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森林与小鸟》 课型 欣赏 授课时间
教学对象 三年级 学时 1 授课教师
设计思路 整体通过聆听,响板、串铃、沙锤伴奏,以及舞蹈伴奏来具体感受音乐的情绪;激发出学生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 A类 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并且通过音乐的不同手段来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B类 通过学习,可以哼唱出A乐段的旋律。
C类 通过今天学习,让学生有保护小动物的意识,给予学生生命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哼唱A乐段的旋律,感受A乐段的情绪
教学难点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学生产生爱护生命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在音乐学习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在音乐感受上,音乐评价上会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活泼爱动,结合学生的特点,加入了一些律动的活动,让学生更好的去感受音乐。
教学策略 教法 聆听法,联想法
学法 联想法感受法
教学具准备 Ppt,响板、串铃、沙锤、钢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 初听A乐段 1.听A乐段音频 师:这个音乐像森林中的谁在唱歌呢? 师: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2、引入主题 导入环节通过先听小鸟的叫声以及看小鸟在森林里唱歌由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
分段聆听音乐 A乐段 1.试着分析A乐段从旋律、节奏、速度、情绪上有什么特点?并表格作答 2.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用“la”的方式唱出旋律。 3.师生配合演唱,学生唱第一、第三行,教师唱第二、第四行。(唱2-3遍后,师生交换哼唱内容) 4.再一次聆听音乐,学生找一找那句强、那句弱? 4.根据A乐段音频,处理旋律中的强弱。 5.学生按照X 0 0的节奏跟随第一主题音乐拍手。 6.学生跟随A乐段的音频,边拍手边哼唱旋律。 7.学生根据A乐段音乐为A乐段音乐命名(如:欢乐的小鸟) 在从分析A乐段的音乐特点上,具体感受A乐段的情绪。结合三年级学生正是活泼爱动的特点,加入唱跳,活跃课堂氛围。
B乐段 学生听B乐段音乐,展开联想,想象这时候森林里出现了什么景象?和A乐段对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根据B乐段的音乐为B乐段音乐命名。 运用课堂乐器响板、串铃、沙锤为音乐伴奏。 B乐段聆听后想象此时音乐在描写什么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最后结合乐器伴奏来具体感受。
C乐段 聆听C乐段,并且分析C乐段在节奏、旋律、速度、情绪上有什么特点。 聆听C乐段音乐,此刻感受小鸟在干什么?为C乐段命名。 学生跟随C乐段音乐一起舞蹈(可以模仿小鸟飞舞的动作)。
D乐段 聆听D乐段,观察D乐段的曲谱,寻找音乐记号。 教师用钢琴弹奏出两个旋律:一个没有波音记号,一个有波音记号。通过聆听两段不同的旋律来具体感受有装饰音之后的不同。 向学生讲解波音记号。(拓展) 再次聆听D乐段,并且为D乐段命名 学生跟音乐节奏加入动作:拍腿2下+拍手4下。
完整聆听全曲 完整聆听 完整聆听全曲,为出现的乐段排序。 再一次聆听全曲,在听到A乐段时边唱旋律边拍手,听到B乐段时为B乐段伴奏(没有拿到伴奏乐器的同学在这一环节舞蹈),听到C乐段时模仿小鸟飞舞得到动作,听到D乐段时,加入拍腿拍手的动作。通过唱,律动,乐器伴奏,来深入感受小鸟欢快的情绪。
课堂小结 升华主题 1.小鸟的歌声动听且优美,一定要保护好它;不仅要保护好小鸟,周围的小动物我们都要保护。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小鸟欢快的情绪。给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爱护每一条生命。
板书设计 森林与小鸟 A: 跳跃、紧凑、稍快、欢快 B:热闹 C:连贯、舒缓、缓慢、优美D:波音记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