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备课先锋】第24课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件(共29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备课先锋】第24课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件(共29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9 08:27:54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石壕吏》,感受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我们今天将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教学目标
0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歌行体”的特点。
02
品味诗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体会作者内心感受。
03
深刻理解作者的忧国忧民思想感情。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
语言运用︰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审美创造: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其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代表作有《望岳》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写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第二年,靠朋友的资助在成都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这时,他已经49岁了。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 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文体知识
歌行,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行”是乐曲的意思。
读准字音
怒号 三重茅 挂罥 飘转 沉塘坳
俄顷 布衾 丧乱 广厦 突兀
见此屋 庇
háo
juàn


chóng
qīn
ào
zhuǎn
shà
qǐng
xiàn
sāng
范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疏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我屋上好多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江水,散落在江边,飞得高的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转沉到池塘水中。
译 文
挂着,挂住。罥,挂结。
多层茅草。
高。
沉到池塘水中。坳,低洼的地方。




秋风:
茅屋:
“我”:
肆虐
怒号、卷—正面描写
飞、洒、挂罥、飘转—侧面描写
弱不禁风
痛惜
情景交融: “卷”“飞”“洒”“挂”“飘”“沉”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流露出诗人焦灼、苦痛无奈的心情。
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忍,狠心。能,如此、这样。
喝止不住。
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人老无力,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译 文




秋风:
茅屋:
“我”:
助童盗茅
茅草被盗
痛心
人民疾苦
一叹老天无情毁屋;
二叹儿童幼稚,不明诗人苦衷;
三叹黎民生活困苦(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茅屋漏雨,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密集的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间断。自安史之乱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译 文
一会儿。
阴沉迷蒙的样子。
渐渐黑下来。向,接近。
被子。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战乱,指安史之乱。
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秋风:
茅屋:
“我”:
风雨交加
破屋漏雨
痛苦
冷似铁、无干处、未断绝
抒情:
表现出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写屋漏床湿,长夜无眠,令人愁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
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高耸的样子。
贫寒的士人。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广泛地遮蔽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宽敞的房子)在风雨中也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只有我的茅屋破败,(我)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译 文
愿得广厦
破屋漏雨
推己及人
痛忧
博大胸襟
崇高理想
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及其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思想。
文章解析
1.第1段中哪些词语描写出了风势之大?请找出并加以赏析。
先用“怒”字把秋风拟人化,“风怒号”三字写出了秋风声之宏大,使人如闻秋风咆哮,很形象。
“卷、飞、洒、挂罥、飘转”把风势的猛烈描绘得淋漓尽致,将一幅秋风卷茅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使诗人的无奈之情自然流露。
群童抱茅只是顽皮而已,然而诗人却将孩童称为“盗贼”,还感到“欺”,是为了表达自己因“老无力”而受到欺负的无奈、愤懑心情,并不是真的给抱茅草的孩童冠以“盗贼”的罪名。
2.如何理解诗人称孩童为“盗贼”?
3.为什么要写“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这两句诗相对于“茅屋为秋风所破”这一题材,以及“安得广厦千万间”这一主题而言,似乎有些游离,其实,诗人的用意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营造一种雪上加霜的凄苦氛围;同时又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4.诗人为何长夜难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然后又回到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
“何由彻”与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同时,“长夜沾湿何由彻”还有更深层的含义,诗人从眼前景想到过去事,再想到未来,自己、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
合作探究
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示例一: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想的是“大庇天下寒士”,表现了杜甫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示例二:杜甫身居漏雨茅屋,却突发奇想,要“大庇天下寒士”。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所发出的不只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这是一种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种忘我的精神、宽广的胸襟,是非常可贵的。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反映了战乱中诗人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祟情怀。
课文小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狂风破屋:深秋风号→风卷茅飞→不可复得
群童抱茅:公然抱茅→无力阻止→倚杖叹息
长夜沾湿:风定天黑→布衾不暖→床头屋漏→长夜难眠
期盼广厦:大庇天下寒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这首诗中有不少精彩之处,如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2.预习《卖炭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