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你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有哪些国家吗?越南中国朝鲜古巴老挝导入新课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第17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课堂小结课堂演练导航目录
一、知识目标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共二十七大及苏联解体等;了解匈牙利改革。
二、能力目标
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学习目标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情况 苏联在二战前后的斯大林统治时期,国家建设出现了“斯大林模式”,经济建设通过行政手段实行计划经济,致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经济徘徊不前 ,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斯大林晚年出现了严重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成为苏联继续发展的障碍。
二战后的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无论是政治建设还是经济建设都模仿苏联的模式,经济状况不佳,社会并不安定。新课讲授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读史思考:二战后的苏联主要经历了几次改革?概括各次改革的内容及最后的结果。
这些改革最终是否给苏联带来了发展,苏联改革的最终结果如何?一、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经济日益恶化,社会
混乱,最终加剧了苏
联的解体。1.赫鲁晓夫改革
2.戈尔巴乔夫改革
3.苏联解体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
大林时期的经济政治
体制(最终失利)赫鲁晓夫改革经济上:提高农业经营投资,但不顾客观条件,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改革工业管理机制。
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外交上:缓和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却粗暴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内政。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上:根本变革经济体制 措施不利,阻力很大,
成效甚微。政治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修改宪法,取消联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 出现无政府主义, 社会
动荡、政局不稳,加剧了
经济的恶化,而经济的恶
化又大大的加剧了政局和
社会的进一步动荡,加剧
了苏联的解体。 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停止苏联的存在,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典型代表:匈牙利改革
最终结果:东欧剧变匈牙利改革1989年实行以多
党制为基础的议
会民主及以混合
制为基础的市场
经济。1968年在全
国推行计划
与市场调节
相结合的经
济体制改革。1990年匈牙利
共产党失去领
导地位,社会
性质发生变化,
改革以失败告
终。 1.背景:20世纪50年代,匈牙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对本国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政府政策不利,爆发了匈牙利事件。2.进程:东欧剧变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各国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各国经济仍然未见好转,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在内部危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东欧各国共产党均丧失政权,改换国名,社会制度发生蜕变。社会主义阵营遭受极大打击。东欧剧变时的街头血战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内因:
1.经济长期处于困境(根本原因)
2.政治体制改革失败,政治混乱,
社会动荡。
外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课堂小结
苏联: 东欧:
赫鲁晓夫改革(失利) 匈牙利等国改革(失利)
社会
主义 戈尔巴乔夫改革 社会制度蜕变
国家 (社会混乱)
的改
革与
演变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1.苏联解体的时间是在 ( )
A.1953年 B.1956年
C.1986年 D.1991年
2.在20世纪80年代末,哪个地区的国家 出现了大规模社会性质的蜕变 ( )
A.东亚 B.非洲
C.西欧 D.东欧D课堂演练
D3.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法定领导地位;等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