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测基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不能说明( )
A.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D.原始生命的形成需要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条件
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含有氧气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C.米勒实验得到了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陆地
3.原始生命的“摇篮”是( )
A.原始海洋 B.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 D.原始森林
4.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在实验室合成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米勒的实验说明了( )
A.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B.有机小分子能够转变为有机大分子
C.有机大分子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
D.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
5.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原始藻类 B.原始单细胞动物
C.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D.原始生命
6.某些古代两栖类进化为古代的爬行类,而古代爬行类不可能进化为今天的( )
A.鸟类 B.哺乳类 C.爬行类 D.两栖类
7.下图表示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图示说明( )
A.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B.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C.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8.下列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 )
A. 由低等到高等 B. 由水生到陆生
C. 由简单到复杂 D. 由不能运动到能自由运动
9.找关键词是学习生物学的好方法,下列不属于自然选择学说关键词的是( )
A.过度繁殖 B. 遗传和变异
C. 用进废退 D. 适者生存
10.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是十分必要的。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陈述,属于生物进化观点的是( )
A.科学家在我国发现孔子鸟化石 B.科学家在陨石中发现有机小分子
C.米勒在模拟实验中得到氨基酸 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1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蚊子为了适应蚊香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的残翅是有利变异
C.抗生素的选择和细菌的变异都是定向的
D.箭毒蛙的警戒色使其容易被天敌发现,这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2.下列关于生命演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证据显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B.比较蛋白质的结构可准确判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C.人类的进化遵循着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D.定向选择使生物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13.下列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相符的是( )
A.生物普遍存在过度繁殖的现象 B.资源有限,生物需要进行生存竞争
C.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 D.生物的变异一定有利于其适应环境
14.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包括( )
A. 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
B. 南方古猿阶段、直立人阶段、能人阶段、智人阶段
C. 能人阶段、南方古猿阶段、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
D. 南方古猿阶段、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能人阶段
15.从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姿态改变是( )
A. 直立行走 B. 制造、使用工具
C. 用语言交流 D. 用大脑思考
16.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长臂猿 B.森林古猿 C.猩猩 D.黑猩猩
17.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从森林古猿进化成人中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
A.直立行走 B.运用天然工具 C.脑容量的扩大 D.产生语言和意识
18.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人类的起源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C.人类出现的标志是直立行走 D.人类最先掌握的技能是使用文字
19.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发生的最显著变化是( )
A.后肢粗壮 B.奔跑飞快 C.脑容量增加 D.群居生活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大题,共60分)
20.(12分)如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__________,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____________。
(2)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中的___________。
(3)实验后可检验到B装置中含有有机__________(填“大”或“小”)分子物质。
(4)生命起源的_______________学说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5)米勒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21.(10分)如图是以海洋化学起源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
(1)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__________(填字母),证实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__________(“需氧型”或“不需氧型”),古人类出现时期是__________。(填字母)
(3)根据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仅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分)如图是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请根据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原始生命形成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转化成具有叶绿体的[A]______。
(2)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B]______和[C]______,其中B没有真正的根,且茎、叶中没有______组织,B和C的生殖方式都离不开水,后来,一部分C进化成原始的______,包括[D]裸子植物和[E]______,D和E脱离了水的控制,更加适应了陆地生活。
(3)从植物进化的历程来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
23.(9分)根据图示,用生物进化的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得出,这些不同品种的鸡有共同的原始____。
(2)不同鸡的品种是由于原鸡产生了很多____,在不同的饲养环境下,通过_______选择,对不同的鸡进行淘汰培育而成的。
(3)上述事实说明,鸡的变异方向是___的;而选择是_____的。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____,不适者被____,这就是____。
(5)在《物种起源》中提到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它是通过____实现的。
24.(10分)如图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如图可以看出,在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第一步最重要的变化是_________。
(2)为了在地上捕猎到足够的食物,古人类开始_________从而大大提高了捕猎的效率,这一点,也使得人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其重要原因是工具的使用推动了_________的发展。
(4)1863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利用比较解剖等方法,首次提出“________”的理论。
(5)我国有56个民族组成,但从种族划分来看,主要属于________人。
25.(11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研究人员对比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后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程度在96%以上,其基因组的大部分可排序区域几乎没有区别。
材料二 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曾经在刚果国家公园的一处沼泽地捕捉到大猩猩使用工具的现场镜头:一只被科学家称为利亚的雌性大猩猩在过河时使用树枝测量水深。当时利亚打算趟过一个看起来并不深的小水塘,但是它下水后刚走了几步就发现水已经没到了它的腰部。于是利亚返回岸上,从一棵枯树上拽下一段长树枝,它拿着树枝再次走进水中,一边走一边测量前方的深度,直到前进了9米多才返回。
(1)材料一说明人类和黑猩猩具有共同的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大猩猩具有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3)大猩猩和黑猩猩都是_____________。
(4)人类与大猩猩、黑猩猩相区别的特点有(多选)( )
A.直立行走 B.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C.足有五趾
D.具有语言 E.两眼生在前方 F.大脑发达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化学进化论认为原始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2.答案:B
解析: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氧气。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3.答案:A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故选:A。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米勒实验的相关知识。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其中甲烷、氨、二氧化碳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冷凝器模拟降雨发生装置,装置下的液体模拟原始海洋。 米勒的实验结果说明,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原始大气 中的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5.答案:C
解析:原始地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产生有机小分子,这由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实验验证的,用一定的装置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其中甲烷、氨、氧气等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冷凝器模拟了降雨,装置中的液体模拟了原始海洋,经仪器测出模拟的原始海洋中有有机小分子形成。ABD这三项并不是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实验验证的。
故选C。
6.答案:D
解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大致是某些古代的鱼类进化成原始的两栖类,某些古代的两栖类进化成原始爬行类,某些古代爬行类进化成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因而古代爬行类不可能进化为今天的两栖类。
7.答案:B
解析:物种A比物种B出现得晚,根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可知,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生物的进化顺序不能仅仅根据化石出现的地层位置来判断。
8.答案:D
解析: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C
解析:生物进化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而用进废退这个观点最早是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他在《动物的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被后人称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遗传。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他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物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故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项、B项和C项,科学家在我国发现孔子鸟化石、科学家在陨石中发现有机小分子、米勒在模拟实验中得到氨基酸,这都是已经被证明的事实,故A项、B项和C项均不符合题意。D项,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这是对于生物进化过程的一种推测,属于观点,故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答案:B
解析:A、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蚊子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A错误; B、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利变异;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有利变异,B正确; C、细菌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选择是定向的,C错误; D、警戒色的形成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警戒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箭毒蛙色彩绚丽夺目,对敌害是一种警戒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它的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各种有利变异,这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错误;
B、比较蛋白质的结构可准确判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正确;
C、人类的进化遵循着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选择使生物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正确。
13.答案:D
解析:生物的变异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发生不利变异的生物个体因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D符合题意。
14.答案:A
解析: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因此正确的顺序是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
故选:A。
15.答案:A
解析: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因此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所以,从古猿进化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能够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得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和手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因此,直立行走是从古猿进化到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A符合题意。
故选A。
16.答案:B
解析:多种证据证实人类起源于古猿。
17.答案:A
解析: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使人类脱离森林束缚,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18.答案:D
解析:人类使用文字是后期形成的,最先掌握的是使用简单的工具,D错误。
19.答案:C
解析: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脑容量增加,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
20.答案:(1)原始大气;氧气
(2)闪电
(3)小
(4)化学演化
(5)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解析:(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不含氧气。
(2)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闪电。
(3)实验后可检验到B装置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4)化学演化学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5)米勒实验说明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 实现的。
21.答案:(1)A;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2)不需氧型;F
(3)从简单到复杂
解析:(1)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原始生命形成以前;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有可能的。
(2)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有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气体,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最初形成的生命是不需氧型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指出人是从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森林古猿主要生活在森林中,所以古人类出现在F时期。
(3)按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植物类群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推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22.答案:(1)原始藻类植物
(2)原始的苔藓植物;原始的蕨类植物;输导;种子植物;被子植物
(3)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解析:(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体的A原始藻类植物。
(2)如图所示: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A原始藻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B原始的苔藓植物和C原始的蕨类植物,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其中B没有真正的根,且茎、叶中没有疏导组织,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C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D原始的裸子植物和E原始的被子植物,由于花粉管的出现它们的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3)生物通过对不同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规律。
23.答案:(1)祖先
(2)变异;人工
(3)不定向;定向
(4)生存;淘汰;自然选择
(5)达尔文;生存竞争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鸡具有共同祖先,共同祖先是原鸡。
(2)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个体,并能遗传下去。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和需求通过人工选择,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逐渐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淘汰、培育,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3)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个体,并能遗传下去,被人工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人工)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人工会根据人类的需求进行选择,自然选择的方向是适应环境的方向。
(4)自然界中的生物,都会过度繁殖,在自然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5)达尔文经过长期的大量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自然选择是生物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24.答案:(1)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
(3)大脑
(4)人猿同祖
(5)蒙古利亚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第一步最重要的变化是直立行走。
(2)为了在地上捕猎到足够的食物,古人类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从而大大提高了捕猎的效率。这一点,也使得人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其重要原因是工具的使用推动了大脑的发展。
(4)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详细阐述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论定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
(5)中国人多数属于蒙古利亚人中的东亚类型和南亚类型。蒙古人种的主要特征是:体形肤色中等,头发黑,直而硬,体毛和须发较少,脸扁平,鼻宽度中等,鼻梁较低,眼睑大多有内毗褶且眼角有角度,黑眼睛(俗称蒙古眼),高眼眶,顺骨突出,多铲形门齿,面骨平扁,少体味。
25.答案:(1)原始祖先
(2)使用简单工具
(3)类人猿
(4)ABDF
解析:(1)由材料一可知,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的相似程度在96%以上,相似度非常高,说明人类和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2)由材料二可知,大猩猩利亚可以使用树枝测量水深,说明大猩猩具有使用简单工具的力。
(3)大猩猩和黑猩猩都是类人猿,和人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4)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统称为类人猿。在古猿进化为人类的过程中,直立行走使四肢分工明确,前肢得到解放,用于劳动、取食、使用和制造工具,在群体生活中形成了特有的语言,并且大脑得到了发展。类人猿虽然具有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但不会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脑的发达程度有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