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掌握技巧,百战不殆
----古诗词阅读技法指导
看图片背古诗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的阅读是中考必考题,自去年来,古诗词曲的考查倾向于课内外对比阅读,那么我们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有哪些思路呢?
想一想:
1、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阅读
2、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作品比较阅读
3、不同作者相反主题的作品比较阅读
杜甫经历
表现青年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远大志向(望岳)
表达了忧国忧民、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春望)
诗人深沉的思念,寄寓无限的人生感慨对人民 的深切的同情(月夜忆舍弟)
(石壕吏)
表达了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博大的胸襟、深沉的悲哀与感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
读书漫游时期
困居长安时期
陷贼为官时期
西南漂泊时期
2、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作品比较阅读
3、不同作者相反主题的作品比较阅读
古诗词主题分类
1、山水田园类 2、思乡怀人类 3、酬唱送别类 4、咏史怀古类5、边塞军旅类 6、爱国忧民类7、雄心壮志类 8、咏物抒怀类9、爱情闺怨类
1、鉴赏古诗词,把握古诗词的阅读方法。
2、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古诗词。
复习目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⑴。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⑵。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属巫州,治所在今湖南洪江。
⑵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潕wǔ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
方法探究
朗读并回忆这首诗,你是抓住哪些地方来完成对这首诗的理解的?
题
注
意
眼
25
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
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
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
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
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情见乎“首”——观标题
以下诗题传达出哪些信息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实地演练
实地演练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这一天在古代是很重要的节日。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夜宿于邯郸驿舍中的白居易借这首诗描写了自己孤独过节的情形,抒写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分析诗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
25
“意象”万千——抓意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而景象往往是由一个个意象组成的。所谓意象就是诗歌中浸染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等。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的知识,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思乡思亲、孤独寂寞、高洁
惜别怀远、离愁别绪
高洁、坚贞、孤傲
凄苦哀伤之情
思乡怀亲、羁旅伤愁
惜春伤时、惆怅忧伤
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凄凉、愁苦
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月 ——
杨柳 ——
松竹梅菊柏 ——
鸦、猿、杜鹃——
鸿雁 ——
流水、落花 ——
夕阳、落日 ——
梧桐 ——
意象
口诀: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子规猿猴啼凄凄,
落花流水传愁绪。
老师总结了一下常见的意象及其含义,我们来齐读一遍。
找出这首诗的典型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内心的孤寂之情。
实地演练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找出这首诗的典型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实地演练
晚风、淡酒、归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抒发了词人对丈夫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寂寞感伤的难以排解之情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景象:熊、鹿、鸡。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以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了。
结合景象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实地演练
8
25
注释常见作用
一、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二、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三、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等,
四、介绍相关诗词句,暗示用典等。
引人关“注”——看注释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①对母亲的怀念和内心的孤独(1分);②对人民苦难遭遇的同情(1分);③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忧国忧民的情怀)(1分)。
实地演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3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这是李白从长安被流放夜郎经过黄鹤楼所做,落梅花:笛曲名,曲调哀婉。
实地演练
看注释你能体会到诗人的哪些情感?
解析:注释表明写作背景可知作者当时处于流放途中,可知一般情感应该是痛苦、悲伤或愤懑不平。结合“长安”可知表达情感应该为对家人的思念,对朝廷的眷恋。
8
25
“语”短情长——觅情语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如果能捕捉到诗词中诗眼——情感的“宣泄点”便找到了把握诗人情感主旨的钥匙。
如:爱、思、念、愁、 喜、独、 悔……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抓出关键词句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实地演练
出塞曲 张琰[zhāng yǎn]
腰间插雄剑,中夜②龙虎吼。 平明登前途,万里不回首。
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③。忠诚表壮节, 灿烂千古后。
【注】①张琰,南宋广陵人。②中夜:半夜。③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禄。
解析:从诗句“男儿当野死”和最后两句“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可见诗歌表现了诗人刚烈之气和报国之志。
实地演练
抓关键语句体会诗人的生命价值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这首诗的作者心情怎样?
实地演练
8
方法指津
(一)情见乎“首”——观标题,抓信息(二)“意象”万千——抓意象,感意境
(三)引人关“注”——看注释,解背景
(四)“语”短情长——觅情语,析感情
{
}
综合运用,
深入理解
十五夜望月①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之夜。此诗是寄给友人杜郎中的
1.分析标题
2.品读意象
3.理解情词,
4.参考注释
“树栖鸦”——冷寂
冷露——寒凉
秋思、谁家——思念
十五夜——月圆的夜晚
寄——分离异地
十五夜——中秋之夜
当堂检测
寄语:
希望同学们有“更上一层楼”的追求,“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定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乘长风破万里浪,预祝大家中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