫,刻苦尽力。第二则名言将立志修行和刻苦读书并举。两则名言告诉我们:要取得伟大功业,须有远大志向、高尚品质;要成就伟大功业,离不开辛勤不懈的努力。学生可以围绕主题,选择一种自己擅长的文体,但文体特征应该明显、突出。
【参考立意】①苦读与修德并行,学问和人品齐飞;②立身以立志为先,立学以刻苦为本;③立大志,下苦功。
【参考译文】
十二月三十日,日偏食。皇帝下诏书说:.阴阳之气乖谬不和,日食月食相继出现。如果百姓有什么罪过,都让我一个人来承担,现在大赦天下。公卿百官,你们各人上呈密封的奏章,不要因为有所顾忌而不敢说,举荐具有贤德、良善、端方、正直等方面品质的人各一位。"太中大夫郑兴呈上奏疏说:.臣听说.国家没有善政,不用善人,就自己在日月的灾祸中承受灾祸,所以政事是不能不慎重的。致力做好三点就行了:一是选拔贤人,二是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三是顺从时令办事,,这是应对变化的要务。过去齐桓公到莒国逃避祸乱,鲍叔跟从他。回到齐国后,鲍叔举荐管仲,桓公听从了。于是建立了九合诸侯的重大功业。希望陛下降低自己的身份,顺从大家的意见,以发挥群臣互相谦让的美德。"皇帝没有接纳。郑兴字少赣,是河南开封人。曾跟从路人刘歆学习讲议,刘歆向人称道他的才华,求学者都向他学习。郑兴到凉州后,因事获罪被免官。恰逢赤眉作乱,向东的道路不能通行,他就归附了隗累。隗累要背叛汉朝,郑兴经常劝谏隗累归顺朝廷,言辞恳切至诚,累即使心里不高兴,但是表面上还是对郑兴很尊敬而以礼相待。郑兴向隗累请求回家安葬父母,隗累没有同意,却给他迁徙房舍、增加俸禄。郑兴前往面见愧累说:.我们曾同殿为臣,所以冒昧请求退职回家,不敢再出任官职了,只求为归葬先人而已。幸蒙天地的大恩,又得保全性命。现在我告老还乡,却迁徙了房舍、增加了俸禄。我听说侍亲的道理,父母活着时用礼节奉养他,父母死后用礼节安葬他,用礼节祭奠他,遵奉这些礼节,不敢半点违反。现在为埋葬父母而请求回家,却因为增加了俸禄而事情受阻,这是用父母作钓饵,太无礼了。将军怎么能这样!"隗累说:.你能这样做就太好了。"于是为他赶办行装,叫他和妻子一道离开。皇帝听说郑兴回来了,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光禄勋杜林上书推荐郑兴说:.郑兴坚守正义,喜好诗书,知识渊博,思想坚定,应该留在皇上的身边,为陛下分劳。"于是皇帝更加敬重他了,每当朝中商议重大事务,总是拜访郑兴咨询。皇帝曾经问郑兴郊祀的事,并说:.我想用谶言断定,怎么样?"郑兴答道:.臣下不谈谶的事情。"皇上怒道:.你不谈谶的事情,是认为它不对吗?"郑兴惶恐地说:.臣只是没有学过谶书,不敢认为它不对。"皇上的怒气才缓解下来说:.说话不该像这样。"郑兴多次言政事,文辞都温和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