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一张奇特的脸 (教案)
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打破传统剪纸观念,根据“大金面具”的历史意义,运用剪、拼等形式创新塑造新形象。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并能够通过语言创造一张“奇特”的脸。
2.以闯关、挑战的形式,从“认识”、“探究”、“创造”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启发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和对生活、艺术作品的观察与借鉴,运用现代剪纸造型的基本方法来进行艺术创作。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的习惯,感受艺术作品的奇特美感,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探究、讨论、欣赏、演示、实践、交流、拓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现代剪纸造型表现的基本方法:拆分、位移、翻转、重组。
2.教学难点:运用基本纸型,采用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合理运用每一片纸。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放映设备、剪刀、双面胶或胶水、学生创作用纸、展示立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引入 太阳神鸟引入 游一游:金沙遗址博物馆简介。 大金面具特点介绍。 板书课题:《一张奇特的脸》 用讲故事的形式简单介绍大金面具的历史文化渊源。 大金面具的文化背景。
新课讲授 1.拼图小游戏——快速拼还原大金面具。 2.小组讨论:拼还原后的大金面具变为一张白纸,五官线条都不见了,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凸显出五官的线条?强调不能画、不能折叠、不能丢弃。 3.利用定格动画引出对拆分后的纸张进行二次拆分、位移、重组可以得到新的、有趣的造型形象 4.讨论:利用纸张创塑夸张的、奇特的造型的方法和步骤。 5.播放微课:利用所学知识创作变形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要注意的地方。 。师:有一个特别爱发明创造的孩子,他特别喜欢大金面具,他观察、分析、研究了大金面具后,根据大金面具的特点做了一张拼图,现在要来看看哪个小组能快速的拼还原大金面具)提示:将所有纸片拼还原成一张完整的长方形即为正确。 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探究 播放定格动画(大金面具逃跑记) 学生对本课重点进行复习。 教师示范 通过拼还原大金面具的游戏来对本课中两个个重要知识点“拆分”“位移”来进行讲解。 通过学生自主探讨发现重点拆分、位移 利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第二部分的重难点“翻转”“重组”进行讲解。 探究式学习。并复习本课知识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
课堂练习 1.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奇特、夸张造型特点的新形象(一张奇特的脸)。并拼贴在老师准备好的纸板上。 要求:注意要有对称和均衡的美感,充分利用好每一片纸。不丢弃任何一片纸。 2.“装饰”,为了让我们创塑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用鞋油版画的形式,对我们已经变形并拼贴好的造型进行“换装”。小组合作。 学生完成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简单讲解鞋油版画擦色的方法。考虑鞋油气味较大,材料更换为油画颜料。 使学生尝试更多的创作形式,增加趣味性。
课堂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学生、教师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拓展 活在我们身边的宝物。引导孩子们去关注文物,了解文物以及引导学生去了解巴蜀文化,了解中国文化。 了解、欣赏。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的习惯以及对生活、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八、板书设计
大金面具变形记 拆分 夸张、变形 位移 翻转 重组 对称 均衡
九、教学流程图
十、课后反思
本课程是在“造型·表现”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属于“设计·应用”课程。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动手能力不错,单发散性思维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课设计动手剪、拼,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形。课程的重点是讲述现代剪纸造型中的基本要素“拆分”、“位移”、“翻转”、“重组”,难点在于根据自己想要创塑的形象进行二次拆分和重组。学生需要在脑中先构思想要创塑的形象并能根据构思去合理利用每一片纸,并且不能丢弃任何一片纸。这十分考验学生的总体规划能力。孩子们在课程中能够描述剪、移动、拼合等词汇,在老师引导下考验准确说出“拆分”、“位移”、“翻转”、“重组”这四个关键词,并能了解其含义,最终通过探索来创作。在最后做鞋油版画形式时,孩子们能基本理解我们所想达到的黑白灰关系,能够有意识的去对色彩进行明暗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