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间的脚印》阅读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8.《时间的脚印》阅读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8 12: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的脚印》阅读训练
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1) 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2) 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3) 第④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2.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第②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段加线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文本一
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欧阳自远
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它是怎么来的?与地球有怎样的关系?
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的,是一对“姐妹”;“捕获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这个假说认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
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死”的星体。
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很早以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6小时,更早的时候只有6小时。正是由于月球的作用,地球自转周期才减缓到现在的一天24小时。月球还以它小小的身躯为地球抵挡难以计数的小天体撞击,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撞击坑,直径大于1千米的有3.3万个,直径大于10米的有1亿多个。
⑥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多亿年来,月球和地球共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月球一直陪伴着地球“母亲”,增加它的活力,护卫它的安全。
(摘编自《百科知识》2020年第3期)
文本二 关于月球诞生的“大碰撞说”认为,月球最初是由地球被忒伊亚星体撞击时产生的大量熔融物质凝结而成的一个大石球,科学家称之为岩浆海。【乙】后来,随着温度降低,球形的岩浆海逐渐冷凝结晶,分异出月幔、月壳和月核。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不同的矿物质结晶顺序不一样,比如,橄榄石和辉石最先结晶,而且比较重,就渐渐往下沉,在岩浆海中心的周围,形成了月幔;后结晶的斜长石比较轻,漂浮在岩浆海的上方,形成了月壳;而岩浆海中心渐渐被月幔包围,成为月核。月球表面冷却以后,又遭受过大规模的陨石撞击,斜长岩的月壳被撞出大量的撞击坑。后来,撞击坑被深部上涌的玄武岩岩浆填充,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月海,而斜长岩质的月壳就成为高地。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这就形成了我们晚上看到的明亮而又有暗斑的月亮。
(摘编自贾斌《月球岩石透露了多少秘密》)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本一第⑤段在说明月球上撞击坑数量之多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文本一第⑥段总结了月球与地球相伴相护的关系,突出了月球对地球的作用。
C.月球的引力可减缓地球自转速度,在遥远的未来,地球的一天可能更长。
D.月亮看起来明亮而又有暗斑,是因为玄武岩反光性好,斜长岩反光性差。
(2)简要概括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这一结论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月球的结构,【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 第①段中加线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 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3) 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二、综合性学习
5. 席勒说:“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虽然不能够挽留时间的脚步,但是我们可以记下时间的面容。记录方式因人而异,而对于诗人,最好的方式无疑就是诗歌。请阅读和品味下列关于“时间”的诗歌,完成任务。
时间伯伯
高士其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微点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滴石穿
茉棉
有条不紊,一滴水
垂直,吞没,另一滴水
石头满满长出漏洞
除了风,什么也不担心
微点评:水滴石穿,改变,来自于时间。时间赋予柔弱者韧性,使其拥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秋风中的向日葵
翔之
不再因狂热而炫耀色彩
不再为追随而扭转颈项
时光给予它一盘饱满的籽一颗谦恭的心
秋风中它把头一再低垂
微点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以时间为主题,借鉴前几首诗歌的写法,写一首小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①地壳的运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小题2】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小题3】“很可能”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一种猜测,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不符合事实。
【解析】1.
此题主要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答题区域仔细阅读,提取相关信息答题即可。
阅读全文,根据“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等句子,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即为本题的答案。
2.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一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3.
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特点的分析。解答时,先要表明不能删,再分析理由,思路是:该词表示什么,句中什么意思,去掉后会怎么样,与原文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分析即可。“很可能”有猜测的意味,表示不肯定的意思,语言严谨,留有余地。所以不能删去。
2.【答案】【小题1】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小题2】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小题3】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小题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1.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开头语段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说明文中开头语段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回答:开头语段的作用往往是引出说明的对象,引出下文,增加文章趣味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关注。当然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本文第①段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答题区域,再进行提炼概括,就可得出答案。结合文本,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是: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3.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把握能力。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解答此题的步骤:①(定性)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②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③段加横线词语不能删除,“几乎”表示程度,(或说明冬眠的箱龟呼吸次数少的程度)说明冬眠的箱龟呼吸次数极少但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这与事实不符合,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4.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掌握能力。这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解题套路为: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作比较:通过xx和xx作比较,突出强调了xx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举例子:具体详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按照此思路解答此题。从题干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或突出说明冬眠的动物寿命长的规律)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答案】(1)D
(2)文本一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文本二的语言更专业严谨,逻辑性强。
(3)第①段提出月球起源、月球与地球关系的问题;第②段先指出“同生说”和“捕获说”缺乏科学依据,然后由“大碰撞说”对月球形成的解释,得出月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的结论;第③段用岩石样品检测结果,确证了“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 ”这一结论。
(4)文本一重点说明的是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不必详细说明月球的结构,所以【甲】处略写。文本二的主要内容是揭示月球岩石的秘密,主要通过阐述月球结构的组成及形成过程与月球岩石有密切关系来表现,所以【乙】处详写。
【解析】(1)D项“玄武岩反光性好,斜长岩反光性差”表述有误。根据文本二“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可知,应该是玄武岩反光性差,斜长岩反光性好。
(2)文本一善于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如把三种假说中的月球分别比喻为地球的“姐妹、干女儿、女儿”,把月球比作地球自转的“刹车片”,另外“基因”“亲子鉴定”等词语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使文章具有趣味性。文本二是语言风格严肃的说明文选段,科学严谨地揭示了“月球诞生的‘大碰撞说 ”,逻辑性强。
(3)略
(4)根据文本一题目“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以及第⑥段可知,文本一重点说明的是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因此没有必要详细说明月球的结构,所以【甲】处略写。文本二根据标题“月球岩石透露了多少秘密”及内容可知,主要是通过阐述月球结构的组成及形成过程与月球岩石有密切关系来揭示月球岩石的秘密,所以【乙】处有必要详写月球的结构。
4.【答案】【小题1】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
【小题2】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
【小题3】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小题4】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说明文言语特点的把握。解答此题时一般方法:表态+解释+分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在分析效果时必须联系具体的语句。如: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
2. 本题考查学生说明文的中心的理解能力。从写作技巧的角度来说,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可以省略不写。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
3. 本题考查学生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例如南极的鳞虾,”用了举例子,“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用了列数字,“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用了作比较,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4.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结构的把握。解答此题,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关键段落或句子答题即可。文章的第④段是从“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文章的第⑤段是从“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文章的第⑥段是从“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和“深海和远洋的潜力巨大”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5.【答案】示例:(1)时间是伟大的旅行家,它横跨古今,向我们走来,又带着我们向前去。 (2)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它使狂热变得冷静,使动摇的心谦恭、坚定,这就是成熟。
(3)

坐在炉火边
捧着书卷
听不见大摆钟的摇摆
远离岁月的尘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从手法、炼字、内容、风格等方面来判断。 阅读诗歌,答案示例如下:时间是伟大的旅行家,它横跨古今,向我们走来,又带着我们向前去。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从手法、炼字、内容、风格等方面来判断。 阅读本诗,答案示例如下: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它使狂热变得冷静,使动摇的心谦恭、坚定,这就是成熟。
(3)此题考查诗歌的仿写能力。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诗歌内容和诗中的表现手法进行仿写,注意仿写时还要模仿诗的句式和意象特点,展开联想或想象。本题答案示例如下:

坐在炉火边
捧着书卷
听不见大摆钟的摇摆
远离岁月的尘埃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