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偶戏 第一课时(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课时学习,第一节为欣赏评述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我国偶戏的概貌和现状。我国的偶戏是戏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大致分为影偶和木偶。木偶有四川的杖头木偶,泉州的提线木偶,陇西的不带木偶,潮州铁枝木偶,影偶即皮影,此外还有福建的布袋偶。教材版面主要就这些偶戏的种类以及其历史发展、对外交流做介绍并引导学生欣赏。第二课为综合·探索课,结合四川的皮影特色,介绍皮影的制作加工的精湛工艺,并带领学生在课堂粗浅体验制作皮影,让皮影得以传承。
学情分析:
皮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出现了,相对我们这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要求学生在课前到亲友处、互联网、图书馆等地方查找资料,对这种民间艺术进行比较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在课堂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动手动脑,才能达到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皮影,从而传承皮影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偶戏的文化及其种类、发展,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偶戏片段,感受其在造型、表演等方面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联系本土的皮影艺术形式,尝试学习制作皮影。
3、引导学生欣赏皮影在造型、表演方面精湛艺术,从而体会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和时代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
了解偶戏的文化及其种类、发展,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偶戏片段,感受其在造型、表演等方面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
联系本土的皮影艺术形式,尝试学习制作皮影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皮影及提线木偶、铁枝木偶、水力木偶、布袋木偶的文字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皮影的文字资料;透明文件夹、剪刀、缝衣针、白色棉线、马克笔、塑料吸管、透明胶、A4纸、铅笔、橡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教材中第一幅图,青同学们猜猜他们在干什么?从而引出偶戏的起源及发展的话题
2、讨论交流
让同学们拿出课前了解的各地区的偶戏种类和偶戏历史资料交流。
课前预习单一:
1、关于木偶戏的起源,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
2、中国偶戏的戏剧特征在于"以()为媒介(木偶),以()演故事(歌舞)"。
3、木偶戏因地域可分为:陇西()木偶(布袋),泉州()木偶(提线),潮州()(铁枝),四川()木偶(杖头)。
4、木偶戏像戏剧一样,行当齐备,有()、()、()、()、()五种角色。(生旦净末丑)
二、深入了解
1、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发言:木偶戏进校园,印度尼西亚的古代神话木偶,附件的陕西的皮影戏《尉迟敬德与马枪子》,附件布袋偶等。
2、欣赏提线木偶戏介绍片段、铁枝木偶戏介绍片段、水力木偶戏介绍片段、布袋木偶戏介绍片段。
3、观察、讨论和研究木偶的造型和表演特色。
4、教师总结:木偶综合造型、绘画、装饰、服饰、表演、唱腔为一体,是高度融合发展的综合艺术形式,是我国丰富而独特的民间艺术的瑰宝。
三、教学板书:
偶戏
提线木偶,铁枝木偶,水力木偶,布袋木偶,皮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皮影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偶戏中的皮影,板书课题。
昨天老师让大家上网查找学习有关皮影的图文知识,并用问卷星在QQ群里推送了课前预习单二,现在我们来反馈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皮影戏又称()?
(“灯影戏”或“影子戏”,因为皮影是在幕后操纵皮影活动,并有说唱、乐队相伴,有声有色地表演故事剧情。)
2、皮影偶人的制作工序()?
(皮影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选皮、制皮、过稿、剪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完成等有大小18道工序。)
3、()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
4、皮影人偶是用()做成的人物剪影?(兽皮或纸板)
5、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戏剧学院为皮影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上海)
6、你愿意尝试制作皮影吗()?(愿意)
教师相机补充:
1、皮影与其它如剪纸、雕刻、京剧、年画等传统艺术形式有许多相通相似的地方。
2、皮影戏是集文学、音乐、美术与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
3、皮影戏起源于我国,北宋时期已经有文字记载,后流传到印度、泰国、缅甸、日本、德国等国家。
4、西方电影史学家称中国皮影是“有声电影的鼻祖”。
5、皮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为之骄傲,并要传承下去。
二、感受皮影
1、经过昨天的预习,从理论上和图片上对皮影有一个初步的朦胧的认识,现在爱老师带来一段精彩的皮影戏“桃园结义”,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皮影的魅力。
2、播放皮影戏《桃园结义》精彩片段。
三、制作皮影
1、同学们观看了这段精彩的皮影戏片段,有什么感受?
工艺:制作精美,色彩明丽,剧情引人入胜......
2、想亲手来尝试制作皮影人偶吗?
3、播放《偶戏-皮影制作》视频。
4、请学生回忆归纳一下简化的皮影人偶制作的工序。
(1)画稿(勾画皮影的外轮廓线,再为皮影添加纹样,然后为皮影添加主色);
(2)过稿(在透明文件夹上描绘人物彩图,注意在活动的关节处要更改位置描绘,并预留衔接部位);
(3)敷彩;
(4)合成(先将各个部位剪下,再定好连接点,用针线连接,最后用透明吸管做成操纵杆)。
5、请学生谈谈你觉得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哪几点?
(1)、过稿时每个活动的关节处要移位描绘;
(2)、关节连接处要预留衔接部位;
(3)、连接前先要定好连接点。
(4)、皮影色彩鲜艳夺目,多有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其次再搭配自己喜欢的颜色。
6、学生开始动手制作皮影人偶,教师相机指导鼓励。
(1)、注意引导过稿时在活动的关节处要更改位置描绘,并预留多一些衔接的部位;
(2)、注意用针姿势教育,做到用针安全;
(3)、提醒色彩的选择做到鲜艳明丽;
(4)、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穿针引线,做到耐心、细心并积极因地制宜想办法克服困难;
(5)、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给线头打结,并做到两手配合协调,线结松紧适宜。
四、展示点评皮影
1、自评皮影(见后面的评价表)
2、学生下位互相参观借鉴学习同学的作品。
3、学生为优秀作品投票。
4、展示优秀作品,并进行点评。
色彩鲜艳明丽 服饰个性鲜明 关节活动自如
五、传承皮影
皮影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民间艺术,但现在在流行文化的冲击性,皮影戏的发展不容乐观,很多的皮影戏团已经破产解散,及时存活下来的也是维系艰难。这是令人忧心和沮丧的现状,我们同学今天包含热情地学习了皮影的制作,就是对皮影的传承。希望大家把你的皮影偶人展示给更多的朋友看,介绍给更多的亲人,让皮影在更广阔的空间流传,在更多的人中得到传承。
六、板书设计
皮影
文化遗产 ——画稿 过稿 敷彩 合成——传承
七、 教学反思
(一)、 精心准备,层层设计,紧扣目标。
1、 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自己从多个角度了解和学习皮影文化,包括观看皮影戏的片段去亲身感受皮影的魅力,观看皮影的纪录片,了解皮影的来源,发展及现状。同时专程到博物馆去观察皮影。
2、教学过程:先以皮影《桃园结义》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作皮影环节,播放关羽皮影偶人制作的视频微课,讨论制作的要点和难点,然后在动手尝试制作。在之多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点拨、鼓励,并能更好的把控课堂。展评作品时,让学生下位参观同学作品,并进行投票,然后采用自评和互评的形式,增加了课堂的民间艺术氛围。
3、 达成目标:通这节课学生认识皮影、亲身完成制作皮影,能让学生在欣赏和制作人偶的学习活动中,感受皮影艺术之美,让学生热爱并积极参与到传承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活动中来。
(二)、 反思不足,修正改进。
1 、在预习中,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工具的原因,预习不足,所以多皮影的了解还不够深,下来还要再补充。
2、在制作中,衔接部位部分学生预留的空间不够,所以连接后偶人的轮廓比较畸形,所以在下指导时还应该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