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4课 唐诗三首 石壕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24课 唐诗三首 石壕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9 08:27: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唐诗三首 石壕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丰富内涵,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3.感受诗人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
语言运用: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审美创造: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杜甫(视频)导入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其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代表作有《望岳》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背景资料】
【读准字音】
【听范读】
(音频)
石 壕( háo ) 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辞:“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示范朗读,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评价指正
【疏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投:投宿。
逾:越过。
译文: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有差役在夜里来抓人。老头儿越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察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一何:多么。
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译文:
差役大声吆喝多么凶狠!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凄苦!
听见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永远结束了!
译文: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连夜跟你们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早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译文:夜深了,说话声消失,隐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我)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
【整体感知】
这首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叙事诗,那么记述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
时间:晚上
地点:石壕村老妇人(百姓)家里
事件: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官吏抓壮丁。
主要人物:老妇人和官吏。
第一部分(开端):(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发展、高潮):(2-3)写老妇诉说遭遇,并以老迈之身应征。
第三部分(结局):(4)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的情景。
【精读细研】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征兵”“招兵”而用“捉人”?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有吏夜捉人”一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它是全篇的提纲,后面的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捉人”二字为诗眼。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于如实叙写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因为“捉”字暗示当时老百姓都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百姓当兵,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写出了“吏”“妇”各自什么特点?哪几个词最具有表现力?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
3.思考老妇人交代的内容,有几层意思?
三层:
战争惨烈;
家境困苦;
自请服役。
4.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5.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
最后四句是故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合作探究】
1.全诗的三个“夜”字,有何深刻含义?
第一个“夜”字(“有吏夜捉人”),表明差役深知壮丁难抓,选择深夜突袭。
第二个“夜”字(“请从吏夜归”),表明老妇希望跟着差役连夜赶回军营,如此急迫,既是为了掩护老翁,也是为了应唐军之急。
第三个“夜”字(“夜久语声绝”),表明夜已深,人被捉走了;夜已静,人心却无法平静。
这三个“夜”字联系在一起,表明整件事的发生与结束全在黑夜里,暗示了社会的黑暗。
2.有人说,《石壕吏》中的老妇的“致词”全是官吏一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是官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诗人明写老妇人,但用心体味就会发现老妇人这番话是被官吏逼出来的。原来情形可能会是这样......
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 ”
老妇:“三男邺城戍……死者长已矣”
差吏:“室中尚有他人否 ”
老妇:“室中更无人……”
最后差吏仍逼迫要人,老妇不得已只好“请从吏夜归”
总之,差吏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板书设计】
【课文小结】
全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