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1课时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钾 钠 钾的金属性比钠强不 蓝 褪色 知识·回顾区第1课时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加速 质量和化学性质 催化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浓 稀 知识·回顾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化学反应进行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均取正值) 浓度的变化量 mol·L-1 s或min mol·L-1·s-1或mol·L-1·min-1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0.4 mol·L-1 0.2 mol·L-1 0.4 mol·L-1 0.08 mol·L-1·s-1 0.04 mol·L-1·s-1 0.08 mol·L-1·s-1 2∶1∶2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活学活用]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 产生气泡
速率最慢 产生气泡
速率较快 产生气泡
速率最快 快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有少量气泡出现产生大量气泡产生大量气泡加快 温度浓度状态 表面积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催化剂 不同 参加反增大 减小 应的物质的性质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越大 越大 越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
自我·检测区第1课时A C 自我·检测区第1课时自我·检测区第1课时光照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催化剂 反应物的性质 反应物的浓度 温度 课件25张PPT。第2课时亚硫酸 亚硫酸 水和二氧化硫 亚硫酸 可逆 SO2+H2O H2SO3 2SO2+O2 2SO3 N2+3H2 2NH3 NH3+H2O??NH3·H2O Cl2+H2O HCl+HClO 知识·回顾区第2课时生成物 反应物 正反应 逆反应 相同 同时 同时存在 吸热(或放热)知识·回顾区第2课时溶液颜色由棕黄
色变为褐色 有I2生成 溶液分层,上层
为浅绿色,下层
油状液体呈紫色 反应中有Fe2+
和I2生成 溶液变为血红色 上层清液中存有
未反应的Fe3+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不能完全 限度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2Fe3++2I- 2Fe2++ I2 程度 最大 不同 不同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D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D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最大 反应物浓度最大 0 生成物浓度为0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逐渐减小 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大小相等 不再改变 不再改变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温度 浓度 压强 可逆 正逆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 浓度 浓度 可逆反应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 ≠ 动态 不再改变 温度 浓度 压强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正反应 逆反应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D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答案 D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
B 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A 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D 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课件22张PPT。第1课时最小 分子 原子 反应物 断裂 生成物 形成 分子 分子 原子 知识·回顾区第1课时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离子 共价 原子的价电子发生转移或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降低 能量 牢固 稳定 吸收436 kJ放出4 mol×415 kJ·mol-1=1 660 kJ知识·回顾区第1课时气泡 升高 2Al+6H+===2Al3++3H2↑放出热量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刺激性气味 冰凉 粘结到烧杯的底部 糊状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吸收能量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放出 吸收 热量 热量放出 吸收热量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C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吸收 放出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H2OH2OH2H2O2水电解的过程:断开化学键氧原子氢原子形成新化学键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释放 储存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大于 释放 小于 吸收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消耗 不同 释放 不同 能吸收 放出 量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
√ √ √ × × 自我·检测区第1课时D 自我·检测区第1课时B 自我·检测区第1课时自我·检测区第1课时课件25张PPT。第2课时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煤、石油、天然气 不可再生 它燃烧产生的热量 化学反应 做饭、取暖等知识·回顾区第2课时答案 是放热反应,ΔH=-184.5 kJ·mol-1 放热 吸热 知识·回顾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在一定条件下,1 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放出241.8 kJ的热量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吸收热量 放出物质 能量 热量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状态 ΔH的符号、大小及单位 整数 分数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相应改变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答案 C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②>④>③>① ③>②>①>④ 单位质量 热量 kJ·g-1 天然气 甲烷 热值高,使用起来更经济,对环境污染小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与空气中O2的接触面积增大,煤粉燃烧更充分,反应速率加快 空气充足,煤粉燃烧充分,生成CO2,放出热量多;若空气不足,煤燃烧不完全,生成CO,产生热量减少,且会造成污染 防止热量散失 将燃烧后的废气通过交换装置,供其他方面使用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充分燃烧 转化率 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 热能的利用率 节约能源 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C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A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答案 C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D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答案 (1)小于 放热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2)0.3 mol 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答案 (1)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2)6 g 67.2 L课件23张PPT。第1课时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有升降) 有电子转移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发生了升降) 知识·回顾区第1课时得到 降低 还原 失去 升高 氧化 知识·回顾区第1课时知识·回顾区第1课时锌片逐渐溶解,表面
有气泡;铜片表面无
气泡 锌与稀硫酸发生置
换反应产生H2,而
铜则不能 锌片逐渐溶解,铜片
表面有气泡,电流计
指针发生偏转 锌与稀硫酸反应,
但氢气在铜片上产
生,导线中有电流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① ② 两锌片逐渐溶解且表
面都有气泡,电流计
指针不偏转 锌与稀硫酸反应,
但导线中无电流 无现象 乙醇是非电解质,
与Zn、Cu都不反应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③ ④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Zn+2H+ Zn2++H2↑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负 正 得到 还负 正 电子流 化学 电 原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还原性较弱的
金属或能导电
的非金属还原
反应电子
流入电流
流出还原性较强的
金属氧化
反应电子
流出电流
流入C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O2 中 弱碱 Fe C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2Fe-4e-===2Fe2+ 2H2O+O2+4e-===4OH- 2Fe+2H2O+O2===2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红色的铁锈 (Fe2O3·xH2O) 原电池 失去电子 电化学腐蚀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C 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学习·探究区第1课时
失电子得电子
(还原反应)D 自我·检测区第1课时D 自我·检测区第1课时自我·检测区第1课时自我·检测区第1课时课件28张PPT。第2课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氧化还原反应 失去 氧化 得到 还原 氧化还原 负 电流 知识·回顾区第2课时知识·回顾区第2课时知识·回顾区第2课时放完电以后不能再使用 普通锌锰电池、碱性
锌锰电池 充电、放电可循环进行 铅蓄电池、镍氢电池 可通过不断充入还原剂、
氧化剂,连续使用 氢氧燃料电池、CH4
燃料电池 知识·回顾区第2课时负 正 电解质 不能 不可逆 Zn+2NH4Cl-2e-Zn(NH3)2Cl2+2H+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氧化还原 逆向 生成 反应 PbPbO2 硫酸溶液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Zn Ag2O KOH溶液 贮氢合金 泡沫氧化镍 KOH溶液 燃料气体 氧气 氧化还原 化学 电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2H2+4OH--4e-===4H2O(氧化反应) O2+2H2O+4e-===4OH-(还原反应) 2H2+O2===2H2O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KOH溶液 +6H2O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答案 C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C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Zn 锌本身失去电子生成Zn2+,Zn2+与电解质溶液成分不反应 Zn-2e-===Zn2+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Pb Pb失去电子生成Pb2+,Pb2+与电解质溶液中的SO 反应生成PbSO4 Pb-2e-+SO ===PbSO4 Pt Pt为惰性电极,燃料氢气失去电子生成H+,H+与电解质溶液中的OH-反应生成H2O H2-2e-+2OH-===2H2O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微粒 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O2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与电解质溶液 O2+2H2O+4e-===4OH- 2H++2e-===H2↑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B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锌 2Zn-4e-===2Zn2+ 铂 O2+2H2O+4e-===4OH- 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学习·探究区第2课时
B 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B 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D 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Zn-2e-===Zn2+ 2H++2e-===H2↑ 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可逆 反应物不是储存在电池内部 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铝 4Al-12e-===4Al3+ 石墨 3O2+6H2O+12e-===12OH- 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课件26张PPT。第3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知识·回顾区第3课时H2O?? H++OH- CuCl2===Cu2++2Cl- H2SO4===2H++SO NaCl===Na++Cl- CuSO4===Cu2++SO NaOH===Na++OH- 知识·回顾区第3课时电解法 还原剂法 热分解法 物理筛选法 2NaCl (熔融) 2Na+Cl2↑ MgCl2 (熔融) Mg+Cl2↑ 2Al2O3 (熔融) 4Al+3O2↑ 知识·回顾区第3课时有红色物质析出 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Cu2+、Cl-、H+、OH- Cu2+、H+ Cl-、OH- Cu2++2e-===Cu 2Cl--2e-===Cl2↑ CuCl2 Cu+Cl2↑ 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池 直流电源 两个固体电极 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负极 还原 正极 氧化 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氧化 还原 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C 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答案 C 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Na+ Cl- Na+ Cl- 阴 阳 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2Na++2e-===2Na 2Cl--2e-===Cl2↑ 直流电 氧化还原反应Na和Cl2 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D 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学习·探究区第3课时C 自我·检测区第3课时自我·检测区第3课时答案 B自我·检测区第3课时B 自我·检测区第3课时自我·检测区第3课时答案 D 自我·检测区第3课时C 自我·检测区第3课时课件31张PPT。第四单元√ √ √ 知识·回顾区第四单元× √ √ 知识·回顾区第四单元AC 知识·回顾区第四单元BD 知识·回顾区第四单元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太阳能 热能 风能 生物质能 植物的光合作用 石油 煤 天然气 远古生物 葡萄糖 淀粉 纤维素 葡萄糖 葡萄糖 淀粉 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D 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C 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生物质能 热能 电能 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可再生 储量大 污染低 直接燃烧 生物化学转换 热化学转换 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C 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A 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热值高 无污染 来源广 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学习·探究区第四单元C 自我·检测区第四单元B 自我·检测区第四单元C 自我·检测区第四单元自我·检测区第四单元自我·检测区第四单元自我·检测区第四单元自我·检测区第四单元