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8 19:4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们,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将围绕“以单元视角关照单篇,用支架落地语文要素”来分享《自相矛盾》的说课。
我主要以四个方面开展开:1.立体视角,单元寻主题;2.关注学情,目标名要素;3.依托支架,任务展思维;4.归纳拓展,评价促能力。
一、立体视角,单元寻主题
《自相矛盾》选自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学习之前先要寻到单元主题,从篇章页不难看出,“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这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是语文要素;“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这是习作要求,围绕“思维的火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从课后习题中不难看出,课文内容依次增多,故事逐渐复杂,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呈现螺旋递增的关系。根据习作要求编排了“神奇的探险之旅”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到了语文要素习得和生活实际的关联,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先分析当时情况,在选择合适方法解决。
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的编排独具匠心,从精读课文中:学习思维过程;从习作中:夯实思维逻辑;从交流平台中:强化实践运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有了单元的整体框架视角,再回到本单元第一篇课文《自相矛盾》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既是文言文也是一则寓言故事,文章语言精练,共四句话,寓意深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人物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关注学情,目标明要素
五年级的学生已从直觉思维,想象思维,逐步转化为抽象思维,并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学生在三年级就接触了文言文,因此对于本篇文章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学时,以“读”为主线,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先把课文读正确,在通过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等多种方法理解字意,读出课文的节奏。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补白、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课后的项目作业“改编剧本表演”等方式,走进人物内心,探寻人物的思维过程。
新课标中提到: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因此设置了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分别 本课三个目标的设立也结合了本篇课文课后习题,其中一和二是本篇课文的重点,第三点是本篇课文的难点。
三、依托支架,任务展思维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篇章页导入,明晰语文要素。《自相矛盾》这课是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聚焦篇章页,充分了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点名要素,直入课题,开启今天的思维之旅。
第二个环节:多形式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朗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促进理解的有效途径,课标中对第三学段的朗读也明确提出了要求。在初探本篇文言文的过程中通过:指导朗读,读准字音;再读课文,探究字意;联系文意,读好停顿,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过程中用好课堂作业本以及课后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考察。边学文言文边引导生自主归纳学习方法。本环节中理解:字意是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回顾理解字意的方法,学生不难总结出(板贴):借助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最后引导学生了解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要记得“结合语境”,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
第三个环节:走进人物内心,探寻思维过程。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朗读、感知“誉”,,通过前一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理解字意,了解到誉的意思为“夸赞”,进而提问:楚人是怎样誉的,为什么誉,学生会说:夸张的誉,前后矛盾的誉,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朗读中感知人物情感,初探人物内心想法。再来借助思维推演这一数学公式推演方法,了解(板贴):不可陷之盾和无不陷之矛pk,则矛不利,则盾不坚。紧接着走进人物内心,了解思维过程,通过二个任务走进路人以及楚人的内心,探寻路人听后心生疑惑,会疑惑什么?楚人听后为什么会“弗能应也”,他会想什么?感知到楚人明白了:“不可陷之盾”和“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板贴)有了前两步,学生更好地把握了“人物思维过程,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同时用好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开展师生评价,考察学生说得过程中是否把握了人物的心理过程。
第四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理解寓意。“不可同世而立”其实远不止古人的盾和矛,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提示支架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和什么是不可同世而立的,学生自由表达,有了前面的扎实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寓意:不论做什么,说什么,一定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了寓意,还要作用于生活,通过情境题设置,进一步锻炼学生对文章寓意的理解运用。
第五个环节:项目串联单元,延展思维空间。项目化是新课标中的一个关键词,学习应该是延续性的,围绕本篇文言文情节,给到学生剧本这一支架,通过表演,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新的思考,同时迁移阅读,让学生学以致用,可以从老师的推荐篇目中也可以自己搜寻寓言文言文,锻炼巩固本课中习得的素养能力。也为后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归纳拓展,评价促能力
本课的学习在单元的统整视角下,初步学习简单的人物思维过程,借助课堂作业本、课后习题以及任务驱动的支架来一步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了解人物思维过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后作业围绕项目化开展剧本写作和表演,抓住本单元人物思维过程,用演绎的形式反馈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以剧本这条线串联本单元的学习,最后组织一场单元表演赛,让语文要素进一步得到提升。
最后本节课的板书重点突出,既有对内容的重点展示,也有对文言文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清晰了人物的思维过程,对本课内容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统整视角下,《自相矛盾》单篇教学的说课,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